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文明

作品数:64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哲学宗教
  • 6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哲学
  • 9篇儒学
  • 8篇伦理
  • 7篇中国哲学
  • 7篇儒家
  • 7篇主义
  • 5篇道德
  • 5篇儒教
  • 5篇伦理学
  • 4篇政治
  • 4篇文化
  • 4篇合法性
  • 4篇法性
  • 3篇人伦
  • 3篇儒家传统
  • 3篇儒家思想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私德
  • 3篇历史哲学
  • 3篇民族

机构

  • 61篇清华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61篇唐文明
  • 3篇陈少明
  • 2篇李长春
  • 1篇姚中秋
  • 1篇张小军
  • 1篇卢晖临
  • 1篇陈明
  • 1篇先刚
  • 1篇刘小枫
  • 1篇李猛
  • 1篇杨立华
  • 1篇陈立胜
  • 1篇丁耘
  • 1篇姚育松
  • 1篇翁贺凯
  • 1篇吴增定
  • 1篇罗成
  • 1篇曾亦
  • 1篇甘阳
  • 1篇张志强

传媒

  • 5篇中国儒学
  • 4篇哲学门
  • 3篇哲学动态
  • 3篇开放时代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思想与文化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文史哲
  • 2篇孔子研究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道德与文明
  • 2篇世界哲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文化纵横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3
  • 4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儒学与人伦的规范性重构——以梁启超的《新民说》为中心被引量:3
2019年
人伦的规范性重构应当是现代儒学正确的开展方向。在《新民说》中,梁启超基于耶林式的法权观念批判旧伦理与旧道德,并以此建构新的社会伦理。但他并未因此而完全否定了旧伦理与旧道德,而是基于新的权利义务观念对旧伦理进行规范性重构,将旧道德淬厉为新道德。《新民说》的核心主张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其人格应当奠基于自由,确立于孝亲,完成于爱国。
唐文明
关键词:人伦公德私德
摆脱秦政:走向共和的内在理由被引量:5
2018年
晚清士人对共和制的接受有着极其重要的内在理由,即基于传统思想中理想的政教典范而对秦以来君主制政治的批判。大同、小康与无君这三种传统政教理想,虽然旨趣各异,但在后世的继承者那里都被用来反对秦政,因而在晚清都能发挥批判现实政治的力量。尤其是经过宋儒特意阐发的大同、小康理想,在中国走向共和的现代历程中影响巨大,但随着历史进化论的强势流行,宋儒在阐发大同、小康理想时提出的以道观史的历史哲学和弘教行道的实践主张,都被彻底放弃。
唐文明
关键词:小康
论道德运气被引量:12
2010年
威廉姆斯将"道德"与"运气"并置,构成"道德运气"这个在他看来自相矛盾的修辞,意在揭示道德免于运气的努力不可能成功。内格尔则在此启发之下着力探讨运气对道德的深刻影响,将"道德运气"理解为一个可以揭示道德评价之悖论性质的概念。如果说内格尔通过分析运气对道德的具体影响,给我们提供了一幅道德行为完全处于运气之包围和渗透中的生动画面,那么,威廉姆斯则通过展示运气的体验在人类伦理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从根本处撼动了道德的基础。
唐文明
关键词:道德运气
古典教化思想的现代命运——以冯友兰为例看中国哲学的诠释学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上世纪初叶 ,鲁迅曾提出中国文化应“外不落后于世界先进之思潮 ,内不失固有之血脉”的命题 ,虽未引起学界长久的轰动效应 ,但却“预言”式地规划了此后的文化进向的大致格局。鲁迅偏重于“窃火于异域”改造“国民性”这一侧面 ,而当代新儒家则偏向于“不失固有之血脉”的侧面。这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 ,相反相成地构成了一个“合力” ,推动着发展着更新着中国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蹒跚行进。回首百年历程 ,不难发现 ,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于当下 :从上世纪的 80年代的“国学热”到今天的“西学热” ,展开了新一轮的互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 ,是这一系统的反思、前瞻的一个文化子题。唐文明的文章 ,旨在探讨“合法性”之所以生成的历史背景 ,民族命运启动的心灵震撼生发出的重振华夏风采、摆脱“主奴困境”的“苦恼意识”的“自信”在文化上的表现。应该说 ,这暗含着恩格斯重释黑格尔“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名言的积极意义 ,有启发性。但仅从作为个案承担者的冯友兰的文本价值祈向 ,也不难看到以缩影形式反射出的“启蒙与救亡”的复杂心态。当然 ,唐文只是一个个案 ,难以涵盖全体。而且就哲学所统属的知、情、意即认识论、美学、伦理学来看 ,并未全部遭遇“合法”
