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进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寻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为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规定的医院临床微生物学操作规则进行标本的留取、送检、接种、培养,对培养分离所得的病原菌用常规操作方法进行鉴定;对387株KPN采用K-B法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数据按照CLSI的最新折点判断;采用WHONET 5.5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387株KPN检出率最高的样本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4.8%和15.0%;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171株,检出率44.2%;KPN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高,达63.3%,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40.0%,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0%,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即使是基层医院的流行菌株同样存在耐药性不断升高的现象,因此,各级医院应切实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合理用药,扭转细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现象。
- 张前进孙德明谢志强邹义春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医院感染
- 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控制泌尿道感染提供选择药物的参考依据。方法标本取材、细菌培养与鉴定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技术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规定的K-B法进行操作,结果评价遵照CLSI 2011-2012年新折点进行;试验过程实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程室内质量控制。结果 244株泌尿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共129株,占52.9%;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抗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高,>60.0%;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但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均100.0%的敏感;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71株,检出率为44.4%;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10株,检出率为41.7%。结论老年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因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异,建议临床医师通过病原学检测手段,根据药敏数据选择敏感性强、不良反应小的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达到提高临床治愈率的目的。
- 孙德明张前进谢志强邹义春
- 关键词: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尿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治疗医院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患者感染的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细菌感染标本的无菌取材、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种型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和最新折点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软件分析。结果 338株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3.0%和20.7%;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好发年龄>70岁,占86.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9株,检出率为8.6%。结论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概率很高,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上升,检验科应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临床科室联手,加强跟踪监测措施,以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
- 张前进孙德明谢志强邹义春
- 关键词: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耐药性
-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与控制铜绿假单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8月住院患者脓汁标本中分离的120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
- 孙德明张前进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药物敏感试验
- 文献传递
-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了解3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针对性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统计蕲春县两所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培养出的367株PAE临床流行株在各类感染性标本中的构成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药敏试验和数据评价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数据处理采用WHONET5.4-5.5软件分析。结果 367株PAE高检出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分泌物,检出率分别为60.5%、20.4%、9.0%;3年耐亚胺培南PA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9.6%、14.1%;3年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均>66.0%;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而耐药率<15.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3年调查两所医院内流行的PAE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增长态势,因此,跟踪监测PAE的耐药性变化,强制性进行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对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孙德明张前进谢志强邹义春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