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恒扬

作品数:121 被引量:1,129H指数:17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9篇水稻
  • 26篇土壤
  • 22篇氮素
  • 14篇大麦
  • 12篇农业
  • 12篇作物
  • 11篇养分
  • 11篇小麦
  • 11篇耕作
  • 9篇肥力
  • 8篇土壤肥力
  • 8篇还田
  • 7篇栽培
  • 7篇秸秆
  • 7篇FACE
  • 6篇冬大麦
  • 6篇养分平衡
  • 6篇养猪
  • 6篇养猪场
  • 6篇猪场

机构

  • 100篇扬州大学
  • 1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江苏农学院
  • 9篇内蒙古民族大...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内蒙古农牧业...
  • 3篇金日成综合大...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扬州环境资源...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姜堰市农业技...
  • 1篇江都市农业局
  • 1篇灌南县农业技...
  • 1篇如皋市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资...

作者

  • 118篇庄恒扬
  • 32篇陆建飞
  • 32篇沈新平
  • 27篇黄丽芬
  • 15篇徐寿军
  • 15篇刘世平
  • 14篇曹卫星
  • 14篇陈后庆
  • 13篇杨连新
  • 12篇许如根
  • 10篇王余龙
  • 10篇孙成明
  • 9篇黄建晔
  • 8篇高威
  • 7篇董桂春
  • 7篇顾小莉
  • 7篇朱建国
  • 7篇张宝生
  • 6篇刘世平
  • 6篇杨洪建

