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锦宁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胃癌
  • 5篇直肠
  • 4篇结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肿瘤
  • 3篇标志物
  • 3篇肠癌
  • 2篇预后
  • 2篇直肠肿瘤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群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微生态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群
  • 2篇胃癌淋巴结
  • 2篇胃癌淋巴结转...
  • 2篇胃肠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叶锦宁
  • 5篇徐建波
  • 5篇陈剑辉
  • 5篇何裕隆
  • 4篇蔡世荣
  • 3篇彭建军
  • 3篇陈斯乐
  • 3篇李广华
  • 2篇戴伟钢
  • 2篇马晋平
  • 2篇翟二涛
  • 2篇陈创奇
  • 2篇王昭
  • 2篇张庆元
  • 2篇吴晖
  • 1篇许开武
  • 1篇陈立达
  • 1篇吕明德
  • 1篇叶志君
  • 1篇宋武

传媒

  • 7篇消化肿瘤杂志...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rc-ITGA7上调ASXL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circ-ITGA7是否通过上调ASXL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方法采用RT-qPCR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irc-ITGA7和ASXL1 mRNA表达水平,并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检测其相关性。RT-q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与正常肠道粘膜细胞株circ-ITGA7表达差异。采用质粒转染法在HCT116细胞中过表达circ-ITGA7,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SXL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Cck-8对比circ-ITGA7过表达与否的HCT116细胞7天内的增殖活性。通过转染siRNA与质粒,以HCT116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对比过表达circ-ITGA7和沉默ASXL1对HCT116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的的影响。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circ-ITG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细胞株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肠道粘膜组织细胞株,且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与ASX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过表达circ-ITGA7组的ASXL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ck-8检测示,过表达circ-ITGA7组的吸光度于第5、6、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示,过表达circ-ITGA7组HCT116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circ-ITGA7过表达且si-ASXL1沉默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rc-ITGA7通过上调ASXL-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杨光谱叶锦宁陈剑辉陈斯乐叶志君许开武王昭陈创奇蔡世荣马晋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耐药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筛选与结直肠癌(CRC)中奥沙利铂(OXA)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和通路。方法首先通过GEO数据库分析GSE76092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CRC的OXA敏感和OXA耐药细胞系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工具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经MCODE插件选择关键基因,并利用GEPIA工具进行生存分析。最后使用miRWalk数据库预测相关的miRNA。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总共获得474个DEGs,并筛选了相关的信号通路和PPI网络。筛选出15个中心基因,其中7个显著参与NF-κB和趋化因子信号等通路。对7个关键基因的生存分析表明,CXCL8、IL-1β和PTGS2表达水平与CRC患者的总体生存相关。预测hsa-miR-6893-5p、hsa-miR-7851-3p和hsa-miR-96-3p是OXA耐药相关核心miRNA。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来的OXA耐药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CRC中OXA耐药的潜在机制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徐建波周星宇谢琴琴欧信德叶锦宁彭建军吴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奥沙利铂生物信息学分析
NOX4在胃癌的高表达与M2样巨噬细胞浸润及不良预后相关
2021年
目的筛选与胃癌免疫相关基因(immune-related genes,IRGs)及其预后分析°方法首先通过R软件,分析TCGA数据库胃癌基因表达数据集获得差异表达IRGs,并进一步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IRGs。分析胃癌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差异表达IRGs,与前者取交集获得关键IRGs。接着,对关键IRGs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然后,使用CIBERSORT方法计算胃癌免疫浸润情况,分析关键IRGs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使用TIMER数据库分析免疫浸润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最后,使用GEPIA工具分析关键IRGs与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分析TCGA来源的数据集获得32个预后相关IRGs,分析转录组测序数据获得46个IRGs,二者取交集得到基因: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 1,MSR1)和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与正常组织相比,MSR1和NOX4在胃癌组织均为高表达oN0X4高表达与胃癌患者低生存相关,而MSR1表达与患者生存无显著相关性。NOX4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及T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未发现与N和M分期的显著相关性。通过免疫浸润分析发现,NOX4表达与M2样巨噬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与浆细胞、记忆B细胞浸润呈负相关。而生存分析发现巨噬细胞高浸润与胃癌患者低生存有关。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N0X4与M2样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了胃癌免疫浸润的关键基因NOX4,NOX4的高表达与胃癌组织M2样巨噬细胞浸润及不良预后相关。
周星宇叶锦宁房得梁赵绍基孙开宇徐建波
关键词:胃癌巨噬细胞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接受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452例,依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单纯组(67例)、化脓组(265例)、坏疽组(70例)、穿孔组(50例),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疗效。结果各组间性别、居住地、典型体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组、化脓组、坏疽组、穿孔组的中位年龄M(Q_1,Q_3)(岁)分别为29(20,45)、28(19,43)、35(20,47)、41(18,66),穿孔组显著升高(P<0.05);病程M(Q_1,Q_3)(hr)分别为24 (11,48)、22 (11,24)、48 (21,48)、48 (20,54),化脓组最短(P<0.05);中毒症状为主者分别占0%、6.0%、5.7%、20.0%,合并内科疾病史者分别占16.4%、13.6%、20.0%、36.0%,穿孔组均最高(均P<0.05)。术前白细胞计数WBC (×10~9/L) M (Q_1,Q_3)分别为11.5 (8.5,14.1)、13.1(11.3,15.8)、13.9(10.6,11.7)、13.4(10.9,15.9),单纯组最低(P<0.05);术前B超右下腹包块者分别占19.4%、21.1%、41.4%、26.0%,坏疽组最高(P<0.05);腹腔积脓者分别占26.9%、43.0%、52.9%、16.0%,化脓组、坏疽组较其他两组显著升高(P<0.05);切口长度M (Q_1,Q_3)(cm)分别为5 (4,7)、5 (4,6)、6(5,7)、6(5,6),坏疽组和穿孔组显著延长(P<0.05);各组手术时间M(Q_1,Q_3)(min)分别为35(25,50)、40 (30,50)、50 (45,60)、60 (48,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腹腔引流者分别占0%、0%、0%、1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d)分别为1.0±0.2、1.0±0.1、1.0±0.1、1.2±0.7,术后进食时间(d)分别为1.0±0.0、1.0±0.0、1.0±0.0、1.2±0.7,术后平均拆线时间(d)分别为7.0±0.0、7.0±0.0、7.0±0.0、7.1±0.4,术后平均体温正常时间(d)分别为1.0±0.1、1.1±0.4、1.1±0.4、1.5±0.6,术后平均WBC正常时间M(Q_1,Q_3)(d)分别为3 (2,5)、3 (2,4)、3 (2,5)、4 (3,6),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0%、1.4%、8.0%,穿孔组均最高(均P<0.05)。各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d)分别为6.6±2.1、6.6±1.5、7.6±4.6、8.2±2.9,坏疽�
