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玲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5-氨基酮戊酸脂质体凝胶的研究
-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开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近年来由于光敏物质等的发展和进步,PDT已逐步成为治疗肿瘤的基本手段之一[1],其治疗基础为先给予机体对肿瘤组织有选择性摄入作用的光敏...
- 吕玲
- 关键词:脂质体凝胶5-氨基酮戊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 文献传递
- 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酯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5-氨基酮戊酸(5-ALA)酯类衍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依据文献,对5-ALA酯类衍生物的合成、药理学、药动学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5-ALA酯类衍生物可通过经典的酯化反应方法合成;作用机制是通过细胞内酯酶作用转换成ALA进入靶细胞;与5-ALA比较,其对肿瘤细胞的卟啉积累选择性更强,在皮肤疾病及肿瘤的诊断、治疗中效果显著;由于不同衍生物上脂肪链长短的不同而导致其脂溶性的差别,使其在药动学上也存在差异。其可以改善ALA-光动力疗法,减少在光动力治疗中5-ALA的用量,在光动力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
- 吕玲刘宏
- 关键词: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药理学药动学
- 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其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槲皮素6.25,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于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分别与PC12细胞预孵育2 h,随后采用4 GyX线辐照PC12细胞,于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反应,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菲啉络合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槲皮素6.25~100μmol·L-1与PC12细胞作用24 h(r=0.887,P<0.01)和48 h(r=0.872,P<0.01)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作用72 h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随浓度增加毒性增大(r=0.94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增殖反应、SOD活性和T-AOC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增加(P<0.01)。与辐照对照组比较,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防护组PC12细胞增殖反应(r=0.751,P<0.01),SOD活性(r=0.837,P<0.01)和T-AOC(r=0.940,P<0.01)随槲皮素浓度增大而增高,MDA含量(r=0.845,P<0.01)和ROS含量(r=0.93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12.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其防辐射作用与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 喻晶张继青葛宁刁波张宜陈福慈吕玲罗远菊刘宏
- 关键词:槲皮素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 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材料与方法采用X线以50、150、450、1350mGy剂量分别照射PC12细胞,检测辐照后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50、150、450mGy单次照射后细胞活力均>100%;1350mGy照射后细胞活力<100%。各剂量组细胞活力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且与照射累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150、450mGy剂量组细胞中SOD活性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减小;MDA含量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增多。结论多次中低剂量X线暴露对PC12细胞有氧化性损伤作用,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喻晶刘宏葛宁张继青刁波陈福慈罗远菊吕玲
- 关键词: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 子宫收缩的分子机制与相关调控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归纳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用药思路。方法: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子宫收缩的分子机制,总结调控子宫收缩的药物及靶点。结果:子宫收缩的分子机制包括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钙敏化机制的调节以及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等环节。近年来,钙离子拮抗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等都被研究用于子宫收缩的调节。结论:从子宫收缩的各个环节入手,如激素的生成,平滑肌细胞膜受体的激动,钙离子的调控等方面,都有望为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早产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王琪刘宏吕玲
-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收缩分子机制
- 盐酸5-氨基酮戊酸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 2012年
- 目的研究盐酸5-氨基酮戊酸(5-ALA)脂质体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5-ALA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并对其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卵磷脂与5-ALA质量比为6∶1,孵育温度为60℃。所制脂质体为乳白色,平均粒径为100 nm,Zeta电位为-40 mV,平均包封率为65.0%。结论该制备方法得到的5-ALA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
- 吕玲刘宏喻晶罗远菊申玉莉王琪陈丹李珊
-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脂质体
- 家兔卡络磺钠无针注射的药动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卡络磺钠无针注射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比较无针注射器与传统有针注射器肌内注射的注射效果。方法以日本大耳兔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无针注射及有针肌内注射给药,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0.12%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91∶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3 nm。结果所测得血药浓度及取血时间数据经DAS2.1.1药动学软件拟合,卡络磺钠无针注射和有针肌内注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tmax、ρmax及t1/2分别为:(162.43±17.09)μg·min·mL-1、(5.00±1.41)min、(5.93±0.02)μg·mL-1、(23.54±3.89)min及(180.82±15.29)μg·min·mL-1、(23.00±2.01)min、(5.09±0.29)μg·mL-1、(18.28±2.47)min。结论与传统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可使达峰时间显著提前、达峰浓度增加,其他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表明无针注射卡络磺钠可达到与有针注射相似的注射效果。
- 罗远菊刘宏吕玲喻晶陈丹宋梦姣
- 关键词:卡络磺钠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