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广成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海域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内潮
  • 3篇近海
  • 3篇近海域
  • 3篇核素
  • 3篇核泄漏
  • 3篇核泄漏事故
  • 2篇跃层
  • 2篇水团
  • 2篇太平洋年代际...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振荡
  • 2篇迁移
  • 2篇温跃层
  • 2篇冷水团
  • 2篇南黄海
  • 2篇内孤立波
  • 2篇缓坡方程
  • 2篇黄海冷水团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作者

  • 22篇司广成
  • 14篇于非
  • 6篇刁新源
  • 4篇任强
  • 4篇王建丰
  • 3篇魏传杰
  • 3篇李子超
  • 2篇侯一筠
  • 2篇李昂
  • 2篇潘俊
  • 2篇王建丰
  • 1篇俞建成
  • 1篇周良明
  • 1篇李硕
  • 1篇李超伦
  • 1篇周涛
  • 1篇朱庆林
  • 1篇金鑫
  • 1篇齐鹏
  • 1篇陈更新

传媒

  • 8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核动力工程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波浪折绕射模型和风浪成长公式计算临港重现期波要素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通过波浪折绕射模型和浅水风浪成长公式的联合计算得到了杭州湾北岸海域的不同方向、不同重现期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波浪场分布,结果表明该海域以东向浪为主。描述了50年一遇、不同方向、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波浪特征。
司广成周良明朱庆林郭佩芳
关键词:缓坡方程风区
钓鱼岛东北冷涡特征及其生长消亡规律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1987到2011年期间7个航次的调查数据揭示了夏季钓鱼岛东北海域存在冷涡的事实,首次将其命名为钓鱼岛东北冷涡,并初步分析了钓鱼岛东北冷涡特征及其生长消亡规律。结果表明:钓鱼岛东北冷涡是由底层海水涌升形成的中尺度冷涡,但其凸起的温盐等值线不能在海表面露头,不能从海表层水文特征识别该涡;该涡尺度在150km左右,其水团特征盐度为34.70—34.80,特征温度低于20°C;该涡是季节性冷涡,每年夏季都会出现,该涡5、6月份开始形成,到8月份强度最强,此时其向上涌升的趋势可以达到水深30m以浅,然后开始减弱,可以持续到10月份左右,其它时间则不存在;从50m层的温盐特征来看,不同年份夏季冷涡核心位置稍有不同,整体位置在123.2—124.2°E,26—27°N的范围内。
张艳胜于非司广成
关键词:冷涡
南海北部东沙岛附近的内潮和余流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采用东沙岛附近的一个长达9个月的锚定潜标的观测资料对南海北部的正压潮、内潮和余流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当地正压潮和内潮的特征。此处正压潮流以全日潮为主,秋、冬季相对较大,春季相对较小;正压余流受海盆尺度环流和地形的限制,在潜标观测期间的秋、冬、春三季基本以偏西向的正压流为主。内潮同正压潮一样,也以全日分潮为主,潮流椭圆随水深发生旋转,在110—120m附近存在内潮非常弱的一层。斜压余流在2009年2—3月比较异常,这是由于在此其间有一个中尺度涡经过。对此潜标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海流的各个主要EOF模态与内波的垂向模态结构有一定的关联。
司广成侯一筠
关键词:内潮经验正交函数
黄海暖流的路径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利用NASA/AVHRR反演的每日海表面温度资料,法国航天局AVISO发布的海表面高度资料,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成山头台站的日均风场资料,首先对黄海海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表征黄海暖流的暖水舌存在两个分支。然后对1981年10月~2010年5月这两个分支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出两个分支并不是个别年份所特有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并结合黄海不同区域海表面高度的相对变化,认为西北向分支、北向分支,是通过风生增减水引起海表面高度局部差异来提供驱动力的,具有补偿性质。
赵胜于非刁新源司广成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风场
基于欧拉方法的核素近海迁移计算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放射性核素在近海的迁移扩散规律,对核电厂事故条件下应急决策及事故缓解有重要作用。基于AP1000机组,选择气候态平均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中国近海水动力模型;然后基于六小时预报的气象数据,建立了核电厂近海域水动力模型;最后基于欧拉的方法,建立了核素扩散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核泄漏事故后,核素在核电厂近海域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核电厂近海域的水动力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核电厂附近海域的流场,模拟水位与海床基实测水位差控制在10 cm之内;131 I在核电站近海域的迁移方向与137 Cs基本一致,都是沿着海岸线向东迁移,同时向南扩散;对于核事故应急响应,半衰期较长的核素137 Cs可以不考虑衰变对其放射性活度的影响;半衰期较短的核素131 I,衰变对其放射性活度的影响很大。
李子超周涛司广成秦雪猛
关键词:核泄漏事故欧拉方法核素近海域扩散
