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忠华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菌丝
  • 2篇菌丝体
  • 2篇虫草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学成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真菌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生物活性
  • 1篇无性型
  • 1篇相色谱
  • 1篇某部官兵
  • 1篇军队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孙忠华
  • 3篇肖建辉
  • 2篇范成路
  • 1篇许鹏
  • 1篇于均涛
  • 1篇潘卫东
  • 1篇姜忠东
  • 1篇单墨水
  • 1篇林志平
  • 1篇迟强
  • 1篇张茂生

传媒

  • 2篇中药材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虫草发酵液与菌丝体核苷化合物含量被引量:5
2014年
本项研究测定了三种虫草(江西虫草、古尼虫草、戴氏虫草)发酵液与菌丝体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建立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体系。其中,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获得虫草菌丝体及其发酵液,应用超声破碎法提取虫草菌丝体中的核苷类化合物,最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色谱分析,并以保留时间和吸收光谱双指标作为定性依据。实验取得了预期结果:优化了5种核苷化合物:腺苷、虫草素、尿苷、肌苷、鸟苷的色谱分离条件,分析了3种虫草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回收率实验表明这一方法可高效地定量分析虫草中的核苷类化合物。实验表明,HPLC-DAD法对虫草中的核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虫草有效成分的含量,本研究同时测定了胞外部分的化合物含量,系首次对这三种虫草细胞内外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对虫草的品质评价体系及其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孙忠华肖建辉迟强范成路徐珺阳林志平
关键词:虫草发酵菌丝体核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虫草属真菌的生物活性被引量:5
2013年
虫草属真菌的生物活性非常广泛,主要表现为对外界侵袭因素的防御作用和具有调节机体整体功能的功效。涉及抗微生物和抗肿瘤作用,调节机体的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对重要脏器和系统具有保护性作用,同时对机体功能具有激活作用,如抗疲劳和雄性激素样作用,免疫调节是上述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虫草属真菌的相关活性及其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进行了综述。
孙忠华肖建辉
关键词:虫草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活性药理活性
江西虫草菌丝体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江西虫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深层发酵的方法制备江西虫草菌丝体;运用硅胶柱、凝胶柱、制备薄层层析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常规理化分析以及1H-NMR、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江西虫草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两个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Ⅰ)、腺嘌呤(Ⅱ)、腺嘌呤核糖核苷(Ⅲ)、尿嘧啶核苷(Ⅳ)、3′-甲氧基尿嘧啶核苷(Ⅴ)、丁二酸(Ⅵ)、烟酸(Ⅶ)、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Ⅷ)、二十四烷酸(Ⅸ)。结论:首次对江西虫草菌丝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离纯化,从中获得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Ⅴ、Ⅶ、Ⅷ、Ⅸ为首次从虫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孙忠华肖建辉潘卫东张茂生许鹏
关键词:无性型菌丝体化学成分
某部官兵防御机制特点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0年
目的研究官兵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自编成长环境因素问卷对某团单位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402名陆军某团官兵,其成熟型防御机制的DSQ评分最高(4.62±1.26),其次是中间型防御机制(4.05±1.05),最低是不成熟型防御机制(3.53±1.18);家境的投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婚姻的抱怨因子、幽默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教育年限、服役年限在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部分因子上均有相关性(均P<0.05),服役年限与不成熟防御机制有相关性(均P<0.05);身份类别在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及抱怨、分裂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7、3.66,均P<0.05);既往经历重大负性事件者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业余爱好在成熟防御机制的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结论家庭经济条件、婚姻对防御机制的影响较小,年龄、受教育年限、服役年限、业余爱好对形成良好的防御机制有更积极的意义,而负性事件更易导致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但对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形成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官兵整体更倾向于使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来面对问题。
于均涛姜忠东孙忠华单墨水范成路徐妮
关键词:军队防御机制心理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