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引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栽培
  • 3篇香菇
  • 3篇金针菇
  • 2篇多态性
  • 2篇选育
  • 2篇育种
  • 2篇杂交
  • 2篇食用
  • 2篇食用菌
  • 2篇品种选育
  • 2篇菌种
  • 2篇DNA
  • 1篇多态
  • 1篇性状
  • 1篇有性繁殖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研究
  • 1篇栽培种
  • 1篇蒸馏水

机构

  • 1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郑州轻工学院

作者

  • 12篇张引芳
  • 3篇王镭
  • 2篇陈春涛
  • 1篇杨新美
  • 1篇章炉军
  • 1篇杨慧
  • 1篇尚晓冬
  • 1篇李巧珍
  • 1篇徐珍
  • 1篇王瑞娟
  • 1篇谭琦
  • 1篇朱兰宝
  • 1篇宋春艳
  • 1篇张丹
  • 1篇于海龙

传媒

  • 4篇食用菌
  • 4篇食用菌学报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蟹味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被引量:12
1992年
蟹味菇又称玉蕈、真姬菇,学名Hypsizygus mar-moreus,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菇科、离褶伞族、玉蕈属。蟹味菇菇形怡人,质地脆嫩,因具有独特的蟹鲜味而赋之其名。营养分析表明,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金针菇,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测定的17种氨基酸总量的60%以上。蟹味菇的子实体形态和风味极似野生的(Lyophyllum shimeji),因野生的味道极为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所以从1973年开始,日本菇农将栽培的蟹味菇叫作供应市场,业已成为日本第五大宗食用菌。蟹味菇可鲜销或盐渍,是一个具有出口创汇前途的食用菌新品种。
张引芳王镭张婤
关键词:蟹味菇生物学栽培
柳松菇的遗传生活史及品种选育被引量:6
1995年
对我国现栽柳松菇菌种遗传特征及生活史的研究发现,该菇由菌丝生长的营养生长阶段进入原基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阶段,可产生正常的子实体。电镜观察可见成熟的担子上着生双孢担孢子,单个担孢子遇适宜条件萌发形成有锁状联合的菌丝体,并自交可孕,基于柳松菇具有次级同宗结合菌的单孢可育特征,我们采用单孢分离方法进行品种选育,获得了出菇菇丛密、菇数多、产量高的单孢菌株。
张引芳张婤王镭
关键词:有性繁殖选育柳松菇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及应用被引量:1
1989年
所谓繁殖,指的是某种生物具有其种的全部典型性征的新个体形成。繁殖包括有性、无性和准性三种方式。有性繁殖以性亲和的两个细胞核融合为特征;而无性繁殖则不包括细胞核、性细胞和性器官的结合;准性繁殖为发生核融合不经减数分裂而发生重组的一种繁殖。
张引芳
关键词:食用菌繁殖栽培育种
应用RAPD方法鉴别香菇菌株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5
1994年
作者采用单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Operon公司产品)PCR扩增香菇的多态性DNA。测试的7个引物均能扩增15个香菇菌株的DNA,扩增位点为12~19个,DNA片段大小为0.34kp~2.52kp。除菌株ATCC 28759和ATCC 28760所有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均相同外,其余13个菌株都有其独特的DNA谱带。结果表明,RAPD方法可用于鉴别香菇菌株间的差异,在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张引芳法朗西斯.莫林娜
关键词:香菇DNA多态性RAPD
蘑菇春季栽培研究初报
1985年
我国大面积栽培蘑菇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一直是一年种植一次,从秋季播种至第二年初夏结束,生产周期达9个月之久,年平均单产1斤/尺~2左右,其中春菇产量始终徘徊在0.2斤/尺~2左右。春菇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春菇菌丝趋于衰老,培养料养分大量消耗,病虫杂菌危害加剧,以及培养料内菌丝体代谢物累积等不利影响。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菇房设备的利用率,增加蘑菇年产量。
魏润黔张引芳
关键词:蘑菇发菌春季栽培培养料
香菇栽培种线粒体DNA和核糖体DNA多态性研究初探被引量:11
1997年
本文应用RFLP技术研究了10个香菇主栽品种的线粒体DNA(mtDNA)和核糖体DNA(rDNA)的部分小区段,利用PCR技术扩增了rDNA5.8+ITS区段及mtDNA的小区段,分析这些片段的限制性酸切图谱,并进行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估算。结果显示:菌株间的rDNA在5.8+ITS区段差异很小,表明同一种内菌株间的rDNA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不同菌株间未检出mtDNA的差异,表明菌株间在所研究的区段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
陈春涛张引芳姚占芳周文丽
关键词:香菇栽培种核糖体DNA线粒体DNA多态性
RFLP在鳞翅目蛹虫草菌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应用RFLP技术鉴别两未知菌株S1001和S1002是否系鳞翅目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caris)。试验以ITSl,TTS4为引物,PCR扩增rDNA的5.8S+ITS区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DNA的RFLP图谱,并同ATCC模式菌株的RFLP图谱相比较。结果表明:三个作为对照的ATC菌株具相同的RFLP图谱,而两待鉴定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且明显不同于ATCC模式菌株,从而证明,两待鉴菌株与ATCC菌株之间在rDNA区域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故推断两待鉴定菌株不隶属于鳞翅目蛹虫草菌。
张引芳法朗西斯.莫林娜
关键词:虫草菌菌株鳞翅目
金针菇粉孢子在杂交育种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利用粉孢子进行品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证明:粉孢子与粉孢子、粉孢子与担孢子间的杂交组合在菌丝生长速度、结实能力、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与常规的担孢子与担孢子间交配无显著差异。因为从双核菌丝体获取无性粉孢子与从子实体获取有性担孢子比较,有简便、快速等优点,故建议在金针菇杂交育种中优先采用粉孢子作为杂交材料。
张引芳朱兰宝杨新美
关键词:粉孢子杂交金针菇
工厂化金针菇系列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尚晓冬谭琦王瑞娟张丹黄志勇徐珍刘建雨赵明文于海龙张引芳宋春艳章炉军杨慧李巧珍胡卫红
该项目属食用菌领域。 中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起源于上海,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厂化品种,产量占全球80%以上。但中国金针菇产业却“大而不强”,支撑产业的核心品种及其知识产权一直...
关键词:
关键词:金针菇品种选育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6
1996年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张引芳陈春涛
关键词:DNA香菇菌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