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溪
- 作品数:23 被引量:96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预留缝线法在零缺血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分析预留缝线法在零缺血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共12例肾脏肿瘤患者运用预留缝线法在肾动脉无阻断条件下行LPN,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4.75(39~71)岁,肾脏肿瘤位于右侧7例、左侧5例,肿瘤直径1.95(1.5~2.5)cm。术前R.E.N.A.L评分为低危4.7(5~7)分,ASA评分为1.58(1~2)分。经后腹腔入路,采用预留缝线法行肾动脉无阻断下肾部分切除术:在肿瘤边缘1cm左右正常肾实质的位置预缝合一根1-0倒刺线,不收紧缝线,放置一旁备用。剪刀在预留缝线与瘤体之间分离肿瘤,配合使用吸引器边吸边切。若出血较多则对已预留缝线进行牵拉或收紧止血,出血仍无法控制时利用该缝线直接对已切除肿瘤部分暴露出的肾创面进行连续缝合修补至出血可控,重复至肿瘤完整切除;若出血量尚可,则直接完整切除肿瘤,后用预留的线缝进行肾实质的缝合修补。结果:12例患者均利用预留缝线方法完成肾动脉无阻断LPN术,手术全程无肾血供临时阻断,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05.8(70~150)min、术中出血量85.8(40~15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手术切缘阴性。术后病理提示11例患者为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术后未见尿漏、切口感染、高热等并发症,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3.5(3~5)d、住院时间5.3(4~7)d。随访6~12个月,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预留缝线法能在不额外增加手术步骤情况下,确保无阻断LPN手术顺利完成,增加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使患者避免热缺血所致肾功能损伤,从"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获益。
- 刘溪王德胜曲发军吕建敏黄海王林辉徐丹枫崔心刚
- 关键词:热缺血时间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脏肿瘤
- 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T1b期肾肿瘤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10月我院对8例T1b期肾肿瘤运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43~70岁,平均56.4岁;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5例;肿瘤直径4.6~6.4cm,平均5.6cm。术前R.E.N.A.L.评分7~10分,平均8.8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l~2分,平均1.4分。术前血肌酐72.1~104.2μmol/L,平均89.5μmol/L;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滤(GFR)水平40.4—62.3ml/min,平均55.5ml/min。患者经后腹腔入路,采用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行肾部分切除术:根据术前CT动脉造影结果,常规分离肾动脉主干及分支,在肿瘤切除前,序贯阻断肾肿瘤所在肾段分支动脉及肾动脉主干。切除肿瘤后,完成第1层裸露的肾创面血管和集合系统残端的缝合修补,随后放开肾动脉主干阻断钳,恢复大部分肾脏血供,保持肿瘤供血分支动脉继续阻断。然后用倒剌线缘对缘连续缝合的方式缝合肾创缘,使肾脏创面基本对合,完成第2层缝合后开放分支动脉供血,继续连续缝合第3层并使缝线与第2层缝线间交叉,使止血效果确切。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2.5min;术中出血量100~200ml,平均142.5ml;完全热缺血时间为12.0~20.0min,平均15.5min。8例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手术切缘阴性。术后病理诊断7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术后未发生漏尿、切口感染、高热等并发症,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3~5d,平均3.5d;术后住院时间4~6d,平均4.8d。术后1个月血肌酐83.6—101.2μmol/L,平均94.0μmol/L;术后患肾GFR水平43.2~59.6ml/min,平均52.3ml/min,分别与术前比较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P=0.181,P=0
- 刘溪潘秀武曲发军张向民褚健干思舜储传敏叶剑青王林辉崔心刚
- 关键词: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
- 术中超声联合双向倒刺线免打结缝合法在腹腔镜治疗肾门部肿瘤的运用
- 徐丹枫刘溪
- 舒尼替尼相关性血液学不良反应与晚期肾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相关性血液学不良反应与晚期肾细胞癌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6例晚期肾癌患者,29例行肾脏原发病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mg,1次/d,采用4/2方案,即每治疗4周停2周为1个周期;每治疗1个周期或2个周期通过CT或MRI评价药物疗效。每周期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评价不良反应。结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完全缓解(CR)2例(5.5%),部分缓解(PR)9例(25.0%),疾病稳定(SD)11例(30.6%),ORR为30.6%(8例);中性粒细胞正常组,CR 1例(5.0%),PR 2例(10.0%),SD 8例(40.0%),ORR为15.0%(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组患者的ORR高于中性粒细胞正常组患者的OR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组无进展生存期(12.2个月,95%CI:10.8-13.6)较正常组(8.7个月,95%CI:6.9-10.4)显著延长(P=0.007)。血小板下降组相较血小板正常组患者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0.0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2)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2)的患者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明显延长(P=0.008)。结论:在舒尼替尼治疗中出现一些血液学不良反应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更长,这些血液学不良反应可以作为预测药物疗效的有效指标。
