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宋柏杉

宋柏杉

作品数:42 被引量:27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骨折
  • 12篇关节
  • 11篇老年
  • 11篇成形术
  • 10篇椎体
  • 10篇椎体后凸
  • 10篇椎体后凸成形
  • 10篇椎体后凸成形...
  • 10篇后凸
  • 10篇后凸成形
  • 10篇后凸成形术
  • 8篇脊柱
  • 8篇骨质
  • 8篇骨质疏松
  • 7篇压缩性
  • 7篇压缩性骨折
  • 7篇腰椎
  • 7篇关节置换
  • 6篇疏松性
  • 6篇骨质疏松性

机构

  • 41篇浙江医院
  • 6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台州市中医院

作者

  • 41篇宋柏杉
  • 28篇茹选良
  • 20篇孙启才
  • 11篇陈天国
  • 11篇桂先革
  • 10篇蒋增辉
  • 8篇端木群立
  • 6篇钱志钢
  • 6篇王玮琪
  • 5篇包建原
  • 5篇刘春
  • 5篇王祥华
  • 5篇严世贵
  • 5篇张军
  • 5篇李庆庆
  • 5篇吴瑞凯
  • 5篇毛谡
  • 5篇虞惊涛
  • 4篇赵正旭
  • 3篇林杭

传媒

  • 8篇中国骨伤
  • 3篇健康人生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医正骨
  • 2篇2016年浙...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2004年浙...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瓷对陶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患者30例36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53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例,股骨头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6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术前Harris评分为(41.7±3.7)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84个月,中位数58个月;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术后出现外伤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3例;术后发生陶瓷内衬破裂而行人工关节翻修术2例;术后出现"咯吱"异响但未行翻修术3例;其余患者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髋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Harris评分提高至(89.1±2.9)分。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髋,良14例17髋,中2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采用陶瓷头对陶瓷内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要避免陶瓷界面特有的并发症,假体使用需要良好的临床技术。
孙启才王祥华严世贵吴立东宋柏杉茹选良
关键词:髋关节髋假体陶瓷制品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被延误诊治的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间隙跛行,首先以腰椎管狭窄症收治,6例骨科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疗效差。最后被确诊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改变,5例介入治疗,3例药物治疗,2例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对治疗均表示满意。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易混淆。老年下肢间隙性跛行的患者,诊断腰椎管狭窄症的同时必须排除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对下肢血管硬化性闭塞症缺乏认识是其被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
茹选良赵大正陈天国郝毅宋柏杉包建原吴良浩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下肢血管延误诊治
老年腰椎管狭窄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和讨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它们的认识,以免延误诊治。方法:自1998年6月~2002年4月,通过回顾分析1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被延误诊治的临床资料,患...
茹选良赵大正陈天国郝毅宋柏杉包建原吴良浩
文献传递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很多老年骨病和骨折患者,为解除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渐渐地选择。由保守治疗向手术治疗的转变,如椎管减压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及椎体后突成形术等。但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代偿功能差,手术的并发症多,...
茹选良陈天国郝义宋柏杉包建原赵正旭牟永忠朱加德
文献传递
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是常见的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预防.
茹选良陈天国郝义宋柏杉包建原赵正旭牟永忠朱加德
关键词:老年骨科
文献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对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椎体骨质疏...
李守民茹选良端木群立宋柏杉张军毛谡蒋增辉王玮琪孙启才桂先革柳华顺刘春竺军高吴瑞凯钱志钢虞惊涛李庆庆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方韧带复合体
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5)min,出血量(100±10)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宋柏杉孙启才陈天国茹选良牟永忠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内固定器COFLEX
三维CT重建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探讨三维CT(CT 3-D)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42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CT、CT 3-D,对照手术所见,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 X线片应用方便,是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易漏诊,不能确定骨折类型;CT可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移位程度,但阅片者需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熟悉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CT 3-D显示骨关节损伤直观、全面,有利于选择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结论 X线片对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帮助有限,CT能显示骨折情况,但需要丰富的阅片经验;CT 3-D是目前理想的复杂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宋柏杉陈天国赵正旭唐坚强
关键词:三维CT重建骨关节损伤骨折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调查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4623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感染发生率及与感染发生相关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其中手术时间≥3h的感染发生率为3.03%,高于<3h者;急诊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为4.28%,高于择期手术;Ⅲ类切口为3.06%,高于Ⅰ、Ⅱ类;下肢骨折为2.70%,高于上肢骨折;住院时间≥2周为3.27%,高于<2周者;年龄>60岁者为2.94%,高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者为8.00%,高于<3种者;术前合并其他感染者为7.02%,高于无感染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较多者为6.43%,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与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有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郑玲娣许瑛宋柏杉
关键词:骨科术后伤口感染
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爆裂性骨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12例,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球囊扩张、复位、注入人工骨强化椎体。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率。结果:12例平均随访7个月,VAS评分从术前(6.9±1.6)降至术后(1.7±0.8)。椎体前壁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Cobb角平均恢复15°,椎管骨块侵占率平均减少21%。结论:采用人工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爆裂性骨折难度较大,但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孙启才茹选良宋柏杉
关键词:椎体成形爆裂性骨折人工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