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徐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2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碘油或稀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 ̄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 王守军刘清徐袁补全
-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
- 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胆胰疾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造影 (SCTP)在肝胆胰疾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 76例肝胆胰疾病患者进行SCTP检查 ,其中手术治疗 49例 ,以此为对照 ,分别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原发性肝癌、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等疾病的SCTP表现逐一分析。结果 :SCTP能完整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全貌及与病变之间复杂的空间解剖关系 ,可直观评价门静脉的管径、管壁受侵程度、阻塞程度及侧支循环表现 ,其术前诊断与手术对照的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SCTP是门静脉系统全面可靠的检查方法 。
- 张昕辉赵宝忠王辉刘清徐潘益富袁补全
- 关键词:螺旋CT门静脉造影肝胆胰疾病手术
- 胰腺囊性肿瘤15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4年
- 回顾分析了 1987年 1月 12日~ 2 0 0 4年 1月 17日外科治疗 1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诊断率 60 0 % ( 9/15 ) ,手术切除率 73 3 % ( 11/15 ) ,术后 7个月~ 16年随访率 80 0 % ( 12 /15 ) ,无复发者 83 3 % ( 10 /12 ) ,2例黏液性囊腺癌术后 6及 8年仍健在。分析结果提示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 (B超、CT)、实验室检查、囊内液肿瘤标记物、酶及细胞学检查综合分析 ,可提高诊断率 ;本病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较高 ,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措施。
- 张昕辉王辉刘清徐袁补全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5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张昕辉王辉刘清徐袁补全
-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胰腺肿瘤手术外科治疗
-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单纯穿孔修补术43例,胃大部切除术9例。治愈46例(88.5%),死亡6例(11.5%)。结论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情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安全、有效为原则。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后营养支持和应用生长激素有助于患者度过危险期。
- 姜新春李永孟凡军刘清徐
- 关键词: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
- B型超声导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
- 1989年
- 报告了41例在B超导引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结果,与59例经腹手术引流相比较,治愈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前者均优于后者。
- 刘清徐袁补全潘益富孟凡军赵英奇
-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B超
- 无黄疸期胆道扩张在壶腹周围癌中的诊断意义(附16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无黄疸期胆道扩张病人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 ,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 1986年 10月至 1999年 4月通过B超、CT、PTC等检出的 16例无黄疸胆道梗阻性扩张的壶腹周围癌病人切除率及生存率。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切除率 87.5 0 % ( 14 / 16) ,5年生存率 43.75 % ( 7/ 16) ,3年生存率 62 .5 0 % ( 10 / 16)。结论 壶腹周围癌病人胆道系统扩张在黄胆出现之前 ,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在黄疸前 1~ 3个月即可出现。对于出现上述症状 ,年龄超过 40岁 ,B超、CT、PTC、ERCP发现胆道扩张的病人应高度怀疑壶腹周围癌的可能 ,应及早手术探查 ,可明显提高切除率及生存率。
- 王守军袁补全刘清徐
- 关键词:胆道扩张壶腹周围癌生存率
- 无黄疸期胆道扩张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意义——附18例报告
- 2005年
- 曹苏生王守军刘清徐袁补全
- 关键词:胆总管肿瘤胆道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