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航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缺损
  • 3篇颌骨
  • 3篇颌骨缺损
  • 3篇细胞
  • 3篇下颌
  • 3篇下颌骨
  • 3篇下颌骨缺损
  • 3篇骨缺损
  • 3篇骨组织
  • 3篇骨组织工程
  • 2篇基质
  • 2篇基质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基质
  • 2篇骨髓基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孔航
  • 6篇潘可风
  • 2篇吴志刚
  • 1篇蒋欣泉
  • 1篇宋文奇
  • 1篇袁华
  • 1篇顾书英
  • 1篇马广华
  • 1篇任天斌
  • 1篇章燕
  • 1篇任杰
  • 1篇朱立华
  • 1篇贾晓真
  • 1篇张士杰

传媒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任杰潘可风任天斌顾书英贾晓真袁华朱立华马广华吴志刚孔航宋文奇
2005年1月25日,由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对同济大学承担的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02DJ14061)进行了鉴定。该项目由同济大学纳米与生物...
关键词: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
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多孔生物玻璃的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对比研究同济大学材料学院研制的新型多孔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4006)和传统熔融法制备得到的多孔生物活性玻璃(45S5)作为支架材料,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orle Marrow Stromal Cells,B...
章燕孔航潘可风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溶胶-凝胶法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
聚乳酸—聚乙二醇的制备及骨修复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载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多孔PLA-PEG共聚物并对其进行表征。将PLA-PEG/BMP(实验组1)、PLA-PEG/BMP/bFGF(实验组2)和PLA-PEG(对照组)分别植入2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的下颌体部骨缺损处。术后2周、4周和8周,对实验标本的成骨状况进行大体、X线、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成骨活跃。2周时实验组2成骨量最多,实验组1其次,对照组最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时实验组2成骨量最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P>0.05);8周时各组的成骨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PLA-PEG共聚物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是BMP和bFGF的良好载体。
孔航潘可风吴志刚
关键词:聚乳酸细胞因子下颌骨缺损
放射数字化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Radiography)在评估骨组织细微变化方面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在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对及时发现早期、细微硬组织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口腔颌面部硬组织结构复杂,运用常规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常难以对早期病损作出准确的诊断.即使已存在明显的牙槽骨丧失,但确诊变化程度,常受种种因素干扰而发生误差.在口腔种植中,早期存在的种植体周围的碟形或角形缺损,以及沿着根状种植体螺纹的骨丧失很难在常规影像上发现.此外,对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早期效果也需精确、灵敏的评估技术.目前较常用的是依靠临床手术直视下或放射影像学观察两种方法.如使用手术方法观察,必须进行两次手术,可能会损伤新的结缔组织附着;而影像学评估则是目前最佳的非创伤性方法.因此,放射数字减影技术(Digital Subtraetion Radiography,DSR)作为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影像诊断方法逐步被应用到口腔临床医学.
孔航潘可风
pc-CPC和p-BG的制备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工程学是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正常或病理状态 下的哺乳类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研制生物性替代物以恢复、维持或改 善其功能。它的确立和发展有赖于组织培养、材料科学及器官移植学的进步, 是在生物...
孔航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定向诱导培养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并向成骨定向诱导培养,为骨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抽取新西兰白兔的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并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定向诱导培养、扩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分化情况;使用碱性磷酸酶(ALP)和VonKossa染色的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用MTT法描绘标准细胞浓度-OD值曲线。结果: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Von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标准BMSCs细胞浓度-OD值曲线显示细胞浓度和OD值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并诱导培养,获得足够数量、有成骨潜能的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孔航章燕蒋欣泉潘可风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培养成骨细胞
新型聚乳酸共聚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冈子的载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方法:新型聚乳酸共聚物孔隙率为88.7%左右,孔径150-250μm,分子量35973单位。和细胞因子复合后,分为实验组1(...
孔航潘可风
文献传递
新型聚乳酸共聚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的聚乳酸鄄聚乙二醇(PLA鄄PEG)共聚物作为细胞因子的载体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方法:新型聚乳酸共聚物(孔隙率为88.7%左右,孔径150~250μm,分子量35973u)和细胞因子(骨形成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后,分为实验组Ⅰ(PLA鄄PEG/BMP)、实验组Ⅱ(PLA鄄PEG/BMP/bFGF)和对照组(PLA鄄PEG)三组,分别植入27只雌性新西兰白兔的右侧下颌体部预制直径5mm,深3mm的骨缺损。术后2周、4周和8周,对实验标本进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实验位点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均良好,成骨活跃。2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最多,实验组Ⅰ其次,对照组最少,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4周时实验组Ⅱ成骨量最多,其余两组成骨量差异不大;8周时各组的成骨量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的PLA鄄PEG共聚物呈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性,复合BMP后早期通过BMP骨诱导作用对骨再生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bFGF在与PLA鄄PEG和BMP复合后通过其促进毛细血管增殖的效应而对PLA鄄PEG和BMP有协同增强作用。
孔航潘可风张士杰
关键词:骨量下颌骨缺损BMPFGF雌性骨形成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