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交儿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病毒
  • 6篇免疫
  • 6篇杆菌
  • 5篇巨噬细胞
  • 4篇凋亡
  • 4篇细胞凋亡
  • 4篇基因
  • 4篇IFN-Γ
  • 4篇病理
  • 3篇牛分枝杆菌
  • 3篇猪瘟
  • 3篇猪戊型肝炎病...
  • 3篇小鼠
  • 3篇结核
  • 3篇极化
  • 3篇THP-1细...
  • 2篇凋亡机制
  • 2篇叠氮
  • 2篇叠氮钠

机构

  • 1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邯郸市动物疫...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大北农...

作者

  • 29篇张交儿
  • 10篇何希君
  • 8篇胡守萍
  • 8篇张卓
  • 6篇尹晓敏
  • 6篇周向梅
  • 6篇赵德明
  • 5篇刘永刚
  • 5篇蔡雪辉
  • 4篇孙斌
  • 4篇涂亚斌
  • 4篇王刚
  • 3篇仇华吉
  • 3篇姜成刚
  • 3篇刘强
  • 3篇李海
  • 2篇贾洪林
  • 2篇王桂花
  • 2篇王龙涛
  • 2篇罗玉子

传媒

  • 7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2013年中...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2年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出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2018年8月,ASF首次传入我国,随后迅速大范围蔓延,造成我国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给我国养猪业和食品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虽然目前生猪产能有较大恢复,但是ASF防控压力有增无减。2020年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ASFV变异株(基因Ⅱ型)和基因Ⅰ型弱毒株,与初期流行的毒株(基因Ⅱ型)相比,变异株潜伏期延长、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降低,难以早期发现,给猪场ASF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快速可靠的诊断技术和病原流行病学研究对ASF防控至关重要。本文对ASFV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以期为ASF流行趋势、诊断及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宋浩张丽张交儿仇华吉罗玉子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变异株
Ana-1巨噬细胞分泌ezosomes的提取及免疫鉴定
目的:为了证实Ana-1巨噬细胞是否分泌exsomes。方法:采用分级离心的方法,从Ana-1巨噬细胞培养的上清液提取exsomes。样品用醋酸双氧铀负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大小;并分别用Flotillin多克隆抗...
王桂花周向梅尹晓敏杨利锋周海云赵德明张交儿刘爱林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生物安全在养猪业的发展与应用
2024年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烈性传染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而建立科学、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阻止或减少外部病原的引入(外部生物安全)及病原在养殖场内的传播(内部生物安全)。同时,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还有助于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减少药物和疫苗的使用量。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养猪业主要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系统分析了美洲和欧洲国家生物安全措施在猪场应用的发展历程,以期为完善我国养猪业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提供借鉴。
李树稳李永锋张交儿孙元张新黄淑坚仇华吉
关键词:生物安全养猪业疾病预防
一例猪肾腺瘤的病理学诊断
动物肾腺瘤位于肾皮质,单个存在,质度坚实,颜色为棕黄色到白色不等。犬和猫的肾腺瘤直径小于2cm,但在马和牛,肿瘤直径大于6cm,并且其中心区出血坏死。肾腺瘤的切面可见肿瘤分界清楚,向外突起,仅体积较大的肿瘤可见浅色的坏死...
张交儿赵伟男何希君
关键词: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法
文献传递
猪戊型肝炎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
<正>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导致的疾病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戊型肝炎在临床上的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主要以感染青壮年为主,病死率小于1%,但是孕妇感染HEV的病死率可高达28%,特别是妊...
李海王刚张交儿何希君刘永刚姜成刚王淑杰涂亚斌蔡雪辉
关键词:病毒样颗粒发酵工艺抗原性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16SrRNA基因检测猪嗜血支原体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3年
本试验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16SrRNA基因检测猪嗜血支原体的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猪嗜血支原体16S rRNA基因(ID:U88565)设计特异引物,对哈尔滨采集病料进行PCR并克隆pMD18-T,测序所扩增的片段为411bp,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97.57%。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无交叉反应;血液基因组DNA最小检出量为0.75fg/μL。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特点,为猪嗜血支原体病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文辉强刘永刚石文达武嘉男姜成刚张交儿蔡雪辉
关键词:PCRRRNA基因
甲醛固定病理组织中结核杆菌基因分析
[目的]为结核杆菌基因多态性、进化、人结核与动物结核关系等的回顾性研究开发大量的生物学资源.[方法]本实验从长期保存于福尔马林的动物标本中提取结核杆菌基因组DNA,以IS6110插入序列设计引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物的鉴...
孙斌徐广贤刘思国张交儿赵德明
关键词:基因分析结核杆菌病理组织甲醛固定
文献传递
猪戊型肝炎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6年
为建立猪戊型肝炎病毒(SHE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SHEV基因ORF2保守区设计引物及探针,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扩增的相关系数可达0.999,在102拷贝/μL^109拷贝/μ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RNA或DNA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检出最低拷贝数为10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0%。本研究使用该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黑龙江省临床收集的131份样品(肝脏45份、粪便86份)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11.45%,其中肝脏阳性率为22.22%,粪便阳性率为5.81%。该方法的建立为SHEV的快速检出及绝对定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闫蕾涂亚斌李海张交儿王刚刘永刚陈志宝蔡雪辉
关键词:猪戊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
Ana-1巨噬细胞分泌exosomes的提取及免疫鉴定
2010年
目的:为了证实Ana-1巨噬细胞是否分泌exo-somes。方法:采用分级离心的方法,从Ana-1巨噬细胞培养的上清液提取exosomes。样品用醋酸双氧铀负染,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大小;并分别用Flotillin多克隆抗体、Tsg101单克隆抗体(mAb)、Hsp70mAb和calnexin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金标记法进行免疫鉴定。结果:电镜下可以观察到提取的exosomes平均大小为50~100nm。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exosomes表达Flotillin、Tsg101和Hsp70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45000、43000和70000,但不表达calnexin蛋白;免疫电镜分析显示ex-osomes膜表面和内部有明显的金颗粒。结论:Ana-1巨噬细胞分泌exosomes。
王桂花周向梅尹晓敏杨利锋周海云张交儿刘爱林赵德明
关键词:免疫胶体金免疫印迹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对仔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研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感染对仔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影响,本实验采用HP-PRRSV Hu N4株人工感染30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接种后的第7 d、10 d和14 d,分别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对脾脏、淋巴结和肺脏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数量进行研究,分析病毒感染后单核巨噬细胞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仔猪脾脏以及淋巴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逐渐增多,第14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结果显示,在感染HP-PRRSV的仔猪肺组织和脾组织中出现大量巨噬细胞的增殖。脾组织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结果显示PRRSV出现在巨噬细胞中,表明脾脏巨噬细胞是HP-PRRSV的主要靶细胞,并且诱导脾中巨噬细胞的增生。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宿主感染HP-PRRSV的天然免疫反应及阐明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易儒陈立思胡守萍张交儿张卓刘强王龙涛何希君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