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玙
-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和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中椎体骨折的原因,总结临床结果,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斜外侧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出现椎体骨折的8例病例资料。8例均为女性,年龄50~81岁,平均66.4岁;腰椎退行性病变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2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2例T值>-1 SD,2例T值-1~-2.5 SD,4例T值<-2.5 SD;单节段融合5例,双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4例。术后影像检查均提示椎体骨折,且均为单椎体骨折。表现为融合节段上椎体右下缘骨折2例,融合节段下椎体骨折6例;合并终板损伤且融合器部分嵌入椎体6例。3例Stand-alone OLIF病例给予后路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另1例Stand-alone OLIF病例和4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病例未予特殊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5例与再次手术的3例均未出现切口皮肤坏死或切口感染,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8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的4~8分(平均6.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3分(平均1.7分),腰痛明显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由术前的39.7%~52.4%(平均40.2%)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7.9%~11.2%(平均9.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发生椎体骨折节段的融合器均出现明显沉降,融合器无横向移位。椎体骨折节段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7~9.2 mm(平均8.1 mm)恢复至术后的10.5~12.8 mm(平均11.2 mm),术后与术前比较改善率为37.98%;末次随访时为8.4~10.9 mm(平均9.3 mm),与术后比较丢失率为16.71%;说明腰椎融合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获得明显的恢复,而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椎
- 曾忠友赵兴张玙陈平泉俞伟宋永兴范顺武裴斐范时洋宋国浩王海峰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再手术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在退变人终板软骨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通过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在正常和退变人终板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终板软骨退变进程中的作用。方法获取44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废弃终板软骨组织,其中颈椎外伤8例定义为正常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定义为退变组(CDD),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正常组和退变组中HDAC4表达,Real-time PCR检测两组软骨表型基因蛋白聚糖(AGN)、Ⅱ型胶原蛋白(COLⅡ)、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和Ⅹ型胶原蛋白(COLⅩ)表达,比较退变组中HDAC4与各软骨表型基因之间相关性。结果退变组HDAC4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退变组:0.324±0.107,正常组:1.000±0.202,t=9.260,P=0.000),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一致。退变组AGN、COLⅡ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退变组AGN:0.364±0.054,正常组AGN:1.000±0.049,t=15.110,P=0.000;退变组COLⅡ:0.282±0.063,正常组COLⅡ:1.000±0.280,t=4.328,P=0.012);退变组Runx2、MMP-13和COLⅩ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上升(退变组Runx2:2.676±1.444,正常组Runx2:1.000±0.811,t=4.480,P=0.000;退变组MMP-13:3.310±2.207,正常组MMP-13:1.000±0.517,t=5.624,P=0.000;退变组COLⅩ:3.017±1.872,正常组COLⅩ:1.000±0.439,t=5.789,P=0.000)。HDAC4与Runx2、COLⅩ均呈负相关(r1=-0.576,P=0.000;r2=-0.382,P=0.021)。结论HDAC4在退变终板软骨中表达明显降低,HDAC4减少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Runx2和COLⅩ表达上调。调控HDAC4表达有望能成为延缓和阻止终板软骨退变新的治疗靶点。
- 张玙徐宏光肖良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 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7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9例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9名患者骨折均获良好复位,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血管、脊髓以及颈部重要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出现。术后X线平片显示骨折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稳定、活动度良好。9名患者术后末次随访ASIA评分均为E级。结论: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但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 张玙徐宏光肖良
-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内固定
-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发生特点与处理策略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处理策略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12例腰椎病变术后出现融合器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53~81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3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3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值>-1 SD 1例,T值-1~-2.5 SD5例,T值<-2.5 SD 6例;单节段融合9例,2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9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分别于发生融合器移位时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融合器沉降或再移位、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测量并比较发生融合器移位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再次手术的10例患者术后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1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腰痛VAS由融合器移位时的3~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0~2分;ODI由发生融合器移位时的31%~51%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5%~13%。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11例采用融合器植骨患者均出现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无进一步移位。椎间隙高度由发生融合器移位时的9.0~12.7 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8.0~11.8 mm。末次随访时除1例没有影像结果外,其余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OLIF可用于腰椎病变的融合,术后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特别是多发生于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术中出现终板损伤,以及采用Stand-alone方式病例,且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对于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 OLIF方式所发生的融合器移位需要采取手术干预。虽然融合器移位经及时发现,确切处理,可获得良好的
- 曾忠友赵兴何登伟张玙陈平泉吴宏飞俞伟宋永兴范顺武裴斐范时洋宋国浩王海峰
