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寅
- 作品数:167 被引量:4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的高分辨率CT表现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结合手术所见,探讨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耳)中耳先天性胆脂瘤患者的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表现和术中所见。病例分为3组:第1组胆脂瘤局限于鼓室;第2组胆脂瘤由鼓室向后发展,突向鼓窦或乳突,周边结构无明显受侵;第3组胆脂瘤范围广,周边结构广泛受侵及。结果第1组8例(8耳),临床表现为传导性聋,砧镫关节被破坏;闭合型5耳,开放型3耳;颞骨HRCT见鼓室内软组织影,呈球状或片状,砧镫关节被破坏,8耳盾板均正常。第2组4例(4耳),临床表现为传导性聋,砧镫关节被破坏;闭合型2耳,开放型2耳;颞骨HRCT示鼓室和鼓窦或乳突软组织影,累及砧镫关节,盾板正常。第3组4例(4耳),临床表现为1耳全聋,1耳混合性聋,2耳传导性聋,3耳面瘫;病变范围较广,形态主要表现为闭合型;颞骨CT可见病变累及范围广,出现内耳破坏或鼓室天盖受损。结论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HRCT检查显示鼓室内有软组织影,要考虑先天性胆脂瘤的可能。HRCT能很好的显示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的部位,为中耳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陈树斌赵守琴龚树生李永新夏寅郑军
- 关键词:婴儿疾病先天性
- 15例先天性中耳畸形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分析单纯中耳畸形的临床特点,探讨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15例(15耳)。男11例,女4例。年龄11~37岁,平均年龄(20.4±6.21)岁,单侧发病7例,双侧发病8例。平均气骨导差(50.33±7.73)dB HL,均行颞骨薄层CT扫描。显微镜下行鼓室探查及鼓室成形术,根据不同的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技术。结果 15例中11例颞骨CT显示不同程度的听骨链异常。术中进行镫骨足板开窗或足板全切除4例(4耳)、前庭开窗2例(2耳)、外半规管开窗2例(2耳)、镫骨上结构存在、足板活动正常,行IIIa型鼓室成形术7例(7耳)。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先天性中耳畸形的诊断十分重要,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多数病例可通过手术重建听骨链,恢复中耳传音功能,提高听力。但手术涉及内耳比例高,病例选择要慎重同时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 李轶赵守琴龚树生夏寅李永新郑军赵燕玲郑雅丽马晓波
- 关键词:中耳畸形听小骨耳外科手术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的再次手术问题
- 目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疾病,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展各种中耳手术数以万计。不容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患者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清除病灶、重建听力。本文意在总结我科接治的再次手术患者,分析失败原因,交流...
- 赵啸天夏寅郑军雷雳刘志莹李永新
- 文献传递
- 高龄患者鼓室成形术的临床探讨
- 目的:通过对40例高龄患者和40例中青年患者进行鼓室成形手术,对手术后听力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手术前均进行了纯音测听检查,高龄组气导听力阈值55dB,中青年组气导听力阈值39.2dB。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性24例,胆脂瘤...
