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伟
- 作品数:47 被引量:2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大兴安岭北段巴升河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巴升河岩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对碱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97.8±3.6 Ma,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该岩体4个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等特征显示:巴升河岩体中碱长花岗岩具有富Si、高K、富碱的特征,属于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同时,样品∑REE偏高,Eu负异常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同位素年代学特征,认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的时间早于298 Ma.
- 陈会军崔天日钱程李林川陈井胜李伟吴新伟江斌司秋亮秦涛唐振张渝金郭威
- 关键词:碱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
- 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碎斑熔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12年
- 近年,在大兴安岭柴河地区开展1∶5万区调时发现了碎斑熔岩体.区内发育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J3m)、玛尼吐组(J3mn)及白音高老组(J3b)火山岩,广泛分布在二十四道沟、敖尼尔-四道沟及柴河-固里河3个火山喷发盆地中.所发现的固里河、敖尼尔两个碎斑熔岩体,即是白音高老期火山活动晚期侵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固里河碎斑熔岩体呈一北东向延伸的椭圆形穹状岩体,可划分出内部相(似斑状)、过渡相(霏细质)和边缘相(玻质)3个相带,主要由流纹质碎斑熔岩构成;敖尼尔碎斑熔岩主体呈近东西向,平面上呈似蘑菇状,可划分出2~3个相带,其岩石类型基本同固里河碎斑熔岩体.它们的发现,对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火山岩的形成、演化及指导找矿等具有重要意义.
- 崔天日杨芳林司秋亮李伟吴新伟江斌李林川代雅建刘强
- 关键词:碎斑熔岩晚侏罗世大兴安岭中段
-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石榴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石榴花岗岩出露于哈德门沟-平方沟-虎本汉沟一带,沿麻粒岩系与孔兹岩系之间的构造不整合面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从其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可确定石榴花岗岩与围岩为渐变过渡关系.石榴花岗岩中的变质表壳岩以及部分包体不仅在岩性上可与外围的同类岩石对比,而且也显示了明显的深熔作用改造的痕迹.现有证据表明石榴花岗岩总体上是由孔兹岩系的石榴黑云片麻岩原地熔融形成的,为深熔作用的产物.石榴花岗岩的研究为本区的深熔作用演化提供了依据.
- 吴新伟徐仲元刘正宏宋海峰陈晓锋
- 关键词:深熔作用岩相学特征
- 大兴安岭北段泥盆纪大民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被引量:4
- 2015年
- 大兴安岭北段泥盆纪大民山组硅质岩与硅质泥岩共生出现,硅质泥岩中产丰富海相化石.硅质岩Al/(Al+Fe+Mn)值在0.60-0.71之间,平均值0.65.在Al-Fe—Mn三角图上,样品均落入非热水成因区.MnO/TiO2比值在0.07~0.34,平均值为0.18.m值在13.87~47.15之间,平均值为23.90.CaO/(Fe+CaO)值在0.65—0.98之间,平均值为0.78.∑REE较低,平均62.77×10^6,LREE/HREE平均值为6.67,相对富集轻稀土,具有轻度的Ce正异常(δCe1.08—1.30,平均值1.16).结合硅质岩沉积环境判别图解,一致表明大民山组硅质岩形成于离大陆较近的大陆坡或边缘海的高盐度海水环境.