唐文明
关键词:冯友兰中国哲学诠释学合法性
乌托邦、现代性与未来中国政治的理想维度
2011年
如果乌托邦意味着最美好的政治希望,那么,它并不是用来直接诉诸实践的,它的用处限于思想的层面:它可以启迪我们的政治想象,激发我们的政治活力,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批判现实的清晰参照。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张彭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唐文明
关键词:现代性反思中国政治乌托邦
汶川地震与民族的自我认识
2008年
汶川地震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风貌和精神品格,作为这个特定时期民族的自我认识,表达了民族自我肯定的高贵意识,必将载入史册。
唐文明
关键词:汶川地震精神品格自我肯定合法性危机国民劣根性唐山地震
现代元伦理学家论伦理学的性质被引量:3
2002年
伦理学这门学科首次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克伦理学》中独立成型、而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才获得了完全的独立性。以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为标志 ,元伦理学思潮兴起。元伦理学家们通过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对伦理学的性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首先 ,他们都反对传统规范伦理学 ,认为传统规范伦理学无法逃脱“自然主义的谬误” ;其次 ,在关于伦理学是否一门科学的问题上 ,直觉主义持肯定态度 ,而情感主义则反之。黑尔分析了道德判断中的祈使部分和陈述部分 ,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主张 ,预示着元伦理学在反省自身之逻辑基础之后向规范伦理学回归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则严守语言所能言说的界限 。
唐文明
关键词:伦理学
仁感与孝应被引量:13
2020年
如何理解仁与孝的关系这一问题,在汉、宋儒学史上都被明确提出过,由此可见其重要性。二程、朱子在他们新的人性论框架中提出“仁体孝用论”,将儒门所提倡的爱的普遍性与差等性成功统一起来,但在落实于生活经验时犹有重要缺失。本文一方面提出应当从天人之间的感应来理解仁与孝的关系,这样仁与孝皆归属于人直面天地的超越性经验;另一方面则基于“仁感孝应论”对《孝经》之“三才章”“感应章”进行重新解释,并对现代以来的仁孝之辨加以评判。
唐文明
气化、形化与德化——周敦颐太极图再论被引量:4
2021年
太极图的五层圈分别对应于太极、天道、地道、人道和万物化生之道。第一层圈表征太极本体,是天地之心与天地之理的结合;第二层圈表征天道,即万物通过气化而初生;第三层圈表征地道,即万物通过形化而再生;第四层圈表征人道,即人类文明的开端与确立,即肇始于伏羲而完成于孔子的人文挺立过程;第五层圈表征一个可能被人文力量所转化的宇宙,一个盛德之下才可能有的大业。通过衡之于《易》、核之于《太极图说》、验之于《通书》,并比之于《太极解义》,我们可以证成这一观点。
唐文明
关键词:太极图三才之道气化
论牟宗三的儒学开展之三期说与良知坎陷说
2010年
牟宗三回顾历史,直面当下,将儒学的开展分为三期,并将儒学第三期开展的主要使命刻画为以文化生命为根本建立民族国家,具体来说就是道统之肯定、学统之开出与政统之继续。在前后期叙述儒学第三期开展的不同文章和演讲中,牟宗三对于民主与科学的侧重有所不同,这与他对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有很大关系。牟宗三通过良知坎陷说来阐述他的“新外王”思想;这一思想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自圆其说,但由于其思路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且未能对儒家思想与作为黑格尔思想背景的基督教思想之间的根本性差异给予足够的领会和重视,所以他的新外王思想未能在根本的立场上守住儒家立场,具体一点说,未能充分考虑人伦在儒家思想中的价值,从而也未能认真对待人伦的政治意义。
唐文明
关键词:良知坎陷民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