- 郑雅丽夏寅赵守琴
- 文献传递
- 软组织修复耳道后壁鼓室成形术的临床分析(附1037例报告)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软壁式外耳道后壁重建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干耳时间的影响。方法对1037例(耳)行软壁式(软组织修复耳道后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61.4%。术后干耳率为98.75%(1024例);术后听力提高平均为15dB;69例进行二次手术,其中5例为胆脂瘤复发,9例术腔感染,8例鼓膜穿孔,47例因术后听力提高不满意而再次手术。结论软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中耳炎可有效地获得干耳术腔,减少术后复诊并能保持较好的外耳道形状。
- 郑军赵燕玲赵啸天赵守琴夏寅李永新刘志莹
- 关键词:鼓室成型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慢性中耳炎
- 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治疗颅底近颅底肿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 :对 16 1例颅底近颅底肿瘤 ,采用颅面联合入路 6例 ,上颌骨截除或 (和 )眶内容物摘除术 5例 ,鼻侧切开术 7例 ,额眶入路 1例 ,上颌骨切开外旋及扩大外旋入路 2 1例 ,经颈合并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 30例 ,经颈入路 4 8例 ,耳后大C形切口入路 19例 ,颈腮入路 8例 ,经口入路 6例 ,颞额入路 8例 ,耳前颞下入路 2例。结果 :98例良性肿瘤中除 2例经口入路者复发外 ,余无复发。恶性肿瘤 6 3例 ,1例术后 1.5个月并发脑脊液漏死于颅内感染。生存期最长 1例已超过 8年。生存 5年以上 10例 ,3年以上 19例 ,2年以上 16例 ,1年以上 16例。 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18% (2 9/49) ,38.4 6 % (10 /2 6 )。结论 :只有根据颅底肿瘤的具体部位及范围、病理类型进行术式设计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才能提高颅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 陈万军王天铎陈瑛李学忠夏寅田军
- 关键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
- 数字化人体头面部动脉灌注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为了便于后期图像处理阶段对血管的分割提取,对建模前的局部动脉灌注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取较佳的血管显示效果。方法采用双侧颈内、颈外动脉分别插管、分别灌注的方法,每侧颈内、外动脉各灌注了120ml添加8%泛影葡胺的草绿色填充剂。结果铣削后的图像显示头颈部上颌动脉、腭大动脉等细小血管充盈饱满、色彩鲜明,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结论改进后的头颈部动脉灌注方法有效提高了后期图像处理阶段细小动脉的识别能力。
- 张晓斌魏永祥韩德民夏寅原林唐雷王兴海吴坤成李希平刘畅李泽宇
- 关键词:局部动脉颈外动脉上颌动脉细小血管细小动脉颈部动脉
- 颞骨矢状位组织切片与CT图像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作颞骨矢状位数字化火棉胶薄层断层数据集,CT片与HE染色照片进行对照观察,为临床影像学诊断及手术入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用2例尸头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后制作侧颅底区标本,火棉胶包埋后,用大型轮式切片机沿矢状位切片,厚度100μm,每切一片均采用SonyF-717数码照相机(500万像素)摄影并保存在计算机。选取代表性层面的切片进行HE染色。将断层数码照片与HE染色照片和CT片进行对照观察,对代表性层面结构特点进行描述,包括鼓窦入口层面、面神经锥曲层面、前庭窗层面、蜗窗层面、内耳道底层面。结果获取颞骨完整矢状位数字化薄层断层数据集2套。火棉胶断层照片与CT图像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连续观察可以对结构毗邻关系深入理解。火棉胶组织学断层切片为影像学断层片结构的识别提供重要参考。矢状位可以较好显示面神经垂直段行程以及面神经锥曲段与水平半规管之间的关系,对锤砧关节、前庭导水管、颈静脉窝、颈内动脉、内耳道内神经等的显示有优势。结论矢状位组织切片与CT对照研究有助于颢骨三维立体结构和中耳乳突手术入路的理解,HE染色照片可以帮助火棉胶断层图像结构的准确识别,二者结合可以指导CT读片,为影像诊断和手术定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李希平范尔钟李颖夏寅魏永祥
- 关键词:颞骨显微切片术X线计算机
- 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内镜解剖学研究
- <正>目的:观察内镜下经额骨颧突后蝶翼锁孔入路可以到达的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经额骨颧突后锁孔入路内镜下硬膜内观察颅底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结果:内镜下颧突后锁孔入路可到达鞍...
- 夏寅李希平韩德民
- 文献传递
- 中国数字人女婴1号数据集构建报告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构建中国数字人女婴 0 .1mm间距断层图像数据集。方法 :足月宫内窒息新鲜女婴材料 ,经脐动脉红色灌注、低温冷冻定型、专用包埋模具倒立包埋、一次装夹连续等间距铣削、数码相机采集数据并构建数据集。结果 :共获得分辨率为 42 5 6× 2 848象素的断层数据 42 65个 ,构建成总数据量为5 3 .3 1G的RAW格式原始数据集和总数据量为 14 8.0 0G的解压缩TIF格式数据集各一套以及多套不同分辨率和尺寸的JPG格式数据集。结论 :中国数字人女婴 1号数据集组织边界清晰、色泽逼真 ,是第一套采用微创灌注技术和未经防腐处理的 0 .1mm分辨率的新鲜标本数据集。
- 唐雷原林洪辉文李泽宇焦培峰陆云涛刘畅吴坤成戴景兴吴涛王兴海张美超樊继宏夏寅黄文华欧阳钧钟世镇
-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女婴连续切片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