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绪国

作品数:42 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建筑科学
  • 2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3篇铁路
  • 18篇路基
  • 8篇地基
  • 8篇重载
  • 8篇沉降
  • 7篇水泥土
  • 7篇铁路路基
  • 7篇高速铁路
  • 6篇重载铁路
  • 6篇客运
  • 5篇客运专线
  • 4篇水泥土桩
  • 4篇土桩
  • 4篇隔振
  • 4篇复合地基
  • 4篇边坡
  • 3篇软土
  • 3篇秦沈客运专线
  • 3篇稳定性
  • 3篇模型试验

机构

  • 38篇中国铁路设计...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河北建筑工程...
  • 6篇天津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铁道第三勘察...
  • 1篇国立交通大学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铁道第三勘察...
  • 1篇铁道部第三勘...
  • 1篇北京理正软件...

作者

  • 42篇宋绪国
  • 11篇刘晶磊
  • 10篇董捷
  • 6篇许再良
  • 5篇罗强
  • 5篇郭帅杰
  • 4篇郭超
  • 3篇王铸
  • 3篇赵敏
  • 2篇张立群
  • 2篇郭世周
  • 2篇陈洪运
  • 2篇郑刚
  • 2篇柳忠杰
  • 2篇隋孝民
  • 2篇闫澍旺
  • 2篇孙明智
  • 2篇崔宏环
  • 2篇张雷刚
  • 2篇张志民

