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

作品数:51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淡色库蚊
  • 18篇库蚊
  • 15篇基因
  • 12篇蛋白
  • 12篇抗药
  • 12篇抗药性
  • 10篇蛋白酶
  • 10篇菊酯
  • 9篇抗性
  • 8篇溴氰菊酯
  • 8篇克隆
  • 6篇有机杀虫剂
  • 6篇杀虫
  • 6篇杀虫剂
  • 6篇品系
  • 6篇细胞
  • 4篇蛋白酶体
  • 4篇原核表达
  • 4篇蚊子
  • 4篇细胞色素

机构

  • 51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徐州医科大学
  • 2篇连云港市第一...
  • 2篇山东省寄生虫...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51篇孙艳
  • 35篇马磊
  • 32篇朱昌亮
  • 20篇沈波
  • 15篇周丹
  • 14篇孙立新
  • 12篇李秀兰
  • 11篇张东辉
  • 10篇公茂庆
  • 9篇胡小邦
  • 9篇钱瑾
  • 8篇孙海波
  • 5篇顾燕
  • 5篇于婧
  • 5篇孙静
  • 4篇贺骥
  • 4篇孙林春
  • 4篇杨庆贵
  • 2篇方福瑾
  • 2篇陈琳

传媒

  • 8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寄生虫病...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基础医学教育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蚊抗药性相关糜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与表达鉴定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抗药性相关糜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药性品系cD 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糜蛋白酶基因编码区;经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chy,经酶切和PCR鉴定后,与带有筛选标记的pIE1neo质粒共转染蚊细胞C6/36,通过G418选择培养,建立转染细胞系;用RT PCR、Westernblotting鉴定糜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E13/chy,证明糜蛋白酶基因已转入C6/36细胞,建立了稳定转染细胞系,表达产物分子质量单位约30ku,与理论值相符。结论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糜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顾燕公茂庆胡小邦孙艳马磊李秀兰朱昌亮
关键词:抗药性基因转染C6/36细胞
外源性双链RNA在蚊虫细胞中介导的基因沉默(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近年来 ,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 (RNA干扰 )已在许多动植物中发现 ,并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强有力的工具。为确定蚊虫细胞中是否有RNA干扰现象 ,以期为利用RNAi效应消除蚊虫抗药性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设计 5′端带T7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及糜蛋白酶特异性引物 ,PCR扩增目的基因获得 5′端带有T7启动子DNA片段 ,体外转录成单链RNA ,退火后形成双链RNA。转染带有GFP基因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 pAct .GFP和双链RNA进入C6/ 3 6蚊虫细胞 ,72h后收集细胞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差异 ,用半定量RT PCR检测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转染糜蛋白酶基因双链RNA和 pAct .GFP质粒的细胞及仅转染pAct .GFP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 ;转染GFP基因的双链RNA和pAct .GFP质粒的细胞的GF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达 40 %~ 5 0 % ,GFP的mRNA的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了 60 %。 结论在蚊虫细胞内 ,双链RNA能特异性的抑制相应的同源性基因的表达 ,引起基因沉默 。
公茂庆顾燕马磊李秀兰胡小邦孙艳孙立新孙静钱瑾朱昌亮
关键词:白纹伊蚊RNA干扰基因沉默C6/36细胞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寄生虫教学实践被引量:9
2019年
寄生虫病仍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我国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课时却被不断压缩,教学质量呈弱化趋势。为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依托于现有寄生虫教学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旨在促进人体寄生虫学教师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对相关专业实施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周丹孙艳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杀虫剂抗性相关核糖体蛋白L39的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
目前,虫媒病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化学防制一直是控制虫媒病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媒介昆虫的杀虫剂抗性也随之发生和发展。杀虫剂抗性已成为虫媒病防制工作中的一大障碍。本实验室1999年应用抑制性差减...
贺骥孙海波张东辉孙艳马磊朱昌亮
关键词:串联亲和纯化蛋白质相互作用溴氰菊酯抗性
文献传递
寄生虫学实验课程新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6
2016年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传统寄生虫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近几年来实施新实验教学模式的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为更好开展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周丹孙艳
关键词: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新的蚊抗药性基因研究
朱昌亮马磊孙艳张东辉沈波李秀兰公茂庆孙立新胡小邦杨庆贵
1992年以来,本项目在15项国家及部、省级项目资助下,在病媒昆虫(简称“媒介”)对杀虫剂(农药)的抗性基因克隆、鉴定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1. 高纯抗性品系模型的建立 率先选育、建立了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纯抗性...
关键词:
关键词:抗药性基因
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评估CT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ONSD/眼球横径(ETD)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COP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眼球后3 mm处ONSD和ETD,计算ONSD/ETD比值;同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入院时GCS评分、APACHEⅡ评分、中毒严重度评分(PSS),出院后30 d的脑功能分级(CPC)评分。根据CPC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46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108例,预后不良组38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ONSD、ONSD/ETD、乳酸、磷酸肌酸激酶(CP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SS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ONSD预测不良预后的模型,并绘制对应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最佳预测概率临界值为0.36,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4.4%。同样方法获得ONSD/ETD预测不良预后模型,AUC为0.916,最佳预测概率临界值为0.35,敏感度为89.5%,特异度为92.6%。ONSD和ONSD/ETD与ACOP患者预后明显相关,ONSD>5.68 mm或ONSD/ETD>0.24时预后不良。结论 CT测量ONSD可能会成为评估ACOP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
韩佳言陈冬梅李帆黄守秋孙艳陈晓兵王言理李小民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基因酚氧化酶基因cDNA克隆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熊春蓉陈琳孙海波孙艳张东辉马磊朱昌亮
关键词:CDNA克隆淡色库蚊CDNA芯片媒介生物
紫苏精油或其主要成分正戊基-2-呋喃酮在蚊子防治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紫苏精油或正戊基‑2‑呋喃酮作为植物源性杀蚊剂在杀灭蚊子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紫苏精油或正戊基‑2‑呋喃酮在制备杀蚊剂的应用。紫苏精油可使一半幼虫死亡的浓度LC50为0.0045%,正戊基2‑呋喃酮的LC50...
沈波张瑞敏张文星李金泽杜佳佳孙艳周丹
胰蛋白酶作为有机杀虫剂降解剂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胰蛋白酶的新用途,具体是胰蛋白酶作为有机杀虫剂降解剂的应用。由于胰蛋白酶可直接降解有机杀虫剂,且通过基因工程可大量生产,这就为大规模应用于清除农产品表面的残留杀虫剂、治理被杀虫剂污染的土壤和废水、对杀虫剂中...
马磊孙立新孙艳钱瑾孙静公茂庆沈波田海生李秀兰朱昌亮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