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田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日照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颗粒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颗粒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复位丢失和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及功能评定结果: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结论脊柱后路颗粒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王金国吴华刘玉田丁晓琳
-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不稳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
-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 王金国吴华丁晓琳刘玉田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颗粒骨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
- 脊柱后路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融合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 王金国刘玉田杨彬朱继东尚修万葛丽丽荆兆峰尹世昌吴华
- 脊柱融合是通过手术方法,使两个或几个有病变的脊椎(或丧失稳定性的脊柱节段)在生理状态下融为一体,融合的上下两端为正常活动节段,从而使脊柱能正常发挥功能。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报道应用后路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植骨融合脊柱后路自体微小颗粒骨
- 微创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9例
- 目的:胫骨Pilon骨折微创外固定架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严重程度,透视下采用小切口或不切开、关节面精确重建并微创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结果:随访1年~5年,全部骨折愈合,皮肤愈合时间超过2周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优...
- 王金国刘玉田杨彬
- 关键词:PILON骨折
- 颗粒骨与条状骨在脊柱后路融合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应用新西兰大白兔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0.5-1.0mm的颗粒骨和2.0mm×1.0mm×1.0mm的条状骨,分别植入兔的L2-3及L5-6椎间骨缺损处,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力学测试,比较颗粒骨与条状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4、6、9、12、15周,颗粒骨较条状骨新骨生成速度快、生成量大(P〈0.05);两者垂直应力试验及水平扭转试验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直径≤1.0mm颗粒状自体松质骨可以诱导成骨,颗粒状较条状自体松质骨的爬行替代过程进展迅速、完全。颗粒状自体松质骨移植可以用于后路脊柱融合。
- 王金国吴华刘玉田丁晓林
- 关键词:颗粒骨骨移植骨缺损
- 微创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9例
- 2008年
- 目的:胫骨Pilon骨折微创外固定架治疗方法。方法:根据骨折严重程度,透视下采用小切口或不切开、关节面精确重建并微创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结果:随访1年~5年,全部骨折愈合,皮肤愈合时间超过2周2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优良率为92.0%。结论:微创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损伤小,不受皮肤条件限制,胫骨下关节面解剖复位,踝关节角度可调整,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 刘玉田
- 关键词:PILON骨折
- 坚强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53例
- 2008年
- 目的:胫骨Pilon骨折分型及胫骨关节面重建的方法。方法: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将53例骨折分为4型,并采用开放解剖复位、关节面精确重建并坚强内固定。结果:随访1年~13年,全部骨折愈合,皮肤愈合时间超过2周9例,创伤性关节炎10例,优良率为88.68%。结论:骨折分型注重关节面嵌压情况,对指导关节面重建及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胫骨下关节面解剖复位、精确重建和坚强内固定,踝关节才能早期活动,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 刘玉田
- 关键词:PILON骨折内固定
- 脊柱后路颗粒骨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被引量:2
- 2008年
- 刘玉田王金国杨彬葛丽丽丁晓琳
- 关键词:椎弓根内固定
-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三维大孔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三维大孔支架复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以SF和HA为原料,采用石蜡微球沥滤技术制备三维大孔支架,以micro-CT扫描重建观察其结构,并测定支架的弹性模量。将兔ADSCs接种到支架上,给予成骨诱导液培养,分别取样本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HE染色、细胞增殖情况测定(CCK8)、VonKossa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Ⅰ型胶原含量测定(Elisa),评估SF-HA三维大孔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ADSCs在支架上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①SF-HA三维大孔支架性能评估结果。支架内部可见均匀排列的大孔结构,连通性好。支架孔径(365.30±27.10)μm,孔隙率(85.30±1.80)%,弹性模量(54.93±5.44)kPa。②SF-HA三维大孔支架生物相容性评估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细胞能够很好地在支架孔壁上黏附和伸展,细胞通过孔隙之间的连通结构长入孔隙内或在孔隙边缘呈拉网样覆盖,细胞周围可见基质分泌。SF-HA三维大孔支架ADSCs复合体HE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深染、胞浆红染,均匀黏附在支架孔隙内壁上,随成骨诱导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和基质明显增多。CCK8检测结果显示,培养21d时SF-HA三维大孔支架上的细胞数量较培养7d时增加(1.14±0.08,1.98±0.11,t=13.810,P=0.000)。③ADSCs在SF-HA三维大孔支架上的成骨分化情况评估结果。VonKossa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可观察到钙沉积和Ⅰ型胶原积累,而且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成骨诱导培养1d、7d、21d时,SF-HA三维大孔支架ADSCs复合体上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0.24,1.26±0.27,3.89±0.82,F=49.780,P=0.000);成骨诱导培养21d时的Ⅰ型胶原含量高于成骨诱导培养1d、7d时(P=0.000;P=0.000);成骨诱导培养1d、7d时的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SF-HA�
- 丁晓明张凯三刘婷婷朱明王祥杰潘月兴刘玉田郭振光徐开民杨彬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类脂肪干细胞骨诱导
- 颗粒骨与条状骨在兔脊柱后路融合中的实验研究
- 目的 通过新西兰大白兔自体髂骨制成直径约0.5-1.0mm骨颗粒和横径约1.0mm长约2.0cm骨条分别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L2-3及L-5-6椎间骨缺损处,比较颗粒骨与条状骨应用于腰椎后路融合情况,探讨直径小于1.0mm...
- 王金国刘玉田丁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