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土壤
  • 6篇水稻
  • 6篇潜育化
  • 6篇红壤
  • 5篇湖区
  • 4篇施肥
  • 3篇低产
  • 3篇养分
  • 3篇施用
  • 3篇水稻土
  • 3篇土壤改良
  • 3篇平原湖区
  • 2篇稻田
  • 2篇低产土壤
  • 2篇土壤培肥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培肥
  • 2篇耕作
  • 1篇低产田
  • 1篇低湖田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1篇古汉虎
  • 8篇张满堂
  • 7篇彭佩钦
  • 6篇向万胜
  • 4篇李玲
  • 1篇周卫军
  • 1篇肖润林
  • 1篇李文祥

传媒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土壤肥料
  • 2篇热带亚热带土...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5篇1997
  • 5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7
  • 1篇1981
  • 1篇1980
  • 1篇19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北红壤丘岗区土壤养分状况与培肥对策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以湘北红壤试区为例,对红壤丘岗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障碍因素为:土壤酸性强,养分含量尤其是磷钾含量偏低,保肥供肥能力弱,据此提出了四项培肥对策:①增加有机肥投入,强化有机质积累;②增施磷、钾肥,协调土壤养分供应;③合理施用石灰,活化土壤养分;④综合治理,改良低产田土。
彭佩钦古汉虎张满堂
关键词:红壤丘岗区土壤肥力土壤培肥
低湖区潜育性稻田施用钾肥的效应及对土壤氧化还原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5
1997年
低湖区潜育性稻田施钾试验的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改善低湖田潜育化土壤的氧化还原性状,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及Fe2+含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因而减轻了土壤中亚铁等还原性物质对水稻的毒害。
向万胜古汉虎
关键词:潜育化土壤钾肥
官山大队土壤及其改良利用意见
1980年
官山是我所和桃源基地县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的基点大队。土地总面积为5363.6亩,其中耕地2326.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3.4%;丘陵地2505.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7%;其他如水面、居民点和道路等用地约531.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耕地中,水田有1990.7亩。
古汉虎
关键词:水稻土卵石种植区旱土
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养分障碍与养分平衡及合理施肥被引量:3
1997年
在分析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成土条件与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主要养分障碍及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状况,并对水稻施肥的效应及合理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
向万胜古汉虎沈业新谢松高
关键词:施肥养分平衡合理施肥
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综合治理的探讨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在阐明平原湖区潜育化水稻土的成因、类型及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该类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并通过试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采用耐潜(渍)丰产水稻品种(组合)、多层次开沟治水、科学垄作植稻、优化配方施肥和合理耕作轮作制等综合治理措施。
古汉虎彭佩钦张满堂
关键词:水稻土潜育化
水旱轮作改良利用潜育化水稻土的研究被引量:10
1995年
潜育化水稻土存在渍、冷、烂、闭(气)、毒及缺素等障碍因素,采取水旱轮作是改良利用潜育化水稻土极其重要的措施.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可以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提高氧化还原电位,减少还原物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提高其活性,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并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获得全年农业增产增收增值.
古汉虎
关键词:水稻土耕作制度水旱轮作
湖北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湿地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及主要障碍因子被引量:16
1997年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水稻土氮素含量水平及有效铜含量均较丰富,但磷、钾和锌的含量则是妨碍区域水稻土生产力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区内有近1/2的水稻土属缺磷类型,地势地洼处水稻土缺磷尤甚;约有60%的水稻土钾素含量属低水平;约有70%的水稻土有效锌含量属低水平。
向万胜古汉虎
关键词:湿地土壤养分
湖南低产土壤及其改良利用途径
1981年
改良低产土壤,是大幅度地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古汉虎
关键词:低产土壤砂土冷浸田耕层
湿地农田低产土壤改良利用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系统地阐述了四湖地区湿地农田低产土壤的分布、成因、类型、特性及障碍因素,并着重对采取“三沟”配套排水、增肥调养、使用释氧化物、选手抗逆良种及轮作养地等综合改良利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果作了系统分析。
古汉虎向万胜李玲
关键词:低产土壤土壤改良
湘北红壤低产田施肥水平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研究
1998年
本项研究针对旱瘠田和渍潜田的土壤特性,设定氮素、磷素和钾素水平的下上限分别为每亩5—10kg、2—6kg、4—12kg。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为第一因素,但旱瘠田早稻和渍潜田晚稻在上述施用范围内氮素用量与产量呈反相关;影响两种类型土壤早稻产量的第二因素为磷素水平;而影响晚稻的第二因素为钾素水平。因此,旱瘠田早稻需肥水平为低氮、高磷;旱瘠田晚稻需肥为高氮、高钾,其次是高磷。渍潜田早稻需肥水平为高氮、高磷,其次是高钾;渍潜田晚稻需肥水平为低氮、高钾。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总粒数和实粒数与产量相关性密切。千粒重不是主要相关因素。不同施肥水平对两种类型低产田水稻生长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李玲古汉虎张满堂
关键词:水稻施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