冬夏海阳核电厂核素在近海域的迁移路径和浓度分布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制定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故应急响应预案,需要快速预测事故后放射性核素在近岸的迁移路径和浓度分布。本文首先根据实时气象数据,基于拉格朗日方法和欧拉方法,建立了核电厂近海域核素扩散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其次,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夏季和冬季海阳核电厂核素的迁移路径和浓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受东南风和洋流的影响,海阳核电厂核素主要沿着海岸线向东迁移;冬季受西北风和洋流的影响,核素首先沿着海岸线向东迁移,然后快速向东南迁移;无论冬季还是夏季,5d后核电厂近海域核素浓度比释放总量降低约9个数量级,10 d后核素浓度比释放总量降低约10个数量级。
李子超周涛司广成张博雅
关键词:核泄漏事故核素近海域迁移
黄海暖流源区附近温盐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究不同季节下黄海暖流在源区的状态,利用韩国海洋数据中心(Korea Oceanographic Data Center)发布的水文数据,对黄海暖流源区附近温盐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状态下对马暖流在济州岛东南存在向西向入侵的趋势,其入侵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强,冬、春季开始减弱,夏季最弱。济州岛西侧,约在33°30′N、125°30′E处存在一支伸向西北的高盐舌,该高盐舌盐度同样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强,春季开始减弱,夏季降至最低,秋季盐度开始缓慢回升。黄海区盐度的变化要滞后于对马暖流区盐度变化。冬季朝鲜沿岸水南下入侵程度最强,能到达34°N以南的位置。
胡放于非王建丰司广成李昂周文正
关键词:对马暖流
处理走航式海洋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MVP)温度和电导率滞后效应的方法被引量:7
2014年
走航式海洋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是一种集成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较高的海洋调查设备,能对海洋多要素进行同时观测,获得水平方向的高分辨率数据资料。由于温度和电导率传感器响应时间的不匹配,MVP下放速度过快(峰值速度4 m/s)而造成非常明显的盐度尖峰现象。本研究结合Fofonoff(F)法、时间常数指数递归数字滤波(Giles and McDougall,GM)法和Grose提出的盐度尖峰订正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MCT(match conductivity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time)法,通过对压力、温度和电导率传感器进行响应时间的匹配来减弱盐度尖峰。将SBE-9型CTD资料作为标准,发现订正后的资料与CTD盐度曲线的互相关系数为0.917,误差比订正前减小80%。对比35°N断面修正前后的盐度资料,订正后温盐跃层处出现的低盐区域消失。MVP的应用比常规海洋调查仪器CTD对于海洋现象的观测更有优势。
任强于非刁新源司广成魏传杰
关键词:CONDUCTIVITYRESPONSE
苏北浅滩及长江口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长期升温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在1982—2016年,苏北浅滩及长江口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主要呈现出从南至北、从近岸至离岸升温趋势逐渐减小的特征,其中长江口附近海域升温速率最大。研究显示,苏北浅滩及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的长期升温趋势主要与该海域经向热输送及长江平流热输送的增强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春季经向风速的增强导致该海域经向热输送的增加,而春季经向风速的年际及年代际变率又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北极涛动的调控,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与经向风速呈负相关,北极涛动指数与经向风速呈正相关,北极涛动指数的年际增加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的年际降低使得春季南风增强,进而南向的冷平流减弱,北向的热平流增强,使该海域春季海表面温度长期升温。在此过程中,净热通量对其升温过程起到抑制作用,而前冬海温主要是对春季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振荡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体现为1982—1999年的升温及2000—2016年的降温过程。
孙凡于非司广成司广成
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年际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基于1976—2006年国家标准断面(大连—成山头)调查资料,结合ECMWF气温、风速以及辐射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北黄海冷水团的低温中心以及北部锋面的年际变化规律,并对其与气候年际变化信号的关系做了相关性分析以及EOF分析,研究了影响北黄海冷水团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黄海冷水团及其北部锋面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北黄海冷水团中心最低温度具有升温趋势,北部锋面强度具有减弱趋势。分析发现,前冬海温,当地气温,经向风场以及辐射通量都对来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强度存在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年际变异是影响北黄海冷水团温度年际变化的主要机制,El Nio、La Nia事件成熟期滞后于北黄海冷水团最低温度的相对低值、高值出现,ENSO通过与东亚冬季风的相互作用与北黄海冷水团相联系。
李昂于非刁新源司广成
关键词:年际变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