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作品数:47 被引量:31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临床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NK/T-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皮肤EN-NK/T-NT进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以及EB(Ebstein-Barr)病毒(EBV)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γ基因PCR重排检测。结果:2例患者发病均表现为皮肤症状,双下肢皮肤多发浸润性红斑伴溃疡,无中面部症状。组织病理均示中至大型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和皮下组织,肿瘤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胞质中等量,可见血管壁浸润,凋亡及坏死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ε、CD56、细胞毒蛋白、表达于T细胞的T-box(T-bet)及erythroblastosis virus E26oncogene homolog(ETS)-1阳性,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例1阴性、例2阳性;EBV强阳性;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呈胚系构型。结论:原发皮肤EN-NK/T-NT与原发鼻EN-NK/T-NT组织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点一致,其发生与发展转归值得深入研究。 张爽 阿迪拉.斯依提 农琳 李阳 涂平 陈喜雪 朱学骏 李挺关键词:皮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8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收集187例IDP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目前认可的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Page等和Tavasso1i的诊断标准,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53例行CD10、p63、CK14、CK5/6、CK7、乳珠蛋门-1(MGBI)及p53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析。结果187例IDPN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IDPMa)128例,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A—IDPMa)1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a)43例。IDPN在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以及继发病变等,这些使病灶呈现异常复杂的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肌上皮标记(CD10和p63)染色在IDPMa、A—IDPMa及IDPCa的表达依次减少,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基底型角蛋白(CK5/6和CK14)染色显示良性病变的表达呈镶嵌状阳性表达,在A—IDPMa的不典型区和IDPCa中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如,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腺腔上皮标志物CK7染色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GB1在IDPCa组染色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2和0.007),p53染色各组均呈阴性。结论IDPN是一组组织学改变复杂的疾病,应注意其诊断标准的掌握。肌上皮、基底型角蛋白和腺腔上皮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该组复杂病变中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张虹 熊焰 张爽 张莹 王韫宏 李挺关键词: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探索早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CK5/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9年至202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中心、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经病理学检测明确为非转移性TNBC患者452例,分析其CK5/6表达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2.9岁(21~88岁),总体CK5/6阳性率为65.3%,临床分期早、组织学分级高和Ki67表达水平高是CK5/6表达水平高的影响因素。CK5/6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无事件生存(EFS)时间和乳腺癌特异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相关性,CK5/6阳性者的pCR率为27.5%,3年、5年EFS率分别为86.1%和84.1%;3年、5年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率分别为94.3%和91.1%。在应用铂类新辅助化疗的人群中,CK5/6阳性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乳腺癌特异生存率有更高趋势。结论CK5/6是TNBC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增殖能力相关,与生存预后无明确相关性。CK5/6阳性可能与含铂类化疗获益相关。 杨凡 张虹 李嘉颐 辛灵 向泓雨 刘倩 程元甲 叶京明 段学宁 刘荫华 徐玲 张爽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新辅助化疗 铂类化疗 随访研究 伴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扩增乳腺癌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评估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chromosome 17 centromere locus,CEP17)扩增的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评估及其意义。方法:218例浸润性乳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基因状态。结果:218例中,发现2例FISH检测有CEP17扩增:(1)病例1 HER2信号呈点状分布,平均2.6个/细胞核,CEP17信号呈簇状或多点状分布,HER2/CEP17比值远低于阳性标准,评估为HER2基因未扩增,伴CEP17扩增;(2)病例2 HER2信号呈多点状分布,平均6.8个/细胞核,CEP17信号呈多点状分布,平均5.9个/细胞核,评估为HER2基因扩增,伴CEP17扩增。两例IHC HER2蛋白表达均为2+。结论:乳腺癌CEP17扩增发生率低,可伴随或不伴随HER2扩增;当FISH显示CEP17扩增时,评估HER2信号绝对拷贝数尤为重要,并综合HER2/CEP17比值以及蛋白表达水平进行HER2状态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靶向用药提供尽可能准确的信息。 张爽 王颖 郭郑旻 张虹 徐玲 刘荫华 李挺关键词:乳腺肿瘤 基因,ERBB-2 着丝粒 皮肤非朗格汉斯树突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个新病种? 2008年 患者男,57岁,全身斑块进行性增多7年,面部、躯干和四肢多发大小不等红色结节和浸润性斑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全层弥漫散在分布的多形性肿瘤细胞,呈低密度增生状态。部分可见细胞突起,使细胞呈多角状。免疫组化CD45、FXIIIa、CD14、MHC-Ⅱ、CD68、溶菌酶阳性,并有细胞外间质表达,CD1a、S-100阴性。