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Abhd2基因与肺气肿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的小鼠肺气肿模型研究Abhd2基因与肺气肿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生后6月龄,12月龄的Abhd2基因敲除纯合子和野生型鼠各5只。断髓法处死小鼠,取全肺,提取肺总RNA,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肺总RNA纯度并计算其浓度。PCR扩增产物行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线凝胶扫描仪观察拍照,存入IDKadak成像分析系统,分别读取肺气肿的相关因子和相应β-actin光密度值。电泳带密度运用ImageJ软件通过光密度测定法定量分析,比值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12个月龄Abhd2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与野生型对照比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12、13、14、组织蛋白酶B、K、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氧化剂与抗氧化剂的mRNA表达水平未见异常,Abhd2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与野生型对照小鼠比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l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表达明显增高。结论:Abhd2基因敲除小鼠通过肺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增多、致炎细胞因子表达过多、蛋白酶基因表达过强与抗蛋白酶抑制剂表达降低以及异常增多的细胞凋亡,自发形成了肺气肿,且渐进性进展,而且肺气肿发生、发展过程与人类是相似的;因此它们对于人类肺气肿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梁蕊金寿德张新刘立杰荣海芳
- 关键词:肺气肿发病机制
- 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53例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以及不同大小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息肉患者血清TC、TG和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右半结肠组,体重超重者(BMI≥24 kg/m2)结肠息肉发生率较BMI正常者高,息肉大于1 cm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息肉小于1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肥胖及男性是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高危因素,而息肉大小、部位均与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密切有关。
- 刘雷张新王瑞峰凌霄华庄丽维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高脂血症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非小细胞肺癌病情、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笔者医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运用免疫组化分析HIF-1α和Ang-2在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析、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中的阳性率;对比HI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VEGF、VEGFR2、Ang-2阳性率;对比HIF-1α阳性组和HIF-1α阴性组患者治疗1年转移+复发率、死亡率,分析HIF-1α、VEGF、VEGFR2、Ang-2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良预后(转移=死亡+复发)的关系,统计HIF-1α阳性组和HIF-1α阴性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结果①Ang-2以及TNMⅢ期高阳性率均出现在TNM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分化程度的患者中,P<0.05。②HIF-1α阳性组VEGF阳性率为97.45%、VEGFR2阳性率为78.08%,均较HIF-1α阴性组VEGF阳性率(51.85%)、VEGFR2阴性率(48.15%)高,P<0.05。HIF-1α阳性组Ang-2阳性率为72.60%,HIF-1α阴性组Ang-2阳性率为33.33%,P<0.05。③HIF-1α阳性组转移+复发率为17.34%,HIF-1α阴性组转移+复发率为5%;死亡患者中HIF-1α阳性组患者占比为66.78%(4/6),HIF-α阴性组患者占比为33%,P<0.05。④HIF-1α阳性、VEGF阳性、VEGFR2阳性、Ang-2阳性是非小细胞肺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⑤HIF-1α阳性表达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11.23±2.54个月,HIF-1α阴性表达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1.23±5.98个月,P<0.05。结论HIF-1α主要在TNMⅢ、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灶组织中成阳性。其阳性表达与VEGF、VEGFR2、Ang有关,即HIF-1α可能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此四个指标均提示不良预后几率增高,HIF-1α阳性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对HIF-α阴性者短,临床可通过联合HIF-1和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评估预后。
- 王宝财金寿德张新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长因子预后缺氧诱导因子-1Α
- 早期吸入不同浓度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重构的干预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早期吸入不同浓度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干预情况。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对照组8只,B卵蛋白(OVA)致哮喘组8只,C卵蛋白致哮喘后吸入低浓度布地奈德治疗组8只,D卵蛋白致哮喘后吸入高浓度布地奈德治疗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数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各组大鼠行肺组织切片HE染色,再行胶原染色、免疫组化NGF、TGF-β1染色,借助计算机图象分析软件测量单位气道面积炎性细胞数目,基底膜周径(Pbm)、平滑肌面积(WAm)、气道内壁面积(WAi)、胶原面积(Wcol),NGF及TGF-β1阳性信号积分吸光度。结果:B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细胞分类及TNF-α、ET-1水平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NGF及TGF-β1的表达、气道壁炎性细胞计数、气道内壁面积、平滑肌面积、胶原面积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与B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及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吸入不同浓度的布地奈德均可明显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高浓度较低浓度对气道炎症和气道重构的影响更明显。
- 梁蕊金寿德邵玉霞张新刘立杰荣海芳
-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布地奈德
- 血清β2-MG和Scc联合检测对肺鳞癌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Scc、β2-MG对肺鳞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组,实验组为肺鳞癌组,对照组为良性肺病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2-MG、Scc,测定值用t检验,率比较用卡方检验。二者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敏感性:β2-MG高于Scc(P<0.05),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特异性:Scc高于β2-MG和联合检测(P<0.05),β2-MG与联合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准确性:β2-MG高于Scc(P<0.05),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Scc和β2-MG无相关性。β2-MG血清浓度达到正常范围上限六倍时,累计频率为92.20%。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β2-MG肺鳞癌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Scc,Scc和β2-MG无相关性。
- 刘磊刘彬梁蕊陈勐朱例例张新刘博
- 关键词:肺鳞癌肿瘤标记物SCCΒ2-MG
-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六种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血清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探讨六种微量元素与COPD的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COPD患者和非COPD患者血清样品各46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COPD病例组的钙、铁、锰、锌的含量显著低于非COPD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21、2.084、-5.208、9.141,P<0.05),而铜的含量显著高于非COPD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9,P<0.05),两组之间银元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4,P>0.05)。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钙、铁、锰、锌元素含量有所减少,铜元素含量增加,提示COPD患者血清内的微量元素代谢存在一定异常,与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张新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