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

作品数:56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0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土壤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7篇遥感
  • 7篇气候
  • 6篇积雪
  • 5篇遥感监测
  • 5篇气候变化
  • 4篇遥感和GIS
  • 4篇土壤侵蚀
  • 4篇土壤温度
  • 4篇气温
  • 4篇温度
  • 4篇牧草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太阳能
  • 3篇土壤湿度
  • 3篇青海湖流域
  • 3篇降水

机构

  • 44篇青海省气象科...
  • 13篇青海师范大学
  • 10篇青海省防灾减...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青海省气象科...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青海盐湖镁业...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青海省雷电灾...
  • 1篇青海省人工影...

作者

  • 56篇张娟
  • 12篇肖建设
  • 11篇徐维新
  • 10篇周秉荣
  • 10篇校瑞香
  • 9篇李甫
  • 8篇沙占江
  • 8篇李凤霞
  • 7篇颜亮东
  • 6篇苏文将
  • 6篇王静慧
  • 5篇祁栋林
  • 5篇李晓东
  • 4篇伏洋
  • 4篇祁永发
  • 3篇赵慧芳
  • 3篇陈国茜
  • 3篇严应存
  • 3篇王力
  • 3篇肖宏斌

传媒

  • 4篇青海气象
  • 3篇冰川冻土
  • 3篇高原气象
  • 3篇青海科技
  • 3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青海环境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盐湖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晁红艳张娟陈海莲余振邦
关键词:极端降水降水强度贡献率
1971-2010年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湿度对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分析表明,多雨年与少雨年可降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可降水量与多雨、少雨年并无直接关系。降水量的多少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交换及降水转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娟肖宏斌徐维新祁栋林李晓东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
基于PROSAIL模型的高寒冬季枯草关键参数阈值率定被引量:4
2022年
冬季牧草即枯草的存量是生态补偿计算与畜牧生产科学管理的关键基础,而对青藏高原枯草关键参数认识的不足,直接限制了高寒冬季枯草监测研究与应用发展。PROSAIL是一种光学辐射传输模型,它可以定量描述植被参数与冠层反射率的关系。利用最新版本PROSAIL模型,结合野外实测的枯草光谱及叶面积、叶绿素等10个性状参数数据,模拟生成了15 000组潜在的枯草光谱数据序列。通过冬、夏实测枯草与绿草样方的反射光谱特征分析,揭示了枯草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与绿草的显著差异性,描述了青藏高原冬季枯草在400~1 300 nm波段近似线性的独特光谱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红光与绿光波段差值为依据的鲜/枯草光谱区分方法,并据此实现了15 000组模拟光谱中枯草光谱的初级与二级筛选,建立了枯草模拟光谱数据序列集。该模拟光谱数据序列集与实测光谱在400~2 500 nm全波段明显相关,所有模拟谱线R^(2)均在0.904~0.994之间,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高寒冬季枯草的反射率光谱。进一步采用EFAST方法,对枯草模拟光谱数据序列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识别出棕色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叶片结构、热点5个对枯草光谱变化不敏感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枯草敏感参数阈值区间。最终,以99%置信区间为标准、余弦距离为评价函数,OFAT方式再次运行模型,界定了枯草敏感的参数阈值:叶面积指数阈值区间为0.2~0.89、叶绿素含量为0~1.29μg·cm^(-2)、平均叶倾角为11°~90°、等效水厚度为0.000 1~0.005 cm、干物质含量为0.008~0.05 g·cm^(-2)。通过对10个枯草性状参数及其取值区间的率定,提出了枯草光谱关键参数数值区间参考表,为提高对高寒冬季枯草性状特征的科学认识及探究遥感反演应用技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数据。
梁好徐维新段旭辉张娟代娜肖强智王淇玉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温湿特征与动态过程对比分析——以玉树为例
在青藏高原腹地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高寒草甸草场设立野外试验场,进行土壤温、湿野外动态监测。利用野外每10min温湿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及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巴塘高寒草甸日、季、年土壤温湿变化状况...
张娟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动态过程
文献传递
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禾本科牧草生育期变化特征被引量:20
2014年
