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圣 作品数:17 被引量:8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红外热成像信息的核桃林水分亏缺研究 核桃(Juglans regia L.)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而且中国核桃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核桃园区灌溉用水问题日益突显。目前,华北低山丘陵区核桃园区的水分管理技术比较粗放,... 孙圣关键词:核桃林 水分亏缺 冠层温度 文献传递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李伟 林富荣 林富荣 郑勇奇关键词:皂荚 种子特性 种子萌发 基于SSR标记的血皮槭天然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血皮槭(Acer griseum (Franch.) Pax),属于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是优秀的世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目前国内对血皮槭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种子繁殖、组织... 孙圣关键词:微卫星 群体遗传结构 文献传递 一种林木树干正向及反向液流密度测算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木树干正向及反向液流密度测算装置及方法。其测算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包括沿林木树干延伸方向由上至下等间距设置的上部探针、中部探针和下部探针;所述上部探针、所述中部探针和所述下部探针均设置... 张劲松 孙圣 施生绵 何春霞 孙守家 黄辉 尹昌君文献传递 中国特有种血皮槭的天然更新 被引量:11 2013年 血皮槭(Acergriseum),又名马梨光,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落叶乔木,高达20in,为中国特有种、濒危种(汪松等,2004)。血皮槭夏季树干树皮有卷曲状剥落,树皮色彩奇特,呈鲜明的橘褐色或红褐色,尤其在冬季,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叶春、夏季为绿色,叶脉、叶柄及新梢为红色。 陈朋 于雪丹 张川红 郑勇奇 孙圣 程蓓蓓 朱从波关键词:地理分布 土壤种子库 哑变量在燕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4年 以燕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大量临时样地和解析木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合适的数据,根据承德市隆化县林管局、木兰林管局和塞罕坝机械林场3个地方的地区特征引入哑变量的概念,利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3个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基于哑变量建立了3个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含有哑变量的Schumacher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生长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了0.9941和0.9929,残差平方和分别为4.7339和6.8849;含有哑变量的二次函数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材积生长过程拟合最好,决定系数R2为0.992 8,残差平方和为0.002 3。通过对所建立生长模型的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分布比较均匀,预估精度都达到95%以上,说明模型的预估效果比较好。 王勇 王鑫梅 牟洪香 孙圣 杨明明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特有种野生血皮槭的生长状况 被引量:2 2015年 血皮槭Acer griseum(Franch)Pax)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树属(Acer)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种。其树干赭褐色,树皮卷曲状剥落,秋季叶色红艳或黄色,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1901年,西方植物学家威尔逊在湖北发现血皮槭,将其和珙桐一起作为园林树种引入欧洲,继而血皮槭又被引入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1993年,血皮槭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园艺奖,目前在国外用于庭院观赏。 张川红 王佳慧 于雪丹 陈朋 孙圣 郑勇奇不同生育期核桃树冠层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研究 被引量:4 2021年 无损、实时、精准地对核桃树冠层叶绿素含量进行高光谱估算,对核桃树生长监测、营养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连续2年测定126棵核桃树不同生育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及叶绿素含量,分析果实膨大期、果实硬核期、油脂转化期和果实成熟期4个生育期冠层光谱变化规律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在冠层光谱反射率400~1 000 nm范围内计算任意两波段组合生成的RVI、DVI和NDVI指数与各生育期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确定各生育期最佳敏感波段组合;基于RVI、DVI和NDVI指数构建不同生育期冠层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用第2年监测数据对估算模型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核桃树冠层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生育期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偏差存在明显差异,冠层叶绿素含量在油脂转化期最大,果实膨大期最小;(2)从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在可见光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冠层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在760~1 000 nm的近红外波段由负相关变为正相关;(3)基于两波段组合生成的RVI、DVI和NDVI指数均在油脂转化期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大,估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且精度更高。其中,RVI指数构建的模型在核桃树中后期估算精度较高,前期较低;DVI指数构建的模型在核桃早中期估算精度较高,后期较低;而基于NDVI指数构建的估算模型,在各生育期对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效果均最为理想,验证精度最高。因此,基于两波段组合生成的NDVI指数构建的估算模型,适用于核桃树整个生育期冠层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研究。 王鑫梅 张劲松 孟平 汪贵斌 孙圣关键词:核桃 生育期 光谱反射率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图像的核桃园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8 2018年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于2017年8月11日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系统(TC640)对连续灌溉区域和干旱胁迫区域进行了图像采集。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深度可能是核桃树主要吸收水分的区域。冠层温度普遍高于空气温度,其变化范围在0~5℃之间,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正向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值达到了75%。利用2017年13:00时的冠层与空气温差数据来建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R2=0.64;同时,利用14:00时的实测数据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R2=0.61,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最后,将模型用于诊断核桃区域水分状况,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该研究首次将固定式热成像设备与无人机热成像系统相结合来研究树木的冠层温度,并成功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从单株水平到区域尺度的转换。 孙圣 张劲松 孟平 汪贵斌 黄辉 尹昌君 王鑫梅关键词:无人机 土壤 水分 核桃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核桃冠层温度测量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探究和量化利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进行核桃冠层温度测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利用A310f型红外热像仪在核桃园区对样本树冠层进行为期20 d的高频连续观测,对样本树进行了不同方向(东、西、南、北)和不同高度角(10°、30°、45°、60°、80°)的冠层温度测量。首先,对5个重要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发现冠层温度受叶片辐射率(ε leaf )影响最大,受环境反射温度( T refl )影响次之,受空气温度( T a )和空气相对湿度( R H )影响较小,对距离( D )变化不敏感。其次,对3棵样本树与4个方向的冠层温度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方向之间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P <0.05),进一步通过多重比较确定了南、北两个方向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其他各方向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高度角的分析表明,5个高度角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温度差异。然后,通过温度廓线法直接观察到冠层外部温度高于内部温度,同时,温度频数直方图反映出像素点呈现双峰分布特征,冠层像素点的峰值温度为25.1℃。最后,对冠层内外温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 <0.01)。 孙圣 张劲松 孟平 汪贵斌 尹昌君 王鑫梅关键词:核桃 红外热成像 冠层温度 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