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月梅
- 作品数:36 被引量:206H指数:8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深圳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的现状与变迁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调查 1998~ 2 0 0 0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常见致病菌流行分布、耐药性现状与变迁。方法 采用 2 1种抗菌药物纸片 ,Kirby -Bauer琼脂扩散法测定医院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0 72株细菌中 6 82株 ( 6 3 4% )革兰阴性菌 ,390株 ( 36 6 % )革兰阳性菌。 2 0 0 0年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阳性率分别是 43 2 %和2 9 3 % ;与 1998年相比较大肠杆菌产ESBL阳性率明显增加。 3 4%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 1998~ 2 0 0 0年连续 3年监测中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性增加 ,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 6 1 9%~73 .9%。 2 8.6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5 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甲氧西林耐药株 ,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本地区常见致病菌耐药性较严重 ,故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 ,应注意细菌耐药性现象 。
- 陈升汶杨健何林卢月梅
-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
- 多重PCR和反向线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21个主动外排基因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多重PCR和反向线点杂交技术(mPCR-RLB)快速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21个主动外排基因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株5个外排泵蛋白基因家族,选取其中21个基因(4个来自MFS家族,13个来自RND家族,2个来自MATE家族,1个来自SMR家族,1个来自ABC家族)。设计22对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1对鲍曼不动杆菌通用引物及探针),mPCR同时扩增22个目的基因,PCR产物再与固定在尼龙膜上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线点杂交,同时检测上述22个基因。用该法对40株经过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检测。结果除cmlA5和cmlA基因未检出阳性外,其余19个外排泵基因均呈阳性。除第16号菌株外排泵基因检测阴性外,其余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携带外排泵基因数量从5~18个不等。外排系统在多重耐药菌株及相对敏感菌株中均有分布。11个外排泵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敏感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mPCR-RLB技术可快速同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多个外排泵基因,短时间内明确菌株携带外排泵基因情况,对明确其多重耐药性的发生机制、避免药物成为外排泵对象、找到更有效的特异外排系统抑制剂均有重要意义。
- 金萍肖克林熊礼宽卢月梅吴劲松吴丽娟招悦刘纯义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鲍氏不动杆菌
- 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析-发现四种新基因
- 陈升汶卢月梅张阮章王沙燕何林穆雪鵾钱春莲吴劲松李勇
- 该研究应用PCR及DNA测序技术对深圳地区200多株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所有产ESBLs菌株TEM、SHV及CTX-M基因,同时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0多种常用抗生素对所有产ESBLs菌的最低...
- 关键词:
-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测序新基因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年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51.9%(321/618),MRSA感染高发主要科室为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MRSA检出率前三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84.1%)、ICU(76.3%)、呼吸内科(61.3%),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67.3%,检出率82.4%。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100%敏感,对氯霉素、米诺环素、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较低,对其他药物都保持了65%以上的高耐药率。结论对重点科室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等措施是控制并减少MRSA感染的重要环节。
- 程锦娥卢月梅卢月梅吴劲松李文青
- 关键词:MRSA耐药性
-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比较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MLVA)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对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的能力,构建适合伤寒沙门菌的MLVA分型方法。方法根据国外文献报道选出5个多变的伤寒沙门菌串联重复序列( VNTR)位点( SAL02、SAL11、SAL16、SAL20、TR4699)设计MLVA分型方案,运用MLVA分型方案和国际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方案对2002至2007年21株流行病学不相关的深圳社区感染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比较这两种分型方法对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的能力。结果5个单一VNTR位点对深圳地区伤寒沙门菌的分型能力( D值)为0.838~0.943;使用MLVA分型方法,获得19种MLVA型别;使用PFGE分型方法,获得19种PFGE型别;两种分型方法的D值均为0.99,且结果完全一致。结论5个VNTR位点的MLVA分型方法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用于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的分析。
- 吴伟元王辉陆坚刘映霞卢月梅吴劲松李文青程锦娥吴文苑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
- 深圳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分型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特点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来自深圳市7所医院的4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杀白细胞毒素(PVL),并对携带PVL基因的菌株进行多位点基因序列分型(MLST)。结果4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116株(26.2%),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共312株(73.8%)。在12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8.8%和44.2%;未发现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株。MRSA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4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60株(14.02%)携带PVL基因。MLST分型结果显示共有14种已知序列型和4种新的序列型,其中ST59和ST338最多,分别为16株和12株。结论深圳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以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VL基因阳性率处于中等水平;存在多种ST分型,以ST59和ST338多见,具有遗传多样性和独特的遗传背景。
- 李文青吴伟元程锦娥卢月梅周小海吴文苑龚文波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
- 深圳地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对深圳地区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种、变种、基因型和交配型的构成.方法 受试菌株为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5株隐球菌,利用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培养法区分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利用M13的PCR指纹分型法鉴定基因型;利用变种和交配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分型法,区分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和格特隐球菌,同时鉴定α交配型和a交配型;利用GEF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同步鉴定和验证受试株的基因型和交配型;对VGⅡ基因型菌株进行IGS1序列类型的分析.结果 55株临床株中,52株为新生隐球菌,均为格鲁比变种、VN Ⅰ基因型和a交配型;3株为格特隐球菌,包括1株VG Ⅰ基因型、α交配型和2株VGⅡ基因型、a交配型.2株VGⅡ基因型菌株的IGS1序列类型为Ⅱ型.结论 深圳地区隐球菌致病菌株中绝大多数仍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VN Ⅰ基因型和α交配型.存在少数格特隐球菌菌株,其中包括导致国外高发病率的VGⅡ基因型,后者的IGS1序列类型与VGⅡb基因亚型一致.
