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丽格娜·艾塔洪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阅读障碍儿童
  • 2篇维吾尔
  • 2篇维吾尔语
  • 1篇大学生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学问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技能
  • 1篇元认知
  • 1篇症状
  • 1篇数学
  • 1篇数学问题
  • 1篇数学问题解决
  • 1篇题解
  • 1篇同伴教育
  • 1篇强迫症
  • 1篇强迫症状
  • 1篇维吾尔族
  • 1篇校园
  • 1篇解码

机构

  • 5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古丽格娜·艾...
  • 2篇买合甫来提·...
  • 1篇耿文秀

传媒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基础教育
  • 1篇健康教育与健...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维吾尔族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对数学成绩的提升有重要作用。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量表》,整群抽样方法对584名维吾尔族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维吾尔族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较好,但元认知个体知识能力不足,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体验更多困难。数学成绩优异和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在元认知各因素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分析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元认知监控能力独立预测数学成绩64%的变异。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学教学中应设置元认知能力训练环节,这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利用元认知监控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等训练方法弥补维吾尔族初中生元认知个体知识、情感体验方面的不足。
伊力扎提·麦麦提买合甫来提·坎吉帕丽旦·吾甫尔古丽格娜·艾塔洪
关键词:维吾尔族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
对维吾尔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目前,在西方国家发展性阅读障碍干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在内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对维吾尔语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尚未涉及到。本研究中采用单基线实验设计,对三年级到五年级的40名不同水平的维吾尔语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形-音...
古丽格娜·艾塔洪
关键词:维吾尔语阅读障碍儿童
同伴简短戒烟干预在校园控烟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同伴简短戒烟干预方法在校园控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高中一、二年级共68名每天吸烟男生,匹配吸烟史基线指标后,将以上学生分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4名学生。干预组接受连续12周、每周5次、每次3~5 min的同伴简短戒烟干预,对照组只提供戒烟自助材料,不进行任何干预。通过比较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中两组学生吸烟行为和态度的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时,两组在吸烟相关指标上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终末调查时,与对照组比,干预组学生在吸烟量、尼古丁依赖程度、吸烟态度方面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9名学生成功戒烟,一个月后的随访发现,这些学生仍保持戒烟状态,戒烟成功率为26.47%。结论同伴简短戒烟干预方法在校园控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伊力扎提·麦麦提耿文秀买合甫来提·坎吉古丽格娜·艾塔洪
关键词:同伴教育
形-音联结解码训练对不同水平的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言技能与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根据不同的筛选标准,选取严重阅读障碍(20人)和一般阅读障碍(21人)的维吾尔语儿童,将这不同障碍水平的被试分别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形-音解码训练,即根据不同语音表征水平(音位、音节、语素等)的形-...
古丽格娜·艾塔洪买合甫来提.坎吉
关键词:维吾尔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2025年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强迫症状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测试,第一次施测时间为2020年11月(T1),第二次施测时间为2022年3月(T2),第3次施测时间为2023年3月(T3)。对调查结果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同时参与3次测量的3289份有效被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289名大学生中女性1966人(59.8%),汉族2352人(71.5%),首次施测平均年龄(21.0±0.7)岁。大学生焦虑得分分别为:T1(1.48±0.51)分,T2(1.38±0.45)分,T3(1.33±0.43)分;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T1(1.75±0.58)分,T2(1.66±0.55)分,T3(1.53±0.5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学生强迫症状与焦虑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条件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拟合良好,模型截距显著>0(P<0.001)、斜率显著<0(P<0.001),截距与斜率之间呈负相关(r=-0.033,P<0.001),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起始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纳入性别协变量(赋值:男=0,女=1)后,发现性别对截距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5,P<0.001),对斜率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01,P>0.05),即女大学生强迫症状起始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下降速度不存在差异。纳入焦虑协变量后,发现各时间点焦虑正向影响强迫症状(P<0.001),性别对斜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17,P<0.05),对截距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即控制焦虑的影响后,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低于男大学生。结论大学生强迫症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高起始水平不一定带来长期困扰。焦虑阻碍强迫症
郭泽希伊力扎提·麦麦提古丽格娜·艾塔洪
关键词:强迫症状焦虑性别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