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厉浩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周期
  • 3篇细胞周期
  • 3篇抗原
  • 3篇癌组织
  • 3篇病理学
  • 2篇凋亡
  • 2篇乳腺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周期蛋白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周期蛋白
  • 2篇腺肿瘤
  • 2篇教学
  • 2篇肝细胞
  • 2篇鼻咽

机构

  • 13篇湖南师范大学
  • 7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4篇厉浩
  • 8篇谢平平
  • 8篇杨剑锋
  • 7篇彭绍华
  • 5篇邓虹
  • 4篇冯德云
  • 2篇刘志红
  • 2篇刘保安
  • 2篇陈森林
  • 1篇李翔
  • 1篇严倩
  • 1篇陈晨
  • 1篇杨粤军
  • 1篇贺丽萍
  • 1篇郑晖
  • 1篇林杨
  • 1篇彭美玲
  • 1篇刘佳佳
  • 1篇孙国瑛

传媒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05年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医学生操作技能和良好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对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杨剑锋彭绍华谢平平厉浩
关键词:教学改革病理学实验课
细胞周期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在许多肿瘤中过度表达,但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表达情况及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原发性HCC中细胞周期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情形,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2例HCC组织中CyclinsA、B1、D1、E和PCNA表达,应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in situ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e transferase,ISTdT)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122例HCC组织中,CyclinA的阳性率为50.0%,CyclinB1为47.5%,CyclinD1为42.6%,CyclinE为35.2%;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HCC组织Cyclins表达高于Ⅰ级(P﹤0.05);HCC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凋亡细胞密度均低于Ⅰ级(P﹤0.05),分化愈差,凋亡细胞密度愈低;HCC组织中组织学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PCNA评分高于Ⅰ级(P﹤0.01),分化愈差,PCNA评分愈高;HCC组织中Cyclins蛋白表达与凋亡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686,P<0.01),与PCNA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1),HCC组织中凋亡细胞密度与PCNA评分呈负相关(r=-0.701,P<0.01)。
彭绍华杨剑锋谢平平邓虹厉浩冯德云
关键词:肝肿瘤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人工智能在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人工智能(AI)以其远超人类的大数据整合分析能力,在病理图像分析、分子标志物发现、临床决策支持和药物开发与用药推荐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最近几年来AI辅助癌精准诊疗的最新应用成果,分析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杜明月李学广左珊如陈紫淇周军华厉浩贺权源
关键词:人工智能
鼻咽癌中PTTG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检测PTTG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与作用。方法:采用PTTG抗体对60例鼻咽癌和10例无肿瘤、形态基本正常的鼻咽部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中PTTG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16,P=0.014);与原发肿瘤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结论:PTTG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鼻咽癌发生的早中期事件,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演进。
厉浩刘保安
关键词:PTTG鼻咽癌
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与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根据国内外医学教育改革动态与自身条件,整合“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四门课程,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独立的《医学显微形态实验学》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贺丽萍李翔孙国瑛厉浩杨粤军
关键词:实验教学课程设置
直肠肿瘤中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2005年
研究直肠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8例直肠癌、15例直肠管状腺瘤及 9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的MVD。结果表明 ,直肠管状腺瘤MVD低于直肠绒毛状腺瘤 (P <0 0 5 ) ;直肠癌MVD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48例直肠癌患者MVD与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显示MVD可作为判断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彭绍华杨剑锋谢平平邓虹厉浩冯德云
关键词:MVD微血管密度直肠肿瘤肿瘤生物学直肠绒毛状腺瘤
β-catenin和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 β -连接素( β 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0例乳腺癌组织中 β catenin、cyclinD1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有 42例 ( 70 % ) β catenin异常表达 ,2 8例( 4 6 7% )cyclinD1过度表达。β catenin异常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β catenin在Ⅲ~Ⅳ期乳腺癌、浸润性小叶癌中的异常表达率( 90 %、95 % )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 ( 60 %、5 8 3 % ) ,P <0 0 5 ,P <0 0 1。cyclinD1过度表达率与乳腺癌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β catenin异常表达病例中 ,5 7 1%( 2 4/4 2 )的病例呈现cyclinD1的过度表达 ,但β catenin正常膜表达病例中 ,2 2 2 % ( 4 /18)的病例呈现cyclinD1的过度表达。β catenin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rs=0 3 2 1,P <0 0 5。结论 :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D1的过度表达 ,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 ,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不是影响乳腺癌细胞转移的主要因素 ,但可?
杨剑锋刘志红陈森林谢平平厉浩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D1
鼻咽癌中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podoplanin对鼻咽癌中淋巴管进行标记,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VEGF-C、podoplanin抗体对60例鼻咽癌和10例无肿瘤、形态基本正常的鼻咽部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中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VEGF-C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明显相关(r=0.382,P=0.003),同时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也密切相关(r=0.305,P=0.018)。肿瘤中淋巴管的数目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分期明显相关(r=0.406,P=0.003),并且淋巴管的数目和肿瘤中VEGF-C的表达明显相关(r=0.471,P=0.001)。【结论】VEGF-C的高表达引起肿瘤淋巴管生成增多,促进鼻咽癌更广泛的淋巴结转移。
厉浩彭绍华杨剑锋谢平平陈晨刘保安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素D1在乳腺癌的表达及意义
2003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ER、PR的表达。结果28例乳腺癌(46.7%)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cyclinD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但与乳腺癌TNM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且淋巴结转移≥4个的病例,cyclinD1过度表达明显高于0~3个淋巴结转移组(P<0.05),cyclinD1表达与ER、PR表达有关。结论cyclinD1过度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生作用可能通过cyclinD1途径,检测cyclinD1、ER、PR的表达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杨剑锋谢平平厉浩
关键词:乳腺肿瘤细胞周期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60例喉乳头状瘤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喉乳头状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及PCR检测6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鳞状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0例正常喉黏膜上皮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33.3%(5/15)和80.0%(48/60);瘤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原位杂交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0.0%(6/15)和83.3%(50/60);瘤组织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DNA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PCR显示在正常喉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喉乳头状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10)、46.7%(7/15)和86.7%(52/60);瘤组织中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喉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喉黏膜(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喉乳头状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彭绍华谢平平厉浩邓虹冯德云
关键词: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喉乳头状瘤肿瘤发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