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功
-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模拟炮口冲击波的生物效应被引量:1
- 1989年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多次低强度冲击波对内脏器官的效应。实验动物为雌雄两性绵羊36只,用10kgTNT药柱单次和多次爆炸致伤。伤后6~13h作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单次爆炸后,肺损伤的阈值为37.27kPa,胃肠道为41.0kPa,而上呼吸道直到77.0kPa时仍为阴性。多次爆炸致伤后,肺、胃肠道和上呼吸道的损伤阈值分别为20.2、20.2和40.89kPa。结果提示经受多次低强度冲击波作用时,肺仍是内脏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与单次致伤比,可显示相加效应,损伤阈值降低。
- 杨志焕王正国唐承功张清华刘大维姚德胜刘正邦张华陈田乔英娥
- 关键词:冲击伤生物效应损伤阈值
- 冲击伤肺肋面的平行出血条纹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采用部分肋骨切除术,切除15只家兔双侧5、6、7、8肋中任一肋距脊柱约2cm处一段长约1cm的肋骨。一周后对受冲击波致伤的肺肋面的出血情况进行解剖观察,发现肺肋面的出血条纹呈“工”字形,从而为冲击伤肺肋面的平行出血条纹是肋间压痕这一观点找到了直接的实验证据。
- 赵敏王正国唐承功张清华
- 关键词:肺冲击伤
- 炮口冲击波对炮手的影响被引量:4
- 1991年
- 随着武器的不断更新,威力日益增加,武器本身对暴露于军事环境中操作人员经受多次,短时,低强度冲击波作用的危害已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炮口冲击波对炮手的影响,从而为炮手的安全和防护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受试对象 10名炮手,年龄19岁~21岁,经体检合格后列入参试对象。
- 杨志焕姚德胜王正国刘正邦唐承功
- 关键词:火器冲击波
- 弱冲击波所致损伤的特点被引量:3
- 1992年
- 现代火器,如大口径火炮,反坦克火箭和导弹等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一般强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被称之为弱冲击波或低强度冲击波。本研究旨在通过TNT化爆和火炮现场试验,探讨弱冲击波所致损伤的特点,从而为其防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实验方法 雌雄兼有的绵羊97只,体重15.2~42.4kg。成年杂种狗18只,体重9.0~18.7kg。
- 杨志焕王正国唐承功姚德胜刘正邦陈田
- 关键词:野战外科学
- BST-Ⅰ型生物激波管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4
- 1989年
- 成年雄性杂种狗52只,体重12.3±1.8kg。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结果表明,生物激波管具有激波稳定、参数测试准确、重复性好、伤后早期即可进行各种功能性指标测定等优点。实验动物均见有不同程度的冲击伤,损伤程度与压力峰值有密切关系。提示生物激波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小型核武器、化爆产生的冲击波,造成典型的冲击伤,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冲击伤致伤设备。
- 唐承功杨志焕王正国冷华光李晓炎李应玉尹友国刘大维马孝华
- 关键词:休克爆炸伤
- 冲击伤早期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 1991年
- 冲击伤的外轻内重和伤情复杂等特点,使冲击伤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对那些弱冲击波引起的阈值损伤(轻度冲击伤),在形态学检查以前,诊断更为困难。因此将形态和功能结合起来研究,寻找一些敏感的生理生化检查,对冲击伤伤情的判定和早期救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冲击伤早期的动脉血气、循环血内皮细胞和凝血功能的变化。
- 杨志焕王正国唐承功杨映波周蓉冷华光李晓炎尹友国马孝华姚德胜刘正邦陈田陈遗爱李敬魁
- 关键词:冲击伤凝血功能
- 冲击波延长正压作用时间和重复作用生物效应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 1990年
- 绵羊和山羊各8只,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以观察延长冲击波正压作用时间和重复冲击对伤情的影响。结果发现随正压作用时间延长和冲击次数增加,冲击伤的发生率升高,程度加重。提示在一定峰压条件下,冲击波正压作用时间和冲击次数对伤情有明显的影响。
- 杨志焕唐承功王正国冷华光李晓炎尹友国马孝华杨映波周蓉姚德胜陈田陈遗爱李敬魁刘正邦
- 关键词:冲击波
- 空气冲击波重复作用的生物效应被引量:6
- 1991年
- 实验动物为体重15.2~42.4kg的绵羊和山羊共46只。用TNT化爆和BST-Ⅰ型激波管致伤,伤后6小时进行形态学检查,以确定重复冲击的效应。结果表明多次重复冲击可使损伤显示累加效应,表现为损伤的发生率和程度增加,损伤阈值降低。
- 杨志焕唐承功王正国姚德胜刘正邦陈田
- 关键词:空气冲击波生物效应
- 炮口冲击波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本研究观察模拟炮口冲击波和炮口冲击波对生物内脏的影响。单次化爆时,上呼吸道,肺和胃肠道的损伤阈值分别为29.0、29.5和41.2kPa。连续60次化爆时,上呼吸道、肺和胃肠道的损伤阈值分别为21.0、18.0和40.4kPa。在152mm加榴炮连续60次全装药发射后,7只羊中,轻微到轻度冲击伤者,上呼吸道为4只,肺和胃肠道各2只。结果提示化爆时损伤最敏感的器官是肺,而火炮发射时最敏感的器官是上吸吸道;多次爆炸(发射)时,损伤显示相加效应,损伤阈值下降。
- 杨志焕王正国唐承功刘大维尹友国李晓炎马孝华冷华光张清华姚德胜刘正邦陈田乔英娥陈遗爱李敬魁赵博生张华陈勇
- 关键词:炮口冲击波生物效应
- 发泡镍对胸部冲击伤的防护效果被引量:3
- 1990年
-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发泡金属材料——发泡镍对冲击波的防护效应。以狗、豚鼠、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模拟激波管作致伤源,TNT炸药电雷管引爆后致伤。根据致伤后大体解剖及光、电镜观察所见的形态学变化,充分肯定了该材料对冲击波的防护效果。
- 唐承功王正国杨志焕冷华光张清华李晓炎刘大维尹友国金吉炎翟步芳何光辉
- 关键词:冲击伤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