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ER、PR状态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态定量分析被引量:4
- 1995年
- 用免疫组化PAP法检测30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从中选取ER、PR阳性者(E+P+)6例,阴性者(E-P-)5例作透射电镜观察,对部分细胞器及细胞连接的变化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E-P-组癌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的含量明显高于E+P+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0.01);E-P-组细胞间的桥粒及镶嵌连接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5,0.1)。此结果提示E+P+组超微结构分化程度高于E-P-组。
- 张霞钟永明孙本韬
-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孕激素超微结构
- 病毒性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中药(单味)的特异性治疗
- 张家驹刘菊华张忠玲陈布杜景云孟红孙本韬陈为宁吕尧
- 该研究以RSVLONG株经鼻腔滴入方法感染棉鼠和小白鼠,制作病毒性肺炎的动物模型。要求动物有典型呼吸系统感染症状、体征,病理检查有明显病理变化。用0.5%莪术油腹腔注射,按每鼠75MG/KG量,每日一次,分别注射5天及1...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毒性肺炎
- 活血化瘀法治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肺炎临床、病理、发病机理的研究
- <正> 本文总结了1981~1990年间我科收治的2361例肺炎病例,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肺炎738例占31.26%,1981~1985年平均27.78%,1986~1990年平均36.28...
- 闫田玉周光延龚明敏宗拜候安存吕启圣赵慧芬胡淑德孙本韬郑企静刘玉萍
- 文献传递
- 2,6-二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的抗5-羟色胺作用在防治野百合碱性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意义
- 1999年
-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细胞培养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测定等方法研究2,6-二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DCDDP)防治野百合碱(MCT)所致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每天ipDCDDP5-500μg·kg-11次,连续28d,能够明显地减少MCT(60mg·kg-1sc)引起的大鼠肺组织中5-HT相对含量及其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多,对5-HT引起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收缩及其[Ca2+]i增高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抑制肺组织中5-HT含量及其受体数目的增加,对抗5-HT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收缩,可能是DCDDP防治MCT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机理之一.
- 李志超张福琴赵德化黄威权黄威权孙本韬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钙通道阻滞药野百合碱
- 莪术静脉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被引量:40
- 1992年
- 本文报告莪术静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以0.04%莪术静脉注射液每日20ml/kg治疗婴幼儿RSV肺炎45例。设对照组20例口服治疗RSV肺炎确有疗效的化瘀汤。结果表明两组疗效相同,全部治愈。两组退热时间、喘憋及哮喘消失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研究以BaLB/c小鼠为RSV肺炎动物模型。结果表明第5、8天莪术治疗组鼠肺RSV分离率明显低于感染组及葡萄糖对照组(P<0.001)及P<0.0001)。并进行了鼠肺光、电镜病理检查。研究结果表明莪术静脉注射液治疗婴幼儿RSV肺炎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其机理可能为(1)抑病毒作用;(2)改善肺部微循环;(3)
- 阎田玉郑企静周光延龚明敏赵高潮吕启圣宁岚朱虹庞淑兰孙本韬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微循环
- 哮喘缓解期气道粘膜中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1992年
- 对12例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哮喘缓解期患者和4例气道反应性正常的健康人进行纤支镜检查,并分别在三级支气管水平取粘膜活检,透射电镜下观察,对肥大细胞分泌颗粒做形态定量学测定。结果显示,哮喘缓解期气道粘膜中肥大细胞仍处于慢性持续性释放介质状态,释放颗粒数与气道反应性之间无明显相关(r=0.5519)。
- 荣福李国顺孙本韬
- 关键词:哮喘超微结构肥大细胞
- 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及其治疗泡内动脉病变的图像形态定量分析被引量:5
- 1996年
-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35只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及其经治疗的大鼠泡内动脉的管腔面积/管总面积(EA/TA)、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及管壁厚/管外径(WD/TD)3个相对比值。结果发现,高压组较对照组及中药单体治疗组大鼠EA/TA值均显著减少,而WA/TA及WD/TD值均显著增大。这对肺动脉高压及其经治疗的病理形态定量研究、诊断及推测疾病预后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 王柏苓崔松山杨白玉周成双丁万群孙本韬王璞于雪梅林平张岩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 尼群地平对大鼠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利用野百合碱(MCT)引起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H)模型,探讨尼群地平(NIT)对MCT性PH的防治作用。方法:给MCT或MCT+NIT(10mg·kg-1ip,每日一次)4wk,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静脉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内皮素样免疫反应物(ir-ET)、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NIT能有效地降低MCT模型大鼠的肺动脉压(从4.5±0.9降至3.6±0.5kPa)和肺血管阻力(从118±17降至79±18kPa·min·L-1),能抑制MCT引起的肺小动脉中膜增厚;NIT能显著抑制MCT模型大鼠的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的减少和血浆中SOD活性的降低(P<0.05),明显阻止肺匀浆中MDA的升高(P<0.01)。结论:长期使用NIT可有效防治MCT性PH,其作用可能与其Ca2+拮抗作用及保护SOD活性和增加NO含量有关。
- 李志超张福琴梅其炳孙本韬赵德化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尼群地平内皮素
- 急性缺血损伤的心肌细胞对心肌毛细血管形态变化的影响
- 1990年
- 通过结扎狗的冠状动脉前降支,电镜下观察急性缺血时,损伤的心肌细胞对其偶联的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观察的结果发现,与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相偶联的毛细血管被拉长变细,而过度收缩的心肌细胞所偶联的毛细血管则变为腊肠分节状。同时,肌膜水肿,形成囊泡,挤压毛细血管内皮突入管腔。由于上述这些变化,造成了毛细血管管腔的狭窄或阻塞。
- 孙本韬赵荣瑞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细胞毛细血管
- 尖锐湿疣20例的光镜与电镜观察
- 1992年
-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以下简称CA)是一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巳成为我国主要性病之一。我们收集本院妇产科门诊和皮肤科门诊CA20例作组织病理的光镜和电镜观察分析,以提高CA的诊断。
- 张仙鹤陈丽瑛白立仁冯艳孙本韬
- 关键词:尖锐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