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礼嘉

作品数:121 被引量:2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艺术

主题

  • 81篇儿童
  • 62篇晕厥
  • 37篇血管
  • 37篇直立倾斜试验
  • 33篇迷走
  • 32篇血管迷走性
  • 32篇血管迷走性晕...
  • 26篇血压
  • 14篇综合征
  • 14篇口服补液
  • 14篇口服补液盐
  • 14篇补液盐
  • 13篇心动过速
  • 13篇体位性心动过...
  • 13篇年龄
  • 12篇电图
  • 12篇心电
  • 12篇心电图
  • 12篇疗效
  • 11篇性别

机构

  • 120篇中南大学湘雅...
  • 13篇中南大学
  • 4篇长沙市中心医...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湖南省马王堆...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121篇吴礼嘉
  • 117篇王成
  • 101篇林萍
  • 77篇李芳
  • 50篇许毅
  • 44篇邹润梅
  • 38篇祝立平
  • 34篇谢振武
  • 33篇冉静
  • 30篇储卫红
  • 28篇康美华
  • 19篇李云利
  • 18篇袁鹤立
  • 16篇罗海燕
  • 15篇胡春艳
  • 13篇罗雪梅
  • 12篇刘德宇
  • 12篇王秀英
  • 12篇刘丽萍
  • 11篇李雯

