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庆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尊严追求与道德批判--评毕飞宇长篇小说《推拿》
- 2017年
- 毕飞宇的《推拿》作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盲人群像"。作者超越了社会偏见与价值观念的限制,真实地勾画出了盲人群体尴尬的生存图景与坚韧的精神面貌。通过他们对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人格尊严的追求,赞扬了其进取的精神与坚韧的意志。本文以《推拿》的文本为中心,探讨小说中的盲人形象及其对个体价值的追求,进而探讨文本隐含的深层启示与示范意义。
- 叶晓庆
- 关键词:《推拿》道德批判
- 网络“新词族”盛行的社会文化透视被引量:2
- 2014年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新词新语在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中不断涌现。尤其是网络交际的普及繁荣,更是为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方沃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网络盛行的"新词族"进行分析,探讨其衍生的机制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 叶晓庆
- 关键词:网络社会文化
- 宗周礼乐文明与楚国“以属诸夏”的民族认同被引量:1
- 2017年
-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周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精心设计的一整套社会文化建制,它铸造了彬彬之盛的宗周礼乐文明。宗周礼乐文明自产生之日起,便对各诸侯国包括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远在荆楚之地的楚国更是在逐步接受与吸收宗周礼乐文明的基础上,开始了其文明化的历史进程。楚国对宗代礼乐文明的吸收是一个长期的、多层次且全方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楚民族"以属诸夏"的民族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 叶晓庆
- 关键词:民族认同
- 《春秋》“大一统”学术源流考论
- “大一统”思想是在西周礼乐文明土壤孕育下产生的。西周的学术样态为王官之学,学术为官府所控,为“大一统”政权服务,学术与现实政治关联密切。西周末期以降,礼乐渐坏,官学下移,诸子学术逐渐兴起。诸子学术渊源于西周礼乐文化,学术...
- 叶晓庆
- 关键词:西周时期大一统思想
- 文献传递
- 先秦诸子私学的官学传统
- 2017年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政局动乱,学术下移,官学地位日渐衰微,诸子私学教育兴起。先秦诸子私学教育在办学性质上,虽然与传统官学有着公私之异,但其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实与西周官学一脉相承,并将西周官学"政教合一"的教育传统一以贯之。因此,先秦诸子的私学教育实际上就是西周官学教育的滋生品,有着浓厚的官学传统。
- 叶晓庆
- 关键词:道德教育
- 网络流行体“调侃”功能的社会文化透视
- 2014年
-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 叶晓庆张志杰
- 关键词:调侃社会文化
- 黑龙江省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 2017年
- 课题组以黑龙江省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的学生学习情况为考察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分析所获数据,总结出学生在国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学习基础较差、兴趣强度不足、认同感不高等几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探究,提出了从零开始、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激发兴趣,实效验证、加深认识等几项建议和对策,为改变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学习现状,优化教学效果,做出有益的尝试。
- 刘书惠杨栋叶晓庆
-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国学课程
- 孔墨教育思想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 2017年
- 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纷起争霸,传统礼乐制度遭到极大的践踏与破坏,西周的官学制度开始解体,学术渐呈下移之势。学术下移使社会私学教育兴起,孔子和墨子的私学教育在当时影响较大,并称显学,但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却是同中有异。本文比较了孔墨教育思想的异同,并深入挖掘了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意义。
- 叶晓庆
- 关键词:孔子墨子教育思想
- 从《春秋》看孔子的编辑思想
- 2016年
- 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编辑家,他在修订《春秋》时表现了丰富的编辑思想,主要包括"垂世立教"的编辑宗旨、"多闻阙疑"的编辑态度和"辞达而已"的编辑要求。孔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编辑工作影响深远,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人必须认真地加以挖掘与传承。
- 叶晓庆
- 关键词:孔子
- 文化融合与完颜亮的政治吟唱
- 2015年
- 在女真族与中原汉文化的不断交融过程中,完颜亮作为女真族的君王作家,以其雄健粗犷,豪放遒劲的文学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其作品的"桀骜之气",是其渴望建功立业甚至一统天下的政治野心的真实写照,在反映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同时,对金代和南宋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叶晓庆
- 关键词:完颜亮诗词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