电镜下细胞突起,核形不规则,胞质及基质中弥漫分布膜包绕低密度囊泡结构,无Birbeck颗粒。本例为一种罕见的皮肤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呈惰性侵袭性经过,可能起源于不成熟的真皮树突细胞。 农琳 赵邑 任雅丽 涂平 熊焰 张爽 朱学骏 李挺关键词:皮肤 树突细胞 组织细胞增多症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microRNA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通过分析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肿瘤组织中microRNA( mi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分子改变特征。方法 对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和1例炎性鼻黏膜组织应用TaqMan低密度芯片分析665种miRNA的表达差异,发现95种miRNA存在变化。结合文献复习和数据库检索,从其中筛选差异明显、重要的8种miRNA。应用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一步对15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与3例炎性鼻黏膜组织验证这8种mi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8种miRNA验证结果与表达谱结果对比表达趋势一致,经统计学处理,其中3种重要miRNA[miR-223和miR-886-3p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组织中表达上调,miR-34c-5p表达下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0和0.017)。结论 造血系分化发育、细胞增殖凋亡有关的miRNA:miR-223、886-3p和34c-5p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表达有明显异常,其是否参与肿瘤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及其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遆红娟 农琳 王微 张爽 李挺关键词:微RNAS 聚合酶链反应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实施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病例。10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进入本研究,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70岁,中位年龄53岁。新辅助治疗方案均为紫杉类+铂类联合曲妥珠单抗,疗程完毕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pCR定义为乳腺原发病灶及腋窝淋巴结无浸润性肿瘤残留,总体pCR率为37.6%(38/101)。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治疗前临床病理因素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χ^2=14.981,P=0.000)、激素受体状态(χ^2=9.513,P=0.002)及组织学分级(χ^2=4.005,P=0.045)与pCR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阳性(OR=4.74,95%CI:1.87-12.01,P=0.001)和激素受体状态阴性(OR=3.28,95%CI:1.31~8.20,P=0.011)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达阳性和激素受体状态阴性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世伟 徐玲 张虹 张爽 李挺 段学宁 刘荫华关键词:乳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统计学 具有上皮样细胞及黏液性特点的子宫平滑肌肿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2010年 多囊性间皮瘤是一发病机制不明、罕见的间皮源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指标,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本文报道3例多囊性腹膜间皮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柳妍 王美玲 张爽 张虹 董颖关键词:平滑肌肿瘤 上皮样 黏液样 565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发病率,并进行预后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2003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癌分类,对1998~2001年经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5例原发乳腺癌重新进行组织学分析,并利用NPI值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565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2.86岁,79.3%的患者年龄位于40~69岁,小于40岁占11.3%。临床分期0、Ⅰ、Ⅱ、Ⅲ、Ⅳ期分别占5.3%、27.1%、55.0%、11.3%、1.2%。导管原位癌30例(5.3%),浸润癌535例(94.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432例,占76.5%,位居首位。混合型癌31例(5.5%),黏液癌23例(4.1%),浸润性小叶癌22例(3.9%),浸润性筛状癌13例(2.3%),其他14例(2.5%)。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2.4%。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76%和84.1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临床分期与10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呈负相关(P均<0.01)。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PI值与10年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1),组织学分级(P=0.0271)和淋巴结分期(P<0.001)与无瘤生存率负相关。结论:该院经治乳腺癌年轻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欧美,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率低于欧美国家,与亚洲其他国家接近。肿瘤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分期、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尤其是NPI值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严格鉴别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尹洪芳 李挺 张虹 张爽 赵建新 刘荫华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 乳腺癌 病理学 正确认识AJCC第8版乳腺癌预后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2016年11月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官方网站公布消息,第8版癌症分期系统将于2018年1月1日在全球启动执行[1].在基础研究结论和大数据总结的基础上,乳腺癌分期系统首次提出采用解剖学分期与预后分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成为本次系统更新最重要的亮点,正确认识预后分期系统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价值,有助于实现个体化医疗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转变. 刘荫华 周斌 辛灵 张爽 叶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