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淑红

作品数:1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诗歌
  • 3篇象征主义
  • 2篇叙事
  • 2篇伤逝
  • 2篇诗歌创作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伤逝》
  • 1篇电影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描写
  • 1篇叙事性
  • 1篇叙事艺术
  • 1篇续书
  • 1篇艺术魅力
  • 1篇语体
  • 1篇语体色彩
  • 1篇韵母
  • 1篇正传

机构

  • 16篇河南质量工程...

作者

  • 16篇孙淑红
  • 1篇李歌
  • 1篇孙凯

传媒

  • 1篇中国市场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质量与市场
  • 1篇福建茶叶
  • 1篇山西广播电视...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 1篇时代文学(上...
  • 1篇吕梁学院学报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近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2005年
较中国古代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的全知叙事模式,近代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写作方法,增强了小说的主观抒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背离与超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淑红
关键词:小说写作叙事
论戴望舒诗歌创作中的民族元素
2011年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虽然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但他积极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营养,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从抽象难懂到明晰典雅,从外在韵律到内在情绪,从病态美学到浅吟低唱等的转换,在创作中表现了丰富的民族元素。
孙淑红
关键词:象征主义民族元素
电影《刺青》对主流文化中“异类影像”的消融被引量:1
2011年
电影《刺青》的题材虽然取材于同性恋,但作为一部伦理片,它却寄寓了导演关于同性恋如今不再被视为一种游离于主流固定性形式之外的边缘现象的思考。影片通过对同性恋身份的淡化、对男权话语的对抗和对"被看"的对抗使主体得到确认,再加上对镜像艺术化处理以及雅俗共赏的爱情模式的运用,消融了同性恋电影在主流文化中"异类影像"的呈现。
孙淑红
关键词:《刺青》消融
河南方言中声母与韵母的变化解析
2018年
为了说好普通话,探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很有必要。以平顶山市以及所辖舞钢市的方言为代表的河南方言加以举证与归类,具体解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声调上有差异、声母与韵母也有变化。这对于河南人说好普通话将大有裨益,也能了解河南方言声母和韵母变化的内容。
孙淑红
关键词:河南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
怎样鉴赏诗歌
2006年
诗歌是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本文从朗读、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感受诗歌的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透过意象分析诗歌的思想、理解诗歌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辩味诗歌的语言等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达到鉴赏诗歌之目的。
孙淑红
关键词:诗歌鉴赏
影响与接受——论戴望舒诗风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
2011年
戴望舒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家,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他融合西方象征主义诗学,有选择地运用西方现代诗歌技巧,并立足于中国古典诗词资源,积极调动已有的旧诗积淀,巧妙地点化中国传统诗歌意象,完成了对新诗的发展,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和民族化特征,成功地传达出1930年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现代情绪。一、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和文学思潮,发端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20世纪初影响中国文坛。其创作手法的基本特征是: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孙淑红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学中国古典诗词现代派诗歌诗风
一种教育用多功能投影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育用多功能投影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成像组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杆连接承重板,方便工作人员安装散热机构和热能利...
孙淑红李歌孙凯王琳
人物与环境被引量:2
2006年
孙淑红
关键词:小说创作故事情节文学体裁审美愉悦刻画人物叙事性
刍议鲁迅的呐喊及其语体色彩
2007年
鲁迅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伟人,他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奔走呐喊。细读鲁迅先生的呐喊有着特别的历史背景。本文从不同方面论述这个背景及其呐喊。
孙淑红
关键词:呐喊人格精神语体色彩
试论阿Q“精神胜利法”被引量:1
2008年
阿Q形象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被侮辱与被损害。不管是在未庄还是进城,阿Q始终都是一个受尽侮辱的对象和形象;第二,忘却一切的自我安慰。精神于物质的懦弱、无奈,以至于病态;第三,封建思想的传播者和受害者。封建的毒瘤在阿Q思想里根深蒂固,他本来就无思想可言,于是封建毒瘤趁机而入,被他无思维地传播,乃至最后被毒死;第四,阿Q精神的普遍性。把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本文通过分析阿Q这一人物形象,深深地明晰一个民族的思想群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呻吟与挣扎,挖掘浅尝国民性与民族劣根性的大果。
孙淑红
关键词: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国民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