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捷 作品数:16 被引量:2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海南鹦歌岭轮叶三棱栎(Trigonobalanus verticillata)群落特征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中国分布新记录种--轮叶三棱栎(Trigonobalanus verticillata)种群结构及其所处森林群落特点。结果表明:轮叶三棱栎仅分布于海南鹦歌岭海拔1100-1400m近山脊处的热带山地雨林及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与陆均松(Dacrydium pectinatum)、海南阿丁枫(Altingia obovata)等树种伴生。在2个面积为1500m^2的调查样方中共记录了90种乔灌木树种,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0.81、0.86和3.20、3.27,轮叶三棱栎的重要值在群落中排在第9-10位;种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数量小且无Ⅰ龄级和Ⅲ龄级,属不稳定种群;轮叶三棱栎生态位宽度为1.69,在群落中仅排第19位,与陆均松和鸡毛松(Dacrycarpus imbricatus)的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59和0.68,但与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多小于0.3。鹦歌岭在海拔1000m以上具有较大面积的台地和人为破坏较少可能是该种群得以幸存的重要因素,加强就地保护,开展该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建立国家级保护区,将海南中部山区各保护区有机地联合在一起为保护良策。 林家怡 吴世捷 庄雪影 莫罗坚 王春东 苏文拔 陈庆 陈伟关键词:种群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年龄结构 海南鹦哥岭的种子植物资源 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保存了我国华南面积最大、最原始的热带雨林的海南鹦哥岭4个多月的野外调查,统计该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3科825属1706种.根据资源植物的主要用途和生态习性等特点将其归为12类: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纤维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饲料植物、绿肥植物、淀粉植物和杀虫植物,介绍了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 张荣京 陈红锋 叶育石 吴世捷 邢福武 王发国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种子植物资源 香港蕨类植物多样性及保育 吴世捷 严岳鸿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 被引量:137 2002年 香港早在 19世纪中叶开始就有外来植物入侵的记录。迄今为止 ,已发现多达 2 38种已归化的外来或怀疑为外来的植物 ,其中又以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五爪金龙 (Ipomoeacairica)、假臭草 (Eupatoriumcatarium )、大黍 (Panicummaximum)等最常见。外来植物最常见于受人为干扰的生境 ,例如荒废农田及路旁等 ,而较少在天然林地生境及贫瘠的灌草丛中发现。外来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低地生境。它们常形成单优种群 ,减少了生境及动植物的多样性。外来动物对香港原生植物影响最大的是于 2 0世纪 70年代入侵的松树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外来的脊椎动物也有可能对香港的植被演替产生影响。目前香港的外来植物当中 ,有些在大陆较少分布或没有记录。作为华南最大的港口 ,香港对外来物种的引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制定控制外来种在香港及华南地区的引入及传播的政策及措施非常重要。 吴世捷 高力行关键词:外来种 入侵种 外来植物 生物多样性 海南省粗叶木属新记录植物五种(英文) 被引量:1 2007年 报道发现于海南省鹦哥岭的粗叶木属(Lasianthus Jack)海南省新记录种5种,并描述了它们的主要辨认特征。其中4种(华南粗叶木Lasianthus austrosinensis H.S.Lo、长梗粗叶木L.filipes Chun ex H.S.Lo、西南粗叶木L.henryi Hutch.、台湾粗叶木L.formosensis Matsum.)在与海南邻近的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均有记录,而大叶粗叶木L.rigidus Miq.则在热带亚洲具有明显的间断性分布。 吴世捷 张荣京 邢福武关键词:粗叶木属 海南俄贤岭石灰岩山地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研究 被引量:9 2007年 根据样方调查,对海南俄贤岭自然保护区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于47科70属。群落中乔木的个体数量很少,主要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海南大戟等。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小高位芽为主,占22.08%;按照Raunkiaer的频度等级定律,属于B级的种类最多,频度值为43.4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56,Shannon-Wiener指数为1.38,Simposon为0.90,均匀度指数为0.3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藤本植物,多样性格局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均匀度格局为乔木层>藤本植物>灌木层>草本层。 张荣京 秦新生 陈红锋 吴世捷 邢福武关键词:石灰岩 灌丛 群落特征 海南鹦哥岭的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24 2007年 海南鹦哥岭保存了我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和最原始的热带雨林。2003-2006年间,作者通过近4个月的野外调查,对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期阐明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在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育中的重要性。结果如下: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73科825属1,706种(含变种)。该地植物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25.28%和32.36%;中国特有属8个,占非世界属总数的1.01%,其中海南特有属2个,分别为多核果属(Pyrenocarpa)、盾叶苣苔属(Metapetrocosmea)。在种的水平上,热带成分占非世界种总数的70.50%,处于明显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474种,占非世界种总数的28.42%,其中海南特有种149种,占中国特有种的31.44%。鹦哥岭的植物区系在组成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但具有较多的特殊类群,而且是亚热带植物种类与典型热带植物种类、干热性植物种类与湿热性植物种类相互渗透的交汇地带,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4个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认为鹦哥岭与吊罗山的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最大,而与鼎湖山、西双版纳的种子植物区系相比,鹦哥岭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 张荣京 邢福武 萧丽萍 刘演 叶育石 吴世捷 陈红锋 王发国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保育 海南一新记录科——伯乐树科 被引量:4 2007年 报道了海南一新记录科,即伯乐树科。这是该科在中国最南端的分布,而且是分布于热带山地雨林中。文章并对其地理分布和保护建议进行了阐述。 张荣京 吴世捷 邢福武关键词:分布新记录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被引量:21 2007年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王发国 张荣京 邢福武 吴世捷 叶育石 陈焕强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 海南鹦哥岭的外来植物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鹦哥岭外来植物的调查,以及外来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长型、生境和危害程度等的分析,阐明鹦哥岭的外来植物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共有53种外来植物,约占鹦哥岭种子植物总数的2.73%,主要来自新大陆热带地区(35种)。其中草本(36种)和灌木(13种)占优势,藤本(3种)和小乔木(2种)相对不明显。外来种对鹦哥岭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对人为干扰严重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最后对外来植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措施。 张荣京 邢福武 吴世捷 叶育石 王发国 陈焕强关键词: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