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云
-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质量恒星形成核区的特性:^(12)CO、^(13)CO和C^(18)O的谱线观测及统计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青海站的13.7米射电望远镜对河内24个与水脉泽源成协并有红外Spitzer数据的巨分子云核进行^(12)CO(J=1→0),~913)CO(J=1→0)和C^(18)O(J=1→0)的同时成图观测,平均的成图范围为8′×8′.并全部探测到了C^(18)O的谱线发射,其中11个源有较大范围(5′—8′)的C^(18)O成图,这些分子云核均观测到C^(18)O(J=1→0)谱线积分强度极大值的一半处,其余的13个源由于信噪比低或者成图范围较大等原因,没有进行如此大面积的成图观测.对样本中的11个已成图的稠密核进行了云核特性的分析并统计比较了CO与^(13)CO,^(13)CO与C^(18)O及CO与C^(18)O谱线积分强度之比(R_(12/13) R_(13/18),R_(12/18)),结果是,C^(18)O是光学薄的,可以探测到云核更加细致的结构.从核中心到边缘,3种谱线积分强度比是逐渐增加的.CO与^(13)CO的谱线积分强度比R_(12/13)的范围在2—6之间;^(13)CO与C^(18)O的比值R_(13/18)范围在4—20之间波动,中心区域其值大部分集中在6—12之间,变化范围波动不是很大;CO与C^(18)O之比R_(12/18)在13—90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加致密的云核中心该比值集中在13—50之间.
- 张丽云高煜
- 关键词: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