黄家荣缪锦超刘赞伟施珊格林晓锋黄素梅蔡世春叶锦宁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临床病理疗效手术治疗
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Ⅱ式消化道重建术
2022年
叶锦宁
36例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36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2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另1例因合并肝转移仅行肝脏转移瘤切取活检术。比较PD术和非PD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组36例患者术后有9例(25%)出现并发症,均为PD术后患者,除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胰漏及腹腔感染的患者外,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或痊愈。中位随访54月,5年总体生存率(OS)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PFS)分别为78.1%和72.1%,其中PD术和非PD术后患者5年OS分别为61.1%和61.1%,5年PFS分别为85.8%和7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和P=0.89)。结论对于十二指肠GIST患者,局部切除或节段切除术与PD术预后相当,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建议在保证瘤体R0切除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损伤范围较小的局部切除或节段切除术。
张庆元徐建波叶锦宁何裕隆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十二指肠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贝伐单抗治疗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分子标志物筛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胃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筛选出能够预测贝伐单抗疗效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选择4周龄雄性BALB/C-nu/nu裸鼠20只,制备人胃癌细胞BGC823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氟尿嘧啶(5-FU)组(5-FU组,15 mg/kg)、贝伐单抗组(BVZ组,15 mg/kg)和联合治疗组(贝伐单抗联合5-FU),每组各5只。隔日腹腔注射给药,连续3周。治疗结束时,计算肿瘤大小和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内CD31的表达情况以计数微血管密度(M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人胎盘生长因子(PIGF)和人白介素8(IL-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时BVZ组和联合给药组肿瘤MVD下降(5.2±1.0和4.3±1.2比13.8±1.6,P<0.05),肿瘤体积缩小[(305.6±184.1) mm^3和(242.2±71.4) mm^3比(1535.2±625.1) mm^3,P<0.05),肿瘤组织中 VEGF[(351.6±84.1) ng/L和(242.2±71.4) ng/L比(1256.7±702.1) ng/L,P<0.05)和IL-8[(20903±1485) ng/L和(27489±6772) ng/L比(57032±2437) ng/L,P<0.05)表达水平下降;而5-FU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FGF和PIGF在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VEGF和IL-8可能成为预测贝伐单抗疗效的分子标志物。
张庆元徐建波叶锦宁袁玉杰陈剑辉彭建军何裕隆
关键词:贝伐单抗分子标志物裸鼠
B3GNT6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特征与生存预后分析
2022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β-1,3-N-乙酰氨基葡糖转移酶6(B3GNT6)在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样本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3GNT6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经过病理玻片扫描仪数字化处理后,借助Qupath软件对阳性区域进行评分,并用X-tile软件选择合适的截断值,应用卡方检验分析B3GNT6蛋白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B3GNT6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54例患者年龄(59.8±12.8)岁,男女比例为1.26:1.00。Qupath软件对癌组织进行H-score评分后,X-tile软件计算出H-score最佳截断值为57.44,根据B3GNT6表达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B3GNT6低表达组(104例)和高表达组(50例)。B3GNT6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2)、TNM分期(P=0.012)有关。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B3GNT6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好(P=0.0026);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B3GNT6表达是评价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95,95%CI:0.137~0.634,P=0.002)。结论B3GNT6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徐铭泽叶锦宁袁凯涛陈创奇蔡世荣马晋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菌群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菌群标志物为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本发明的菌群标志物可用于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陈剑辉蔡世荣翟二涛张天豪赵日升钱焱黄志鑫戴伟钢叶锦宁陈斯乐李广华刘剑秋徐翔陈俊廷柳逸楠马艳李子康李嘉淇梁婉素
文献传递
中国华南地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单中心1879例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国华南地区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为胃癌的诊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8月至2012年7月来自华南地区胃癌根治术病例共1 879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WHO组织学分型和分级、pTNM分期等各项因素,总结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2.08∶1,但在40岁前,女性多于男性(x2=77831,P=0.000);6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46.0%);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45.7%)、胃体(26.3%)和贲门(20.1%);常见的WHO组织学类型是管状或乳头状腺癌(81.5%)、印戒细胞癌(11.0%);常见的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癌(67.7%);pTNM分期多为Ⅲ(40.5%)和Ⅳ(26.5%)期.结论 中国华南地区胃癌男性多于女性,但在40岁前,女性多于男性,胃窦好发,腺癌最常见,多数为晚期病例.
彭建军肖萍廖冰叶锦宁何裕隆
关键词:胃肿瘤人种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