传媒

  • 15篇中华实用儿科...
  • 14篇中国急救医学
  • 10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国当代儿科...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第16届中国...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0篇2016
  • 20篇2015
  • 8篇2014
  • 28篇2013
  • 16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立倾斜试验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的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不同倾斜角度及不同试验反应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的影响。方法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107例,年龄5.5~17.8(12.0±2.8)岁,男52例,女55例,随机选取60°、70°或80°进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BHUT阴性者保持同一倾斜角度进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在试验结束时让受试儿童对HUTT过程中心理恐惧程度进行自我评定。结果倾斜角度为60°、70°、80°的3组受试儿童HUTT阳性率、血流动力学改变、反应类型分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60°、70°、80°3种倾斜角度对受试儿童心理恐惧程度的影响呈递增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TT阳性儿童(n=76)心理恐惧程度明显高于HUTT阴性儿童(n=31)(P〈0.01)。结论HUTT可引起受试儿童心理恐惧;60°、70°、80°3种倾斜角度受试儿童心理恐惧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显著;HUTT阳性反应可显著增加受试儿童心理恐惧。
储卫红吴礼嘉王成林萍李芳祝立平冉静邹润梅刘德宇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心理恐惧儿童
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门诊治疗效果随访
<正>目的探讨儿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NMS)在门诊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等儿童2321例次,男1207例次,女1114例次,年龄2.00~17...
李芳王成吴礼嘉储卫红冉静林萍祝立平许毅王秀英
关键词:儿童患者门诊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标准探讨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直立倾斜试验(HUTT) 10min内最大心率≥120次/min的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儿童HUTT时心率变化,探讨儿童POTS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因先兆晕...
冉静王成邹润梅吴礼嘉林萍李芳许毅
口服补液盐[I]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儿童的疗效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口服补液盐[Ⅰ]对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NMS 105例,年龄4~18岁,平均(11.96±2.86)岁。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73例(血管抑制型46例、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共27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3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口服补液盐[Ⅰ]+健康教育组55例,单纯健康教育组50例。对所有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25(14.82±6.13)个月,根据停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复发情况及复查HUTT结果评价短期疗效;以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2组NMS患儿的长期疗效。结果短期疗效:2种治疗措施对血管抑制型VVS、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VVS、POTS组的主观有效率和HUTT转阴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长期疗效:与单纯健康教育组比较,接受口服补液盐[Ⅰ]治疗后累积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5%比52.0%,χ^2=14.424,P〈0.01)。在接受口服补液盐[Ⅰ]治疗者中,血管抑制型VVS的累积有效率高于混合型和心脏抑制型V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比61.1%,χ^2=4.435,P〈0.05)。结论与混合型及心脏抑制型VVS相比,口服补液盐[Ⅰ]更适于血管抑制型VVS患儿。
刘晓燕王成吴礼嘉林萍李芳
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口服补液盐儿童
直立性高血压合并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邹润梅王成吴礼嘉罗雪梅林萍李芳谢振武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暂时性失语14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直赢倾斜试验(HUTF)过程中出现暂时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町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4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闲晕厥、先兆晕厥、头晕等进行HUTF患者的资料,共4401例次,年龄2~79岁,总结HUqT过程中出现暂时性失语患耆的临床特点,分析出现失语的可能机制。结果1.HUTT过程中暂时性失语发生率为3.18‰(14/4401例次),其中成人(≥18岁)发牛率7.0‰(9/1284例次),儿童(〈18岁)发牛率1.6‰(5/3117例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P〈0.01)。男性发生率为1.91‰(4/2091例次),女性发生率为4.33‰(10/2310例次),二者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x^2=1.33,P〉0.05)。不同血流动力学类型发生率分别为血管抑制型6.05‰(10/1654例次),混合型4.18‰(2/479例次),心脏抑制型0(0/36例次),HUTT阴性0.9‰(2/2232例次),4种血流动力学类型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P〈0.05),其中血管抑制型与HUTT阴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P〈0.01)。HUTFm性者中总发生率为5.53‰(12/2169例次),与HUTT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P〈0.05)。2.失语出现及持续时间:失语出现于基础商立倾斜试验过程中的4~17min[(11.3±6.7)min],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札倾斜试验舌下含药后2—10min[(5.2±2.7)min].失语持续时间为3min~4h,中位时间为20min。结论HUTT有诱发暂时性失语的风险,在HUTT过程中需警惕该并发症出现,尤其是受试者出现HUTT阳性反应或为成人时。
储卫红王成林萍李芳吴礼嘉冉静廖冬磊刘德宇谢振武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
健康教育结合口服补液盐治疗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18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结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头晕、头痛、胸闷等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NMS185例,男86例,女99例,年龄4.00~17.82岁,平均(11.19±2.66)岁;病程(11.97±19.50)个月。给予健康教育及ORS治疗0.3~51.9(7.1±8.8)周后来院复诊,询问临床症状变化及复查HUTT。结果 NMS儿童接受健康教育及ORS治疗,医嘱执行依从性较好。主诉晕厥或头晕等症状好转率100%。利用HUTT客观判断,NMS患儿好转135例(73.0%),恶化50例(27.0%),好转组年龄低于恶化组[(10.92±0.24)岁v(s11.90±0.29)岁,t=-2.253,P<0.05]。口服ORS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健康教育结合ORS治疗能有效改善NMS儿童直立不耐受症状。
李芳王成吴礼嘉王秀英许毅林萍谢振武
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健康教育口服补液盐儿童
双胞胎晕厥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胞胎晕厥儿童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4对以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先兆晕厥及晕厥等症状为主诉的双胞胎儿童,经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脑电图、头部CT/MRI等检查排除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病因仍不明确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详细记录其晕厥家族史,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家族史及HuTT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4对双胞胎儿童起病年龄7~12岁,小于儿童晕厥发病中位数年龄15岁;起病诱因以站立为主(4/5例),晕厥阳性家族史2对;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4/5例);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在同一对双胞胎中表现不完全一致:第1对中1例为血管抑制型,另l例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第2对中1例为血管抑制型,另1例为阴性;第3对均为血管抑制型;第4对均为阴性。4对双胞胎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不完全一致,提示环境、心理等多因素参与晕厥发作。结论儿童晕厥的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在小年龄组起更重要的作用;环境、心理等多因素诱导晕厥发作。双胞胎HUIT结果存在多样性,同一对双胞胎的HUTT结果及反应类型可以不一致。
张文华刘丽萍王成林萍李芳吴礼嘉邹润梅
关键词:双胞胎晕厥家族直立倾斜试验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T反应类型。结果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胡春艳王成刘晓燕Praveen Kumar吴礼嘉李茗香曹闽京林萍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24小时血压监测评价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治疗效果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24 h血压监测(ABPM)评价儿童神经介导性晕厥(NMS)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以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明确的NMS患儿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6~13岁。经健康教育结合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后复查临床症状、HUTT及ABPM。结果 (1)28例NMS患儿中,血管抑制型22例,混合型5例,心脏抑制型1例。(2)治疗效果随访:临床症状好转率96%(27/28),HUTT好转率64%(18/28)。(3)ABPM随访:全天平均收缩压、全天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PM参数昼夜变化模式:"勺型血压"从治疗前的29%(8/28)提高到治疗后的50%(14/28);"非勺型血压"从治疗前的71%(20/28)下降到治疗后的50%(14/28)。结论 ABPM作为一种有效、客观、无创性监测方法,对评价儿童NMS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许毅林萍王成吴礼嘉康美华祝立平李芳李云利储卫红冉静
关键词:神经介导性晕厥随访儿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