- 梁训宏吴劲松冯晓博卢月梅吴伟元吴文苑
- 关键词:隐球菌属基因型交配型
- 双歧层次分析法快速鉴定酵母菌的实验研究
- 2001年
- 目的 建立酵母菌快速鉴定新方法。方法 依据双歧鉴定法和层次分析原理建立了双歧层次分析法 (DHPA) ,用DHPA法及API 2 0CAUX试条鉴定酵母菌。结果 DHPA法和API法对酵母菌 4 3个KIU鉴定的正确性均为 10 0 %。DHPA法与API法对酵母菌 2 2 3 8个试验代码分析的总符合率为 77.3 % ,对 2 5 6株临床酵母菌的鉴定符合率为 81.3 %。在4 8株两种方法鉴定不符合的菌株中 ,有 8株为API法缺码 ,占鉴定不符合菌株的 16.7% ,而DHPA法则无缺码现象。结论 DHPA法解决了API法存在的的缺码或不能鉴定问题 ,是酵母菌准确、快速、简便、经济和实用的鉴定方法。
- 何林李芳芳吴劲松卢月梅梁训宏杨发达
- 关键词:酵母菌
- SHV-59型β-内酰胺酶的克隆与表达
- 2009年
- 目的构建SHV-59型β-内酰胺酶的表达载体。方法抽提菌株的质粒,应用PCR扩增SHV-59基因全长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Nde I、Xho I酶切后连接至pET-26b(+)表达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及DNA测序确证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超声破碎法提取表达蛋白产物,检测其活性,等电聚焦电泳检测蛋白的等电点(PI)。结果PCR扩增获得879 bp的产物,重组表达载体经Nde I、Xho I酶切及DNA测序后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接入表达载体,重组菌的粗提物经头孢硝噻吩检测显示具有β-内酰胺酶活性,表明载体[pET-26b(+)/SHV-59]构建成功。目的等电点为7.6。结论β-内酰胺酶SHV-59在原核表达细胞中实验了基因重组表达,为进一步分析酶的特性提供条件。
- 卢月梅张阮章王沙燕胡玉华穆雪鵾何林陈升汶
- 关键词:Β-内酰胺酶原核表达等电聚焦电泳
- 碳青霉烯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调查碳青霉烯不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NSAB)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美罗培南等15种抗菌药对2009年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分离CNSAB(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MIC≥8 mg/L)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多重PCR法分别检测OXA-51-like、OXA-23-like、OXA-24-like、OXA-58-like和OXA-143-like型酶基因及IMP、VIM、GIM、SPM和SIM型金属酶基因;PCR分别扩增OXA-51-like型酶基因上游插入序列ISAba1和KPC酶基因。对扩增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109株CNS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耐药率86.2%~100%),且多重耐药。多粘菌素B对CNSAB抗菌活性最强,敏感率100%,MIC50和MIC90均为1 mg/L;其次为米诺环素,敏感率94.5%,MIC50和MIC90均为4mg/L。92.7%(101/109)CNSAB检出OXA-23型基因,4.6%(5/109)CNSAB检出OXA-58型基因,2.8%(3/109)CNSAB检出OXA-66基因上游携带ISAbal;未发现OXA-24-like基因、OXA-143-like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出IMP、VIM、GIM、SPM、SIM型金属酶基因和KPC酶基因。结论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是本院CNSAB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因素;本院CNSAB对多粘菌素B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
- 李文青吴伟元卢月梅吴劲松程锦娥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