-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并发症再手术
- 印第安刺猬蛋白信号通路在人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 2016年
- 目的研究印第安刺猬蛋白(Ihh)信号通路在人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进程中的表达变化,揭示其与终板软骨退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获取9例因颈椎外伤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废弃椎间盘组织,分离并体外培养终板软骨细胞。根据细胞传代次数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退变组和抑制组。空白对照组为P1代细胞,自然退变组为P3代细胞,抑制组为传代过程中加入Ihh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Cyclopamine)的P3代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甲苯胺蓝染色和阿新蓝染色观察3组细胞形态学及表型变化;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组细胞中聚集蛋白聚糖(AGN)、Ⅱ型胶原蛋白(ColⅡ)、人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Westernblot检测3组细胞中Ih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hh、Glil以及MMP-13蛋白水平。结果随着体外传代次数的增加,人终板软骨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减弱,细胞趋于梭形变,细胞表型逐渐丧失;自然退变组较空白对照组AGN、ColII表达下降(0.36±0.05比1.00±0.03,P〈0.01;0.28±0.06比1.00±0.01,P〈0.01),MMP.13表达上升(1.66±0.15比1.00±0.02,P〈0.01),抑制组较自然退变对照组AGN,ColII表达上升(0.54±0.05比0.36±0.05,P〈0.01;0.61±0.07比0.28±0.06,P〈0.01),MMP.13表达下降(1.28±0.07比1.66±0.15,P〈0.01),SOX9在3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提示自然退变组较空白对照组Ihh、Glil和MMP-1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抑制组较自然退变组Glil和MMP-13蛋白水平有所下降,Ihh变化不明显。结论Ihh信号通路在人终板软骨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调控Ihh信号通路有望成为阻止终板软骨退变进而治愈椎间盘退变新的治疗靶点。
- 肖良徐宏光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玙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
- 高度可调解剖型颈椎Ti-PEEK融合器的研发及其融合性能和生物力学研究
- 刘晨徐宏光张玙杨晓明赵泉来肖良侯坤鹏李玉
- 1、课题来源与背景:颈椎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包括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而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通常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以防止疾病的进展。因此,开...
- 关键词:
- 关键词:融合器手术方法
- 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经皮万向钉椎弓根固定技术已应用于胸腰椎的微创手术治疗,但是万向钉不能随着棒的形状的改变与连接棒保持正交效应,缺少撑开装置,且存在微动效应,导致术后撑开、复位、矫正度的丢失。目的:评价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取5具同种新鲜小牛的胸腰椎,制作前中柱损伤的骨折模型。另选择5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分为RTS组(27例)和开放手术(23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后凸畸形矫正率。结果:后伸实验、扭转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轴向压力、前屈实验中骨折内固定组的位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出实验中短螺钉(6.5 mm×30 mm)的最大轴向拔出力明显小于长螺钉(6.5 mm×50 mm),短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长螺钉的58.4%。RTS组和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自组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VA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RTS自旋转撑开脊柱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脊柱功能的恢复,创伤小,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赵泉来徐宏光沈祥王弘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李逸峰俞宏星
- 关键词:骨折固定内固定器
- 基于3D水平颈椎管容积测量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评估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颈椎管容积在三维水平进行测量,探讨其对于预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手术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8例经本院脊柱骨科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CT资料,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15.0对其椎管容积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脊髓受累节段数。患者神经功能与手术疗效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VAS疼痛评分,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试图找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JOA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纤维性椎管容积与术前JOA评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容积占有率与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和椎管容积占有率影响术前JOA评分,其中椎管容积占有率影响最大。[结论]椎管容积占有率可以反映脊髓对外界压迫的代偿能力。利用Mimics软件可以定量测量椎管容积,为诊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肖良徐宏光王凌挺陈学武杨晓明张玙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单双侧两种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2014年12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骨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单、双侧两组。评价指标: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VAS评分、伤椎体高度变化及后凸畸形Cobb角纠正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伤椎体高度有明显恢复,Cobb角得到一定纠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水泥注射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伤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纠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比双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单双侧入路均能恢复伤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缓解疼痛。单侧入路骨水泥用量少,但骨水泥渗漏率明显较高。
- 肖良徐宏光刘平王凌挺杨晓明陈学武张玙赵泉来高智刘祥
- 关键词:压缩骨折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
- 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结合LCP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骨折按AO分型:A型11例,B型1例,C型4例。其中7例合并腓骨骨折。总体疗效以手术耗时、术中输血、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Mazu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来综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60~150min;术中出血70~250ml,均未输血;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5~1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个月。以Mazur方法评定踝关节功能:优11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部位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恢复。
- 张玙徐宏光
- 关键词:微创内固定胫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