传媒

  • 10篇农业系统科学...
  • 9篇江苏农学院学...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扬州大学学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耕作与栽培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中国稻米
  • 4篇核农学报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研究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期模拟模型检验被引量:8
2009年
为测试研究I模型BarleyGrow,采用4个生态区(南京、扬州、武汉、昆明)、10个大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资料,对BarleyGrow、YDmodel和SUCROS模型进行对比检验和评价。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确定各品种的遗传参数,提高了应用程序求算参数的精度。从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来看,BarleyGrow对不同地区、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各顶端发育和物候期预测准确而稳定,均方差RMSE在1.06~7.94d之间,而YDmodel为6.26~13.35d,SUCROS为11.22~20.28d。各参试品种对BarleyGrow中灌浆期基点温度、生理春化时间、临界日长、最短苗穗期4参数反应敏感。经改进的生理发育时间(PDT)模拟模型(BarleyGrow)对中国广大地区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大麦顶端发育和物候发育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尤其对药隔期、二裂期、毛状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模拟精度高而稳定,表现出较强的机理性以及较好的预测性。
邹薇刘铁梅姚娟潘永龙蔡剑庄恒扬郭华春曹卫星
关键词:大麦阶段发育生理发育时间
FACE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叶面积动态的影响,借助我国的稻/麦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LAI动态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模型。模型以时间为驱动因子,以水稻叶片干物重(LDMW)及比叶重(SLW)为研究对象,确立了LAI随LDMW及SLW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后水稻叶片干物重随之增加,而比叶重保持不变,因此LAI相应增加,施N量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通过不同年份试验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性。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杨洪建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FACE叶面积指数比叶重
土壤紧实度对棉花吸肥的影响被引量:7
1997年
试验在江苏农学院农场进行。供试品种为岱15,设砂、粘土不同容重盆栽。结果指出,不同土壤容重均随着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朝着容重1.3g/cm3附近自调,不同土壤和棉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与土壤自调方向一致。容重1.1g/cm3处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棉株全氮、磷和钾含量,以及主要生育阶段棉株累积吸肥量都顺着容重变大的自调方向渐降,开花前与开花后棉株吸肥比例较大,为3.5∶6.5,长势前旺后衰;而容重1.4g/cm3和1.5g/cm3处理养分供、吸量均沿着容重变小的自调方向渐升,前后期吸肥比例较小,为2∶8,弱苗迟发,花后长势虽有所转强,但仍处于弱势地位;容重1.2g/cm3和1.3g/cm3处理供、吸肥量一直稳中有升,且后期更显优势。前后期吸肥比为3∶7,形成了棉花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和后期多结铃的理想长势。因此,土壤紧实度适宜,有利于棉花吸肥与土壤供肥进程同步。
宋家祥刘世平沈新平陈后庆庄恒扬殷士学陆建飞
关键词:棉花土壤
江苏稻麦两熟制可持续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稻麦两熟是江苏的主要种植制度,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构成了江苏的可持续耕作技术体系,它们不仅改变了农田土壤环境,还影响稻麦的生长发育。通过7a不同耕作方式的连续定位试验,探讨了稻麦两熟制下的免耕、轮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
刘世平庄恒扬沈新平黄丽芬
关键词:稻麦两熟土壤耕作秸秆还田土壤肥力
文献传递
江苏省里下河洼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以江苏建湖县一农户为基地,将单一结构的粮、猪生产系统改成粮、畜、禽、鱼、沼整体协调的综合生产系统。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新系统显著提高了生产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中还给出了计算系统生物质能再利用程度的方法。
成敬生庄恒扬陈权璋卞瑞祥周琳赵小明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
有机和常规施肥模式的土壤养分特征及对不同食味型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有机栽培对稻田土壤养分及不同食味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味优高产型粳稻(南粳46和苏香粳100)和味中高产型粳稻(常农粳8号和淮香粳15号)为材料,设置有机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对多个关键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结实期和成熟期)的0~10 cm和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及不同食味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蘖期到成熟期,0~10 cm和10~20 cm土层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常规栽培<有机栽培;除成熟期外,有机栽培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各生育时期均显著大于常规栽培。有机栽培较常规栽培降低了2种食味型粳稻的穗数,降幅均为20%左右,但提高了味中高产粳稻每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60%和6.35%,并降低了味优高产粳稻每穗粒数,分别降低了2.17%和2.52%。通径分析表明,栽培方式和品种对穗数均表现为负效应,其中栽培方式影响最大,品种较栽培方式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大。另外,有机栽培显著改善了2种食味型粳稻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与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水稻有机栽培技术、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玉林徐承昱胡雪臧倩陆炫睿蒋敏庄恒扬黄丽芬
关键词: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土壤养分
淮北生土地区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在淮北生土地区 ,以镇稻 88为试验材料 ,设计不同氮、磷肥处理 ,研究其对该区水稻产量形成、群体动态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1适当增加施氮总量和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以及生育中期施磷均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增加施氮总量 ,可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 ;增加生育前期的施氮比例 ,既增加粒数又增加粒重 ;相同施氮比例 ,生育中期施用磷肥 ,可提高粒重 ;通径分析表明 ,单位面积穗数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首要因子。 2肥料运筹对水稻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较小 ;增加施氮总量和前期施氮比例 ,对拔节后群体的扩大和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的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 ;生育中期施用磷肥 。
杨连新王余龙吕贞龙黄建晔庄恒扬沈新平单玉华
关键词:生土肥料运筹水稻氮素吸收
FACE对水稻磷素累积量及含磷率影响的模拟研究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磷素动态的影响,借助目前国内唯一的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大气CO<,2>浓度高于对照200μmol-mol<'-1>的F...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FACE
文献传递
麦-稻两熟超高产的土壤养分平衡与调控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以兴化市钓鱼乡为例,研究了麦-稻两熟超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动态平衡以及调控途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超高产农田有机物归还量比高产条件下高14.22%~18.69%。超高产条件下氮、磷盈余量、钾亏缺量分别为380.0~432kg/hm2、19.15~32.78kg/hm2、99.1~174.0kg/hm2,与高产条件下比较氮、磷盈余量提高,而钾的亏缺量相近。提出了改善超高产农田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庄恒扬沈新平赵德亮陆建飞刘世平黄丽芬滕俊磊
关键词:超高产土壤肥力秸秆还田养分平衡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茎蘖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茎蘖消长的影响,借助目前我国惟一的FACE技术平台,通过不同的N肥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茎蘖消长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该模型由茎蘖增长动态和茎蘖消亡动态两部分组成,以时间为驱动因子,描述了水稻茎蘖数随移栽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常规及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水稻茎蘖的变化均有很好的拟合性。通过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孙成明庄恒扬杨连新杨洪建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王余龙
关键词:水稻茎蘖动态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