刘晓方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检测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 ,TNF α)含量及其与角膜移植免收稿日期 :2 0 0 2 -11-19;修回日期 :2 0 0 3 -0 1-2 2作者简介 :李贵仁 (1943 -) ,男 ,山东潍坊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角膜病。通信作者 :李贵仁 (E -mail:li-yan2 0 0 2 0 0 1@163 .com)疫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新西兰白兔 4 4只随机分为 4组。A组 :正常对照组 8只 ;B组 :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 12只 ;C组 :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用CsA治疗组 12只 ;D组 :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 12只。供体为新鲜鸡角膜。分别于术后第 3、第 7、第 14、第 2 1、第 2 8天采取兔耳缘动脉血和房水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TNF α的含量 ,并对房水细胞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正常血清和房水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TNF α ,它们的浓度分别为 (6 9.98± 17.4 0 )pg/ml和 (31.2 5±17.13)pg/ml。术后早期D组房水及外周血中TNF α含量即升高 ,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 ,在观察期 (2 8d)内维持高水平。血、房水TNF α含量变化呈密切正相关 (r =0 .94 ,P <0 .0 1)。排斥反应发生时 ,D组房水涂片、瑞氏染色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而相同时间的A、B组房水均未发现?
- 李贵仁王艳张少斌刘晓方康凤英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 眼球萎缩病人的义眼配戴
- 1995年
- 张少斌李贵仁张杰王杰刘晓方宋岩
- 关键词:眼球萎缩眼外科手术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近交系大鼠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 4 4例 ,利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间供、受体角膜组织内TNF αmRNA的表达和外周血清中TNF α的水平 ,同时观察移植角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并观察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同基因移植大鼠角膜轻度增厚 ,浅基质层见轻度炎性反应。在发生排斥反应的异基因移植鼠 ,角膜明显变厚 ,各层弥漫散在炎性细胞。术后早期各组大鼠血清TNF α浓度均有升高 ,而后同基因组逐渐下降 ,术后第 7天即已降至正常水平。异基因组渐趋升高 ,治疗组升高时间后延 ,而当发生排斥反应时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异基因组自术后第 3天以及治疗组自术后第 7天 ,在供、受体角膜组织中均检测到TNF αmRNA的表达 ,而在同基因移植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中则未检测到。异基因移植大鼠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2± 1.94d ,而抗体治疗组 13.8± 2 .17d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TNF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术后监测TNF α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
- 张杰李贵仁康凤英刘晓方张士胜
-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动物实验
- 环孢霉素A3种用药方法抗瘢痕化作用的比较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比较不同的用药方法所产生的抗瘢痕化效果的差异 ,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行双眼全层滤过手术 ,3种用药方法 (A组 ,单纯术后滴药 ;B组 ,术中用药联合术后滴药 ;C组 ,术中一次性用药 )比较 2 0g·L-1环孢霉素A(CsA)对术后眼压下降幅度、滤过泡计分、滤过泡生存期、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单纯术后滴药组 (A组 )滤过泡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中用药联合术后滴药组 (B组 )术后 6d起 ,用药眼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眼 (P <0 .0 5 ) ,术后 3d起 ,滤过泡计分高于对照眼 (P <0 .0 5 ) ,滤过泡生存期长于对照眼 (P <0 .0 0 5 ) ,术后 2 6d ,用药眼瘢痕厚度小于对照眼 (P <0 .0 5 ) ,成纤维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眼 (P <0 .0 5 ) ;单纯术中用药组 (C组 )术后 6d起 ,用药眼降压幅度大于对照眼 (P <0 .0 5 ) ,术后 3d起滤过泡计分高于对照眼 (P <0 .0 5 ) ,滤过泡生存期亦长于对照眼 (P <0 .0 0 5 )。结论 环孢霉素A在活体具有抗增殖作用 ,单纯术中用药或联合术后滴药效果明显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王继兵魏厚仁刘雨清刘晓方李坤
- 关键词:环孢霉素A用药方法
- 甘油干燥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采用锥蓝 -茜素红联合染色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对经过甘油干燥保存 1、3、6个月的猫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保存不同时期的角膜内皮细胞经锥蓝 -茜素红联合染色后 ,细胞核均深度蓝染 ,蓝染率10 0 % ,细胞边界不清晰。经组织培养 7天后 ,细胞核蓝染率仍为 10 0 %。ACP、ATPase、SDH和苹果酸脱氢酶在各时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保存 1、3个月角膜中 ,四种酶与正常对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而保存6个月组 ,除 ATPase外 ,其余三种酶反应程度降低 (P<0 .0 5 )。干燥保存角膜培养 7天后 ,内皮细胞中均未再检测到酶活性 ,认为经甘油干燥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不再具有活性。
- 邓爱军康凤英祝寿荣刘晓方李坤
-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角膜移植
- 正常人角膜厚度的超声测量
- 1996年
- 正常人角膜厚度的超声测量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李勤新,王德玲,李贵仁,刘晓方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角膜厚度测量的精度已成为眼科屈光手术的一项重要参数.同时角膜厚度又是评价角膜内皮细胞机能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为了解正常人角膜不同部位的厚度,我们采用超...
- 李勤新王德玲李贵仁刘晓方
- 关键词:角膜厚度超声波诊断屈光手术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完全不同的近交系F3 44大鼠的角膜植片移植到另一近交系Lou大鼠的角膜上。分为A对照组 ,B同基因移植组 ,C异基因移植组 ,D异基因移植抗体治疗组。治疗组自手术之日起 ,每日结膜下注射TNF单克隆抗体 0 1ml,其他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观察 2 8天。对角膜植片透明情况进行评分 ,观察其临床效果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技术检测不同时间外周血清中TNF -α的水平。结果 :异基因移植大鼠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 10 2± 1 94天 ,而抗体治疗组平均为 13 8± 2 17天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 3天各组大鼠血清TNP -α浓度均有升高 ,术后 7天同基因移植组降至正常水平 ,而异基因组渐趋升高 ,达 95 2±12 5Pg/ml ,异基因治疗组为 78 1± 2 0 5 ,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NF -α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抗TNF -α单克隆抗体可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延长植片透明时间。
- 李贵仁张士胜康凤英王杰张少斌刘晓方
- 关键词:角膜移植肿瘤坏死因子移植物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