传媒

  • 12篇铁道工程学报
  • 9篇铁道标准设计
  • 4篇路基工程
  • 3篇铁道建筑
  • 2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铁道建筑技术
  • 1篇铁道勘察
  • 1篇青海交通科技
  • 1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第11届铁路...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年份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考虑桥基附加荷载的斜坡稳定分析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目的:高陡桥基边坡是山区铁路、公路工程经常遇到的复杂技术难题。布置于斜坡上的桩基础,将上部结构及自重产生的荷载通过附加荷载的形式在斜坡中向下传递,附加荷载扩散形成侧向应力并作用于斜坡体内部,增加了斜坡体发生滑动的风险。由于桥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尚不成熟,尤其是附加荷载作用下边坡体稳定性分析较复杂,斜坡桥基工程设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本文重点围绕考虑附加荷载传递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斜坡桥基工程的设计提供帮助。研究结论:(1)论文建立了一种考虑附加荷载传递、边坡岩土力学参数与几何形态的桥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分析不同桥基布置位置时,桥基传递下来的附加荷载对于下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2)通过论文提出的桥基边坡最小安全系数计算模型,可以已知桥基布置参数水平距离和埋深,计算桥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也可以在给定的安全系数条件下,通过分析开挖倾角差来对不同桥基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比选;(3)针对沈丹客运专线本溪3#桥0#桥台的初步设计,通过编程对特定工况条件下该桥基的合理布置方案及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成功应用于该桥基边坡的设计,论文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山区桥梁墩台基础工程设计方案优化。
董捷宋绪国
关键词:桥基附加荷载斜坡安全系数
深圳地铁南头车辆段软基处理设计被引量:3
2006年
深圳地铁南头车辆段为填海造地,地质条件复杂,场区面积大,如何选择软基处理方法将是工程的关键。通过各种软土处理方法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比选,确定填石区采用强夯或强夯置换、淤泥区采用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杂填土区采用砂井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海堤采用抛石爆破挤淤的软基处理设计方案。
宋绪国隋孝民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软基处理
考虑土拱效应的锚杆加固桩间土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目的:桩板墙是一种常见的铁路边坡防护工程,桩间板在施工前需要先开挖桩前土。因此为保障桩间土的稳定性,桩间常常逆作法施工锚杆,但由于该支护方法的机理尚不明确,尤其是当悬臂高度较大时桩间土极易发生垮塌,给后期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并增加桩板墙背侧土方回填的费用。因此,论文重点围绕桩间土拱效应与锚杆加固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帮助。研究结论:(1)通过在桩间施工一定数量的锚杆,可有效降低桩间土发生局部垮塌的风险,使得锚杆能够紧密地连接桩间欠稳定土体、土拱压密土体及后方的稳定土体,土拱拱圈附近的密实土体发挥了锚杆锚固段的作用;(2)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受桩间土拱效应分布的几何形态的影响,锚杆布置宜在相邻两根悬臂桩跨中位置适当加密,采取该类布置方式相比均匀布置能够起到更好的加固效果;(3)桩间锚杆的设计钻进深度可以采用上部较短,中下部适当加长的方案进行设计,且锚杆设计钻进深度不应超过1.5倍桩间净距。若中下部桩间土体较密实,可以考虑适当减小锚杆的钻进深度;(4)采用锚杆加固桩间土大多是应用于临时防护,为了进一步提高桩桩间土的稳定性,降低道路运营期间因桩间土局部滑塌或掉块带来的风险,或出于美化道路周边环境等因素考虑。
董捷宋绪国许再良
关键词:土拱效应锚杆悬臂桩桩间土
圆弧直线型滑面岩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被引量:13
2015年
研究目的:岩土质边坡是我国中西部山区常见的一种边坡类型。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若岩土质边坡下部存在顺坡向的土石界面或岩层面,且上部覆盖一定厚度的黏性土,岩土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极易诱发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其实际的滑动面多呈现出圆弧直线型。而目前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一般假定滑动面为圆弧型或折线型,不能够较好地满足此类型岩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要求。为此,本文探究一种基于圆弧直线型滑面搜索的岩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论:(1)论文采用了一种基于平面坐标系统的组合滑动面搜索模式,该方法考虑了岩土质路堑边坡的几何特征和典型滑移模式,通过不断改变黏性土土层内圆弧滑动的虚拟搜索圆心坐标位置,能够寻找圆弧直线组合滑动面的有效交点,可实现对不同位置潜在的圆弧直线组合滑动面上滑体的稳定性分析过程;(2)论文采用C#作为开发工具,基于该计算分析方法编制了岩土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相关软件,可自动实现圆弧直线组合滑动面全剖面搜索和最小稳定安全系数的分析过程;(3)该研究成果已较好地应用于吕临铁路支线工程滑坡优化设计工作中,有效提高了路堑边坡设计精度及效率,对解决圆弧直线型滑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董捷宋绪国
关键词:搜索稳定性
高速铁路单排封闭式PVC空井减隔振效果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和科研院所的工作,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通过无限元边界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单排封闭式PVC(Polyvinyl Chloride)空井减隔振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产生的振动波在土体的传播过程中,中、高频段的振动波衰减很快,低频段的振动波是引起土体振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空井深度的增加,减隔振效果增强但影响能力有限,建议空井深度设置为10~15 m;当空井直径在400 mm之内时,随着空井直径的增加减隔振效果显著增强,超过400 mm后,对减隔振效果的影响较小,建议空井直径设置为400~500 mm;随着空井间距的增加,减隔振效果明显减弱,建议空井间距设置在0.10 m以内。
刘晶磊马玉涛张立群宋绪国赵敏
关键词:高速铁路
铁路路基通用CAD系统
屈晓辉彭泽仁柳忠杰吴连海李林毅李德柱宋绪国朱顺才乔平梁向春高晓军杨光黄琨
可在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时完成路基本体、防护、排水、支档加固、软基处理等设计工作,绘制横断面与正面施工图并完成计算统计,解决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技术难点,取代手工绘图,满足施工工期要求。拟投入总额200万元,自筹50万元...
关键词:
关键词:公路路基铁路路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软件程序系统CAD系统
铁路岩质路堑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提高对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铁路岩质路堑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在总结部分行业标准和分析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性、结构面方位、边坡开挖高度、边坡坡角、地区年均降雨量和地下水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矩阵,最终确定边坡危险性等级。应用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长昆铁路客运专线的部分岩质路堑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评价模型和所编制的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董捷郑刚宋绪国
关键词:岩质边坡危险性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及变形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前现行规范对层状体系的铁路路基基床结构的应力应变计算采用等效厚度法,按Boussinesq公式进行计算,等效厚度法采用Odemark模量与厚度当量假定,将路基上不同模量的厚度土层折算成与路基下部填料同模量的等效层厚,该方法并没有很好反映不同土层材料性质之间的差异,对高模量的道砟层、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在路基应力场分布中的作用,缺乏严密的理论依据。针对重载铁路路基4层结构体系,采用基于传递矩阵的层状理论分析方法针对其不同深度处的应力变形求解。通过均质土层的计算结果与Boussinesq公式的理论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传递矩阵法及其计算程序可行性,最后为了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对比有限元和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
刘晶磊叶庆志宋绪国罗强吕文强
关键词:传递矩阵法层状体系
基于Hewlett方法的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优化算法被引量:7
2015年
桩网复合地基填土性质与土拱效应发挥程度直接相关,而传统土拱模型并不能有效反映填土黏聚力对桩土应力计算结果的影响。在Hewlett极限状态空间土拱效应分析基础上,采用填土综合内摩擦角指标完成空间土拱拱顶及拱脚位置处单元土体应力极限状态分析,考虑桩间土应力非均匀分布与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的影响,得到桩网复合地基桩体荷载分担比解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填土黏聚力显著提高路基填土土拱效应,复合地基设计应考虑填土黏聚力的有利影响;桩间土应力并非均匀分布,通过非均匀分布系数折减后,可有效提高弹性工作状态的桩体荷载分担计算结果;考虑被动土压力发挥程度的计算结果并不合理,应分别由桩顶和拱脚土体应力极限状态确定对应的桩体荷载分担比,取较小值为最终桩体荷载分担比结果。
郭帅杰宋绪国罗强许再良
关键词:桩网复合地基土拱效应黏聚力
基于荷载传递理论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被引量:16
2015年
研究目的: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一般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结构,但目前考虑桩土协同工作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荷载传递理论描述桩与桩间土之间荷载转移规律,由最小二乘法拟合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抛物分布方程,尝试建立刚性桩加固区沉降计算模型,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及桩体平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刚性桩加固区桩与桩间土之间存在荷载相互转移现象,桩侧同时分布正负摩阻力;(2)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为非线性分布,可采用五点最小二乘法拟合其抛物分布方程;(3)沉降模型关于京沪高铁试验段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计算偏差约15%;(4)Randolph理论关于桩侧和桩端刚度系数取值方法使桩土沉降差计算结果偏大,刚度系数取值的合理性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郭帅杰宋绪国罗强许再良肖世伟
关键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最小二乘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