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崔岩

崔岩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史学
  • 7篇乾隆
  • 6篇乾隆帝
  • 4篇御制
  • 4篇史学史
  • 3篇御制诗
  • 3篇清高
  • 3篇清高宗
  • 2篇帝国
  • 2篇修史
  • 2篇咏史
  • 2篇渊源
  • 2篇史记
  • 2篇史学价值
  • 2篇史学史研究
  • 2篇史学思想
  • 2篇唐代
  • 2篇同名
  • 2篇清朝
  • 2篇清代

机构

  • 2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4篇崔岩
  • 6篇乔治忠

传媒

  • 3篇史学史研究
  • 2篇史学月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清史研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唐代科举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
2006年
唐代士人参加科举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其参政议政资格一经报名参加科举考试便自动获得。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官方对于时政问题从来不规定标准答案,任随考生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这种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征集、接受意见的诚恳态度,是唐代统治阶级自强、自信的一种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才能发挥出来。然而由统治阶级自行举办的策试,尽管可以揭示某些表层化的社会现象,却无力解决社会的顽症。更兼政治派别斗争,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自然受到制约,并不能挽救唐王朝覆灭的命运。
崔岩
关键词:科举制度
慕华与事大背后的“国家意识”:高丽王朝的史馆与修史被引量:1
2013年
高丽王朝深受中原政权影响。出自慕华心理,高丽效仿唐、宋建立史馆,编修史书。后迫于元政权的压力,高丽王朝将"史馆"名称降格为"春秋馆"。"慕华"与"事大"背后,高丽王朝始终未放弃其国家意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丽王朝官方史学呈现出既全面仿效中华史学,又诉求国家平等的特色。
崔岩
关键词:史馆
乾隆评《史记》诗的史学价值
乾隆帝御制诗从肯定司马迁的当代史部分的“实录”价值、对《史记》中的想象与虚构问题提出质疑、评价司马迁在选择材料上“好奇”的特点等三个方面评价了《史记》。同时,乾隆帝的史学意识、史学观点以及历史意识和历史观点都蕴含其中。
崔岩
关键词:乾隆帝御制诗《史记》史学价值史学观点司马迁
文献传递
陈寅恪1949年去留问题再探讨
2014年
自余英时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陈寅恪的学术精神和晚年心境》一文以来,史家陈寅恪1949年的去留问题成为学林一段公案,不断有学者搜求新史料,探讨陈寅恪晚年生命史上的这一重要转折点。2008年,胡文辉出版《陈寅恪诗笺释》一书,汇集台湾相关人士对于陈寅恪有意赴台的种种听闻,
崔岩
关键词:陈寅恪学术精神新史料生命史
韵文述史 审视百代——论清高宗的咏史《全韵诗》被引量:1
2006年
《全韵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咏史的系列诗作,以106首诗占用全部诗韵,获取宏博周全的形式效果,其内容起自唐尧,直通本朝,评述历代君主事迹,反映了清高宗的历史政治观,体现了他意欲通过评论帝王政治和通论历史演变,为清朝后代统治者提供保守基业的经验与教训。《全韵诗》实际上是一部韵文的史籍,在清高宗进行的文化总结、思想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值得予以重视和研究。
乔治忠崔岩
关键词:咏史清高宗
论唐代科举制策试的匡时济俗功能被引量:3
2006年
唐代士人参加科举制策试或私下模拟策试,都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弊,提出应对方案。他们的参政议政资格,只要报名科考即可自动获得。皇帝在开科诏令和策试题目中每每自谦德薄才寡,坦言施政失误,国家危难,恳请考生帮助自己。官方对于时政问题从来不规定标准答案,任随考生自主思考,自由表达。这种正视现实的勇气和征集、接受意见的诚恳态度,是唐代统治阶级自强、自信的一种体现。“上下雷同,非国家之福”,是时人共识。在这种背景下,策试才能产生一定的匡时济俗功能。然而,由统治阶级举办的策试,尽管可以揭示某些表层化的社会问题,却无力解决社会顽症;再加上残酷、复杂的政治派别斗争,策试匡时济俗功能的发挥必然受到限制。
乔治忠崔岩
关键词:唐代
两部同名《民国人物碑传集》渊源考述
2021年
卞孝萱编写的《民国人物碑传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写的《民国人物碑传集》同名,二书原计划为合编,随着金毓黻与卞孝萱关系的变化而各自出版。二书不同之处颇多。金毓黻的编纂方法彰显民国学人在传统学术文化领域的近代化努力。卞孝萱所编总体上更接近传统碑传集的编纂特色。二书接续了碑传集编纂的传统,体现两位史家保存史料的自觉意识。如果不做史学史的考察,就不能对这两部书之间的渊源关系有所了解。了解把握学人之间言行的关联性,是近代中国学术的重要一环。这两部著作也为认识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崔岩朱志文
关键词:金毓黻史学史
乾隆帝咏《史》《汉》诗二题
2012年
乾隆帝雅好作诗,自称"平生结习最于诗"①,"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②。作为封建帝王,乾隆帝关注历史兴衰,故而好咏史,藉此来表达自己的史学见解。他曾援《史》、《汉》入诗,评点《史》、《汉》,议论马班,抒发史识。自乾隆十五年(1750)至五十七年(1792)的43年间,创作了咏《史记》、《汉书》诗及相关诗作达近百首。这些诗作大都由诗序。
崔岩
关键词:乾隆帝诗作封建帝王《史记》《汉书》史学
理清研究层次拓宽史学史研究
梁启超和金毓黼以史家为主进行史学史研究的范式使史学史研究的路子越走越窄。史事必凭记载,没有历史记载就没有历史学。史学史研究对象应以史书为起点。史学史的研究如能从史家为起点转变为以史书为起点的思维模式,史学史研究的前路就会...
崔岩
关键词:史家史书史学史
两部同名《民国人物碑传集》渊源及价值述考
两部同名碑传集,一为卞孝萱《民国人物碑传集》,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部在金毓黻生前所收藏抄存碑传资料基础上补充完成的《民国人物碑传集》,接续了编纂碑传集的传统,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民国史料,为研究民国以来从文...
崔岩朱志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