利用1988—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5个站点牧草生育期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代表性牧草返青、开花、黄枯期及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了气温和降水对牧草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牧草生育期北部推迟南部提前的特征明显。南部的三江源区域返青、开花与黄枯期总体呈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曲麻莱羊茅返青期提前的倾向率达到-4 d/10 a,开花期为-13 d/10 a,黄枯期达到-9 d/10 a,且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北部环青海湖区域的海北西北针茅生育期则表现出一定的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北部地区延长,而南部除甘德(垂穗披碱草)外均呈明显缩短趋势。近20 a黄枯期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返青期,使得生长季长度的变化更多地受黄枯期变化的影响。1月和3月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返青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气温增高返青提前。开花期南北差异明显,北部与同期气温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南部则主要与开花前2—3个月的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增多大部地区开花期提前。此外,降水也是各地牧草黄枯的主要影响因子。
徐维新辛元春张娟校瑞香王晓明
关键词:物候禾本科牧草青藏高原气候变化
2005年青海省天然草地牧草长势监测与评价被引量:8
2006年
根据青海省气象局在全省设立的具有代表性的22个牧草生态监测点从5月~9月份的监测数据,并结合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对2005年青海省天然牧草长势进行了动态的监测与评价。根据8月下旬大部分牧业区牧草地上生物量处于峰值期的地面监测,22个监测点的围栏内处于自然生长未被牲畜踩食状态的牧草与2003—2004年相比,平均产量增加了780kg/hm^2,增加幅度为23.8%,牧草高度平均增加了4.7cm,覆盖度增加了2.5%。尤其是环青海湖牧区牧草长势最好,平均产量增加了110%,平均高度增加了19cm,覆盖度增加了12.0%。全省大部分牧业区的牧草产量迭到丰年标准。监测与评价结果可为青海省的政府和畜牧生产部门对牧业区的越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伏洋肖建设苏文将校瑞香张娟王黎俊
关键词:牧草长势
VB和Surfer实现气象等值线的自动绘图被引量:12
2008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VB环境下利用程序控制Surfer软件,自动绘图气象等值线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客户和服务器程序的无缝链接,为开发等值线绘图软件提供了一种简捷、高效的途径。
张娟周秉荣苏献锋
关键词:VBSURFER
近20年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1992、2002、2008年三个时相TM数字遥感影像和1:10万地形图数据,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冰川面积,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地区冰川变化问题。结果表明:各拉丹东地区总冰川面积自1992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面积由1992年的931.59km2减少至2002年的927.66km2,至2008年时缩减至915.13km2。1992~2008年冰川面积共减少了16.46km2,年平均递减约1.03km2,总面积减少约1.77%。2002-2008年总面积下降约1.35%,约为1969-2000年的31a间冰川消融面积的80%,表明近二十年青藏高原腹地冰川退缩速率明显加快。进一步分析发现,面积较小的冰川其消融或退缩速度更快,面积较大的则相对较为缓慢。在总体退缩趋势下,2号冰川末端部分地区2002年出现了增长趋势,其变化趋势表现为:退缩-短暂前进-退缩。对影响冰川变化气候因子分析表明,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地区升温所引起的气候变暖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地区冰川加速消融的根本原因,气候显著变暖冰川明显退缩。
张娟徐维新肖建设赵慧芳
关键词:冰川青藏高原遥感气候变化
青海湖水位变化成因分析及其未来趋势预估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水位变化更是青藏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和调节器。利用1961—2020年下社水文站水位观测资料分析青海湖水位变化特征,基于青海湖流域气象观测资料揭示其水位变化成因,并结合水位回升期气象影响因素及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对青海湖2021—2050年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旨在为湖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主要结论,(1)1961—2020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为3194.36 m。1961—2004年青海湖年平均水位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变化率为0.76 m/10 a。从2005年开始,青海湖年平均水位止跌回升,上升变化率为2.01 m/10 a,2020年平均水位达3196.34 m。(2)青海湖水位变化主要受气候干湿交替因素控制,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因素,2005年以来水位持续上升主要取决于全球增暖情形下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同时增加。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也起着一定作用。此外,人类积极的环境保护活动对青海湖水位上升也十分有利。(3)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下,预测2021—2050年青海湖水位呈持续增加趋势,其中2021—2030年增加1.63 m,2031—2040年增加1.86 m,2041—2050年增加2.02 m。2041年青海湖水位将达到3200.0 m,2050年将达到3201.85 m。
周丹张娟罗静郭广李宝华
关键词:水位变化气候变化
利用FY-3数据建立青海高原干旱监测、评估服务系统
张娟李凤霞徐维新肖建设苏献锋
围绕研究成果的业务化应用目标,充分考虑国内已有的各种模型,筛选成熟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优化.综合分析同期和前期气温、降水、云量等影响青海高原干旱的各种因素,发挥FY-3a卫星数据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适中空间分辨率...
关键词:
关键词:灾害监测生态环境建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