- 张渝金吴新伟杨雅军江斌郭威张超
- 关键词: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 龙江-乌兰浩特地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松嫩地块西缘前寒武纪地质体属性的制约被引量:3
- 2022年
- 识别前寒武纪地质单元对了解松嫩地块物质组成和前寒武纪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对出露于松嫩地块西缘龙江地区的花岗质岩石和乌兰浩特地区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分析。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2480±12Ma和2544±23Ma,样品中存在~2.6Ga的继承锆石以及~2.0Ga的变质锆石,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多数锆石ε_(Hf)(t)>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793~3019Ma,少量锆石ε_(Hf)(t)<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3012~3138Ma,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松嫩地块西缘龙江地区存在新-中太古代的地壳生长事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中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混染。乌兰浩特斜长角闪岩存在2544±15Ma的继承锆石,形成年龄为2042±29Ma,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多数锆石的ε_(Hf)(t)>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301~3015Ma,少量锆石ε_(Hf)(t)<0,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47~3073Ma,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乌兰浩特地区存在古元古代中期-中太古代的地壳生长事件,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混染。综合区域研究成果,松嫩地块西缘龙江-乌兰浩特地区存在~1.8Ga、~2.0Ga、~2.5Ga和~2.7Ga四期岩浆事件以及古元古代中期-新太古代晚期和新-中太古代的地壳生长事件,其构造岩浆热事件与华北克拉通及全球古老大陆地壳增生时限一致。
- 吴新伟张超张超邵军李林川郭威刘宝山李林川
-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 大兴安岭中段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 2015年
- 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花岗岩分布广泛,但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以西的毕家店岩体和神山岩体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本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其中毕家店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神山岩体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毕家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136±3 Ma、139.5±0.9 Ma和128.1±0.8 Ma,神山岩体为119.3±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上,两岩体均呈现高硅、低钙、富碱、Eu负异常等特征,亏损Nb、Ta,富集Rb、Th和U,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岩浆演化晚期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两岩体具有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同时期I型、A型花岗岩特征,认为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拆沉作用密切相关.
- 陈会军张彦龙王清海杨浩钱程陈井胜秦涛汪岩吴新伟张渝金
- 关键词:早白垩世锆石U-PB年龄花岗质岩石大兴安岭中段
- 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9
- 2016年
-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额尔古纳-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大兴安岭北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扎兰屯大民山组安山岩U-Pb锆石年龄为362.2±3.3Ma,结合古生物资料,大民山组火山岩喷发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大民山组基性火山岩具有高Al2O3、TiO2和Mg^#的特点,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中酸性岩石具有高Al2O3,低TiO2和Mg~#的特点,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反映出具有弧火山岩性质。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扎兰屯地区发育有洋岛玄武岩,并同时存在中酸性弧火山岩的特点,说明晚泥盆世古亚洲洋在扎兰屯地区正处于闭合阶段,早期存在陆间洋盆,后期洋-陆碰撞作用持续发生而形成活动大陆边缘,也为贺根山-扎兰屯-嫩江缝合带北延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 张渝金张超吴新伟崔天日杨雅军陈会军江斌郭威马永非
- 关键词:晚古生代海相火山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新立屯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对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新立屯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浆源区和成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扎兰屯地区花岗闪长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63~1.0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5.6±1.3Ma.岩石SiO2含量63.49%~66.68%,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呈准铝质特点.LREE/HREE 比值和(La/Yb)N比值分别为10.07~13.42、15.8~23.3,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δEu值0.61~0.80,为弱亏损.以上特征表明,扎兰屯地区新立屯岩体为准铝质Ⅰ型花岗岩.新立屯岩体呈高Sr低Yb型,形成于较高压的下地壳.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暗示其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即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 吴新伟郭威张渝金江斌张超
-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
-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哈拉合少岩体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7
- 2007年
- 通过对大青山哈拉合少岩体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包括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分析等,对岩体形成时代和形成构造环境有了一些认识:锆石U-Pb等时线测年分析结果表明,206Pb/238U表面年龄计权重平均值为261.1 Ma±0.5 Ma,代表哈拉合少岩体侵位时代;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I型与S型混合成因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重熔形成。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结合形成的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是在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与华北板块北缘碰撞晚期的应力松驰阶段形成的,属造山期同碰撞花岗岩。
- 赵庆英刘正宏吴新伟陈晓锋
- 关键词:壳源重熔
- 粒度与岩石流变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6年
- 粒度对岩石的粘度、应变率和流变机制及转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粒度越大,粘度越高。在粒度灵敏性变形中,粒度的变化有时对岩石应变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大部分天然岩石是由不同粒度的矿物颗粒组成,不同粒度的颗粒在变形中可能受不同的变形机制控制,包含粒度分布参数的复合流动律改进了人们对天然岩石流变性的认识。岩石的变形过程同时也是粒度的不断修正过程,粒度的演化具有稳态化的趋势。
- 陈晓锋刘正宏吴新伟
- 关键词: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