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学玲
-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孕母和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5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孕母与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99名30~37周孕龄的母亲和配对新生儿脐血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并采用直线相关和回归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性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分析。结果孕母血清25-(OH)D水平为(33.0±13.4)nmol/L,新生儿为(31.0±12.5)nmol/L,分别有88.8%的母亲及91.2%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50nmol/L。孕母及新生儿25-(OH)D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均P=0.000),春季最低,98.6%的孕母和99.3%的新生儿25-(OH)D水平〈50nmol/L;秋季最高,但仍有64.0%的孕母及75.0%的新生儿〈50nmol/L。除季节外,孕期钙维生素D合剂补充和蛋类摄入≥600g/周有利于提高孕母维生素D水平[25-(OH)D≥50nmol/L](OR值分别为2.3、3.4,均P=0.000)。孕母-新生儿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00),当孕母25-(OH)D水平≤25nmol/L时,则两者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及其新生儿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以春季最低;含维生素D制剂及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人可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孕母-新生儿25-(OH)D水平呈中度正相关,当孕母25-(OH)D水平≤25nmol/L时,则两者相关性不明显。
- 庄学玲竺智伟朱东波陈黎勤赵正言邵洁
- 关键词:维生素D孕妇胎血
- 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与婴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340名新生儿脐血及与其配对的9个月婴儿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脐血及婴儿血的血清25-(OH)D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时间、添加维生素D的时间、剂量、户外活动时间等资料;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χ2检验等进行新生儿脐血与婴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分析等。结果新生儿脐血和婴儿的25-(OH)D水平分别是(30.03±11.24)nmol/L、(79.05±28.96)nmol/L;92.94%的新生儿和9.71%的9个月婴儿的25-(OH)D水平低于50nmol/L,33.82%的新生儿25-(OH)D水平低于25nmol/L,9个月婴儿的25-(OH)D水平无一例低于25nmol/L。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036,P=0.504。新生儿脐血及9个月婴儿血清的25-(OH)D水平均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F分别=20.845,3.565;P分别为0.000,0.014)。维生素D水平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结论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尤其在春季。婴儿维生素D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秋季。新生儿脐血与9个月婴儿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提示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可防可控,只要合理及时的补充维生素D,即可以有效的预防。必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重视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冬春季节的孕妇(尤其是孕晚期)和新生儿以及婴儿应该多参加户外活动,特别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
- 朱东波李红玮陈子松庄学玲陈黎勤邵洁
- 关键词:维生素D脐血
- 孕晚期母血及脐血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 目的:了解孕母及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孕母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评价孕母维生素D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640例孕30-37周母血及550例脐血的血25-羟维生素D水...
- 庄学玲竺智伟赵正言邵洁
- 关键词:孕母脐血出生体重
- 孕母和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背景:
维生素D除调节钙磷代谢,与骨骼健康密切相关外,还具有其他更为广泛的骨骼外生物学效应,如调节免疫、抗肿瘤、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和防控代谢综合征等作用。由于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缺乏,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光...
- 庄学玲
- 关键词:孕母新生儿维生素D糖代谢
- 妊娠晚期维生素D水平与孕母及新生儿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维生素D水平与孕母及新生儿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通过病历记录及问卷调查收集孕母及新生儿一般情况、母孕前体质指数、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测定孕30~37周孕母血及新生儿期脐血25-羟维生素D、空腹血糖、糖化血...
- 庄学玲邵洁王秀敏赵正言
- 关键词:孕期新生儿脐血糖代谢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儿童铁缺乏症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6个月至7岁各年龄段儿童铁缺乏症的发生率;评价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在儿童铁缺乏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方法,检测浙江省杭州市502例来我院体检的6个月至7岁儿童血清sTfR、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血锌原卟啉(ZPP)。结果铁缺乏症的检出率为19.5%(98/502),其中婴儿组(≤1岁)检出率为34.7%,幼儿组(大于1岁、小于或等于3岁)19.4%,学龄前组(大于3岁、小于或等于7岁)14.0%。婴儿组铁缺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婴儿组sTfR均值(2.02±0.73 mg/L)明显高于幼儿组(1.68±0.40 mg/L)和学龄前组(1.67±0.2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fR诊断铁缺乏的界值在婴儿组为2.02 mg/L(灵敏度70.3%,特异度82.2%),幼儿组为1.85 mg/L(灵敏度71.7%,特异度86.4%),学龄前组为1.85 mg/L(灵敏度77.8%,特异度88.6%)。sTfR与SF、TIBC、TS、ZPP及MCV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107、0.276、-0.139、0.175、-0.140,P均<0.05)。结论 7岁以下儿童中,婴儿组是铁缺乏发生率最高的;婴儿组sTfR均值及其诊断铁缺乏的界值均高于其他年龄组;sTfR是诊断儿童尤其是婴儿铁缺乏症的一个较敏感指标。
- 王亚平邵洁庄学玲
- 关键词:铁缺乏症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