- 王安邦潘秀武吕建敏刘溪吴震杰刘冰崔心刚曲乐王林辉
- 关键词:舒尼替尼晚期肾癌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
- 代谢综合征与肾癌恶性程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和肾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8例肾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单纯性肾癌组和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统计分析两组间肾癌Fuhrman分级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8例肾细胞癌患者,平均年龄为(62.7±9.0)岁,男性451例,女性21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588例,非透明细胞癌80例。单纯肾癌组包含552例患者,平均年龄(62.5±9.0)岁,男性375例,女性177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486例,非透明细胞癌66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399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153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包括116例患者,平均年龄(63.7±8.9)岁,男性76例,女性40例,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02例,非透明细胞癌14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71例,Fuhrman分级Ⅲ、Ⅳ级45例。肾癌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Fuhrman分级明显高于单纯肾癌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肾癌伴有代谢综合征预示了更高的恶性程度。
- 吕建敏李霖刘溪潘秀舞黄海杨启维王林辉崔心刚徐丹枫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肾细胞癌
- 巨大肾错构瘤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 徐丹枫刘溪
- 后正中入路联合腹腔镜Ⅰ期切除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4例
- 刘溪崔心刚曲发军潘秀武吕建敏
-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中度复杂性肾癌的方法改进及疗效分析(附84例报道)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改进方法治疗中度复杂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肾癌(7~9分)并在我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5±10.5)岁,肾脏肿瘤均为单发,其中腹侧12例,背侧72例,肿瘤直径(52±23)mm,R.E.N.A.L.平均评分为(8.1±0.92)分。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其中采用"2+1"法(改良组)48例,标准肾部分切步骤(对照组)手术36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104.2±31.6)min vs.(97.0±21.9)min),P〉0.05]、术中出血量[(81.9±8.7)ml vs.(78.9±7.9)ml,P〉0.05)]、术后血清肌酐[(91±29)μmol/L vs.(93±42)μmol/L,P〉0.05)]、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值[(2.2±1.8)g/ml vs.(1.9±1.3)g/ml,P〉0.05)]、术后住院天数[(6.0±2.0)d vs.(6.0±3.3)d,P〉0.05]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2+1"缝合法热缺血时间显著减少[(14.1±3.3)min vs.(17.6±4.9)min,P〈0.01)]。术后尿漏2例(改良组1例,对照组1例);高热(体温〉39.0℃)两组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19.6±2.3)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肾功能无持续恶化。结论:"2+1"缝合法改良早期开放肾阻断钳技术及缝合方法,使热缺血时间显著缩短,扩大了肾部分切的适应证,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肾部分切手术方法,值得向临床推广。
- 刘溪潘秀武杨启维李霖黄海吕建敏王林辉高轶徐丹枫崔心刚
- 关键词:肾癌肾部分切除术
- 后腹腔气囊扩张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腹腔气囊扩张装置,包括充气管路、气囊、超滑塑料薄膜;充气管路前端伸入气囊中并与气囊密封连接,充气管路的末端分岔并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超滑塑料薄膜套设在气囊外部,并与充气管路固定连接;超滑塑料薄膜内容积略大...
- 崔心刚曲发军杨启维干思舜叶剑青张向民吕建敏潘秀武黄海刘溪李霖
- 后腹腔气囊扩张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腹腔气囊扩张装置,包括充气管路、气囊、超滑塑料薄膜;充气管路前端伸入气囊中并与气囊密封连接,充气管路的末端分岔并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超滑塑料薄膜套设在气囊外部,并与充气管路固定连接;超滑塑料薄膜内容积...
- 崔心刚曲发军杨启维干思舜叶剑青张向民吕建敏潘秀武黄海刘溪李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