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常春

作品数:45 被引量:515H指数:11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长株潭
  • 7篇城市
  • 6篇土地利用
  • 6篇主体功能区
  • 6篇建设用地
  • 6篇功能区
  • 4篇工业化
  • 4篇长江
  • 4篇长江流域
  • 4篇长株潭城市
  • 4篇长株潭城市群
  • 4篇城市群
  • 3篇农村
  • 3篇耕地
  • 3篇公路
  • 3篇公路交通
  • 3篇城乡
  • 2篇动力机制
  • 2篇演进
  • 2篇演进分析

机构

  • 34篇长沙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山大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石家庄学院

作者

  • 44篇唐常春
  • 6篇陈烈
  • 4篇樊杰
  • 3篇蓝万炼
  • 3篇魏成
  • 2篇覃事娅
  • 2篇王爱民
  • 2篇金卫华
  • 2篇孙威
  • 2篇刘觉民
  • 2篇黄梅
  • 2篇陈东
  • 2篇刘华丹
  • 2篇张伟娜
  • 1篇周舟
  • 1篇尹惠斌
  • 1篇唐志鹏
  • 1篇王欢
  • 1篇丁建军
  • 1篇朱道林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研究
  • 3篇热带地理
  • 2篇人文地理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选择与空间组织被引量:7
2009年
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3个方面,运用专家咨询及频率分布阈值划分等方法,构建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选择综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范围,并对全省重点开发区空间组织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包括13个地级市(州)辖区(首府)、9个县级市和10个县,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5.02﹪;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空间体系呈四大板块分布,即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拓展区、湘南中心城镇和湘西中心城镇;突出长株潭城市群"龙头地位、做强做大长株潭拓展区、构建东部工业发展走廊、培育湘南与湘西中心城镇,是湖南省重点开发区域空间组织与发展的重要抉择。
唐常春董涛蓝万炼
快速工业化区域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与机理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是我国目前及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主要推力。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张对区域、地区尺度甚至全球范围的环境产生诸多重要影响。本文从工业化和制度变迁等视角,系统地研...
唐常春
关键词:工业化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土地资源
文献传递
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路径探讨被引量:10
2014年
研讨式教学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规划理论课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和应用性强等特征,开展研讨式教学十分必要且具很好的适用性。文章在国内外研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展评析基础上,分析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现状特征与问题,进而明确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目标定位,提出亟待改革的关键领域与路径对策,即改进师生角色定位与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与方法、改革成绩考核和创造实施条件等,为我国城市(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参考。
唐常春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论课研讨式教学
农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以长沙浏阳沙市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该文运用土地整理基本理论,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南方平坦地区实际,主要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农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与应用,并以湖南省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浏阳沙市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案例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
唐常春
关键词:农地整理规划设计
文献传递
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株潭结合部为例被引量:9
2013年
以长株潭结合部暮云镇为例,主要采用2004与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从动态变化与多维综合视角,对行政边界区域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的特征、机制及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理论模式。研究表明:①暮云镇土地利用结构由农村型向城镇型快速转变,城镇用地比重年均约增加2个百分点,其中居住、教育科研、交通和工业等用地增加显著;②受主体功能定位、过境通道建设、周边城市辐射差异和规划管理制度变迁等因素影响,暮云镇空间格局与扩张模式快速演变,芙蓉大道沿线新增城镇用地占全镇82.78%,北、中、南区域开发强度分别上升20.95%、7.96%和1.58%,城镇用地平均图斑面积增长2.04倍。③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存在诸多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应加强综合路网建设、公共设施用地供给、建设用地优化布局与集约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唐常春樊杰陈东胡望舒
关键词:行政边界土地利用
基于政策工具的主体功能区环境管治框架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2022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是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2011—2021年国家和湖南省主体功能区环境管治政策为样本,运用豪利特与拉米什政策工具三分法构建分类框架,探究不同主体功能区政策工具使用特征、管治机制及优化方向。研究表明:①湖南省主体功能区环境管治框架已初步形成,以政府干预强的强制性政策工具为主,混合性政策工具为辅,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单一。②三类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差异明显,但实施强度不均衡,表现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③新时期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优化应聚焦不同尺度管治主体,促进跨区域合作与综合治理,进而实现精细化环境分区管治和高质量发展。
唐常春罗昭稚张伟娜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
广西平果铝土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2011年
本文以广西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综合指数对矿区的耕地总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随后分析了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及矿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与潜力,并且主要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实现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利于平果铝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覃事娅尹惠斌唐常春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在对国内外空间区划与流域规划研究成果评析、主体功能区划与流域规划关系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自然单元主体功能区划不足与流域协调发展实践需要,以长江流域为例,开展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阐述了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与特征,提出其本质是主体功能区划与流域规划的有机结合体,进而构建区划逻辑思路与方法路线。基于科学性、系统性、流域特色、效率与公平兼顾等原则,运用Delphi与AHP集成方法,综合确定各级指标选取及权重系数,构建区划指标体系。基于开发适宜性与保护必要性2种导向和生态、农业与开发3个维度,将长江流域划分为8种主体功能区域类型。
唐常春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流域指标体系
基于城乡统筹的公路交通建设问题分析与模式构建——以长株潭地区为例
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城乡统筹等视角,以典型案例长株潭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分析城乡公路交通发展的现状特征,揭示长株潭在城乡路网布局、农村路网建设、城乡结合部交通和公路养护管理...
唐常春樊杰王毓华
关键词:公路城乡统筹长株潭
文献传递
基于地域功能的土地利用协调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被引量:10
2012年
论文以长株潭生态绿心暮云镇为例,基于地域功能及其格局视角,采用整体协调性(C1)和有效协调性(C2)等指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态势与地域功能规划的数量协调性、空间协调性、主要协调问题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暮云镇生态空间C1为54%,C2为69.81%,存在较大缺口,应新增面积高达802.95 hm2,绿心建设任重道远,需重点加强东北部—东部山林生态和北部绿带建设;农业空间C1为38.08%,C2为91.28%,转换潜力较大,但应加强区内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提升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空间C1为36.11%,C2为82.94%,增长速度过快,威胁生态绿心功能定位及格局形成,扩展速度与空间布局亟需优化调整。研究区应实行功能空间三重保障、统筹城乡人口与用地、建设适度复合功能空间及构建区域协调长效机制,促进土地利用与地域功能协调发展。
唐常春樊杰陈小良
关键词:土地利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