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 作品数:5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的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分析目前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认识。方法报道1例长期随访病例的治疗情况,结合文献报道的16例,分析在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结果17例中,有12例报道用甲硝唑治疗临床观察提示有效,但有2例长期随访的病例提示甲硝唑类药物及其他抗原虫药物治疗无效。4例有支气管哮喘发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缓解症状。经支气管镜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结论虽然甲硝唑治疗支气管蠊缨滴虫感染的药理作用机制不明,长期观察也有无效病例,但首次治疗仍应作为首选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变态反应,可适量使用。
- 姚国忠曾力强张波迟维维常正山
- 关键词:蠊缨滴虫超鞭毛虫肺部感染药物治疗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8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武警部队上海总队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2例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临床资料,结合1993—2006年文献报道的13例共1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2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重症哮喘,反复夜间发作咳嗽、胸闷、气喘,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叶支气管狭窄、黏膜充血水肿;1例表现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迁延不愈,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伴低热,胸部X线片、CT示双肺多个叶段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支气管管腔内可见白色坏死样物。2例均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检验后明确诊断。(2)文献报道的13例均经病原学检查并由寄生虫病专家鉴定,诊断依据确凿。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64.3%)和咳嗽、咳痰(71.4%),半数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多,X线胸片及胸部CT影像以肺炎样改变多见(占摄片数83.3%),慢性患者可表现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痰液和经支气管镜检查采集标本,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的方法。结论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为新发感染性疾病,感染人体的蠊缨滴虫的宿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尚不清楚,治疗亦需进一步研究。
- 姚国忠曾力强张波常正山
- 关键词:蠊缨滴虫超鞭毛虫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的致病机制探讨: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8
- 2008年
- 姚国忠张波迟维维
- 关键词:肺疾病蠊缨滴虫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病原体特征和检查方法被引量:14
- 2008年
- 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属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Hypermastigida)、缨滴虫亚目(Lophomonadina)、缨滴虫科(Lophomonadae)、缨滴虫属(Lophomonas)、蠊缨滴虫(LBlattarum),通常寄生于白蚁、蜚蠊(蟑螂)的肠道。国内1993年报道第1例人呼吸道蠊缨滴虫感染,经检索国外未有人体感染的报道,现结合武警部队上海总队医院2例和文献资料,分析其病原特点和诊断方法。
- 姚国忠曾力强曹广亚常正山张波卓海瑛杨海玲
- 关键词:滴虫病病原体支气管寄生原虫蠊缨滴虫超鞭毛虫
- 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支气管镜下表现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肺蠊缨滴虫感染病变在支气管镜下表现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慢性感染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情况,复习在1993~2007年报道的16例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情况,分析支气管镜检查特点。结果17例中有12例是经支气管镜检查取样后明确诊断,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有支气管狭窄或闭塞,黏膜粗糙充血肿胀以及支气管管腔内可见"污浊物"、"脓性物"或"痰栓样物",管腔内的这种"痰栓样物"主要是由蠊缨滴虫虫体组成。周围黏膜组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有一定提示作用。显微镜下找到蠊缨滴虫是诊断依据。结论支气管镜检查能提高蠊缨滴虫的检出率,支气管镜下"痰栓样物"是蠊缨滴虫在支气管腔内生长形成,对临床检验有提示作用。
- 姚国忠曾力强张波
-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蠊缨滴虫超鞭毛虫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