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勇

作品数:35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抗震
  • 8篇地震
  • 7篇建筑
  • 6篇近场地震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混凝土
  • 6篇混凝土框架
  • 5篇钢筋
  • 5篇钢筋混凝
  • 5篇钢筋混凝土
  • 5篇钢筋混凝土框...
  • 4篇弹塑性
  • 4篇弹塑性分析
  • 4篇地震动
  • 4篇塑性分析
  • 4篇装配式
  • 4篇静力
  • 4篇静力弹塑性
  • 4篇静力弹塑性分...

机构

  • 25篇江苏省建筑科...
  • 16篇苏州科技大学
  • 12篇东南大学
  • 11篇江苏省住房和...
  • 7篇质量监督中心
  • 6篇江苏省苏科建...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中衡设计集团...
  • 1篇江苏建研建设...

作者

  • 33篇孙勇
  • 15篇陈鑫
  • 11篇刘涛
  • 9篇俞伟根
  • 5篇张志强
  • 3篇程文瀼
  • 2篇李爱群
  • 2篇毛小勇
  • 2篇李家青
  • 2篇俞伟根
  • 1篇徐庆阳
  • 1篇李峻利
  • 1篇常军富
  • 1篇于安林
  • 1篇姜景
  • 1篇相睿
  • 1篇李翔
  • 1篇李爱群

传媒

  • 4篇工程抗震与加...
  • 3篇建筑结构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2篇江苏建筑
  • 1篇工程建设与设...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土木工程与管...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199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SHH腺病毒纤维蛋白缓释支架在大鼠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近年来在脊髓损伤修复方面,干细胞/组织工程支架移植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神经干细胞在疾病损伤状态下具有自我更新并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其对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有着独特作用。本研究旨...
孙勇
关键词:脊髓损伤
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钢结构建筑物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包括H型钢材和安装板,安装板对称滑动连接有滑板,两个滑板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抵接板,两个抵接板中部铰接有相互转动连接的支撑杆,两个支撑杆铰接处与安装板转动连接,安装板内...
苏冠兴孙勇朱燕青肖飞李家青
工业厂房大跨屋盖体外预应力法抗风加固设计
大跨屋盖结构具有质量轻、刚度小、阻尼小等特点,抗风设计是其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本文围绕某工业厂房大跨屋盖的加固设计和抗风性能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检测鉴定与工业需求,设计了体外预应力法结合增强连接的加固方案。随后,采用PK...
孙勇
关键词:大跨屋盖工业厂房风荷载体外预应力法
基于侧向力加载方式的Pushover分析方法被引量:10
2009年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可靠的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针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问题——侧向力加载模式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混凝土框架高层结构(分别为平面不规则和规则的结构)进行了基于侧向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侧向力加载模式下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关系曲线和层间位移角关系曲线,认为基于均匀分布模式和倒三角分布模式的推覆分析对实际工程的弹塑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自适应分布模式的推覆分析方法可以代替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孙勇张志强程文瀼李爱群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分析高阶振型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前后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围绕偏心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开展研究。首先,介绍了某公司多层生产车间的结构特点,并综合利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和粘贴FRP等方法进行了结构抗震加固设计,验算了构件截面;随后,建立了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动力特性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结构的偏心不规则情况;最后,进行了结构在远场和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了综合加固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和远、近场地震对多层偏心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近场地震工况下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工况,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工况可达远场地震工况的3.8倍;所设计的加固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少75.9%。
朱燕清陈鑫孙勇俞伟根李家青苏冠兴徐庆阳
关键词:近场地震抗震性能
地震动特性对凹凸不规则校舍抗震加固性能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校舍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的重要载体,其抗震安全是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围绕不同特性地震动对不规则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近场地震动的基本特征,据此选择具备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随后,根据某小学教学楼检测结果,提出了综合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和粘贴碳纤维法的加固方案,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动力特性。最后,进行了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从结构和构件层次对比分析了不同特性地震动对加固前、后某校舍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的最大衰减率分别可达78.25%和86.67%,关键薄弱构件的侧向变形平均减少了71.24%,加固方案能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恢复能力;近场脉冲型地震下结构响应大于其他类型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时,近场脉冲型地震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为远场地震的2.76倍和近场无脉冲型地震的2.79倍,速度脉冲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不规则校舍抗震加固设计与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王珮瑜陈鑫刘涛孙勇还毅
关键词:校舍建筑抗震加固近场地震速度脉冲
一种装配式钢支撑框架加固砌体承重墙及加固施工方法
一种装配式钢支撑框架加固砌体承重墙及加固施工方法,由型钢柱、型钢梁、自复位钢拉索、现浇基础、填充材料、锚栓和缝隙加固砌体承重墙。型钢柱、型钢梁构成加固用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型钢柱底部锚固于现浇基础,自复位钢拉索在型钢柱间设...
孙勇陈鑫俞伟根李家青苏冠兴董卫东丁浩民
文献传递
高烈度区既有RC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加固易损性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大量既有高层建筑采用了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当其面临加固改造时,合理评估其抗震性能十分重要。围绕既有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混合抗震加固方案对结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提升的定量分析展开研究。首先,针对某酒店式公寓的加固改造工程,设计了粘贴碳纤维布和外包钢板的混合抗震加固方案。然后,基于纤维单元、分层壳单元以及GPU/CPU并行运算技术,对加固前后结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进行了评估。最后,开展了易损性分析,定量评价了结构加固前后的抗倒塌能力,并对比了近、远场地震动记录对结构抗倒塌能力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GA=1g时,加固后可使得既有RC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近场地震、远场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分别下降至9.09%,2.27%,分别为加固前的1/4.63,1/4。
乔剑陈鑫俞伟根刘涛孙勇朱燕清
关键词:碳纤维布加固外包钢加固易损性分析抗震性能评估
节点刚度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动力性能影响分析
2018年
根据某赛事场馆改造中采用的装配式钢结构看台的特点,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讨论了装配式钢结构看台节点的合理取值范围,分析了节点刚度对结构静力响应的影响;随后,研究了节点刚度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拟合了结构动力特性随节点刚度和横向支架榀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起立、步行和跳跃荷载下的结构响应在不同节点刚度时的变化,提出了看台座椅面层变形和舒适度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节点刚度对装配式钢结构看台静力和动力响应影响较小,但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最大可达30%。所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中位移调整系数为1.0,加速度调整系数为1.2,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陆越陈鑫孙勇于安林俞伟根李翔
关键词:钢结构节点刚度动力荷载
基于混合减震技术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2024年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指导设计人员提高结构抗震设计水准和引导管理人员增强结构防灾意识两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既有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从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3个角度对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韧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加固收益率对减震加固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加固技术可有效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层间位移角和加速度均值的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76.9%和29.8%。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决定该结构韧性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修复时间和人员损失。虽然加固前后该结构抗震韧性评级均为一星,但是所采用的减震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建筑的韧性评价与提升提供参考。
孙澳陈鑫傅文炜孙勇朱燕清
关键词:既有建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