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芷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教育在军队特勤人员体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在军队特勤人员体检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0名参与体检的军队特勤人员,对其进行包括加强宣教、开展专业讲座、一对一辅导等在内的健康教育,比较体检前后特勤人员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后,特勤人员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知晓率较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愿参检率和满意度和健康教育前相比也明显提高。结论在特勤人员体检中实施健康教育,能使特勤人员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官兵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增强部队战斗力。
- 张芷宁王秋芳李晓红
- 关键词:特勤人员体检健康教育
- 一例肾移植术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伴中毒性休克护理体会
- 2013年
- 1病例介绍
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6岁,2009年1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在我院行吲种异体肾移植术,2009—06—12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无大便。腹部平片提乐急性肠梗阻,24h尿量减少至400mL。
- 张芷宁吕雅铮
-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中毒性休克护理
- 健康教育对特勤疗养人员体检依从性的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特勤疗养人员健康体检依从性的价值。方法 896名特勤疗养人员列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前后特勤人员的失检率及疾病检出率。结果健康教育后特勤疗养人员体检失检率(2.46%)较健康教育前(4.69%)显著降低(χ2=6.482,P=0.011)。健康教育后各项体检项目失检率均显著低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疾病检出率(19.75%)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13.62%)(χ2=12.143,P=0.000 5);各单种疾病检出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特勤人员的健康意识,同时提升健康体检的依从性及检出率。
- 李晓红王秋芳张芷宁孙浩王伟强
- 关键词:特勤疗养健康教育体检依从性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85例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门诊健康人群90例为对照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Hcy及hs-CRP水平,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析上述指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Hcy、hs-CRP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例数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硬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软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值与血清Hcy、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20,r=0.290,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软斑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血清Hcy、hs-CRP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 王勤勇李博慧王泽林张芷宁樊艳辉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 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部痛觉区域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单纯肠易激综合征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脑部痛觉功能区域的变化差异。方法:连续收集共纳入30例入住医院诊断为单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单纯组)及30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重叠组)作为病例观察对象,同时随机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直肠容积性刺激,通过功能性磁共振(fMRI)分析直肠扩张50、100、150 mL容积情况下感觉阈值和痛觉评分。结果:单纯组与重叠组初始感觉、排便感觉及疼痛感觉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注气100及150 mL时,单纯组与重叠组疼痛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部疼痛区域主要集中于扣带回、岛叶、额前皮质及丘脑。直肠注气50、100、150 mL时,单纯组与重叠组疼痛兴奋面积及MR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容积性刺激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感觉过敏,虽然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症状的重叠,但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并未影响其敏感性,且脑部痛觉功能区亦无明显叠加表现。
- 王勤勇吴学霞王泽林张芷宁樊艳辉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
-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口服,1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 王勤勇张芷宁王泽林范艳辉
- 关键词:丁苯酞血管性痴呆老年超氧化物歧化酶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血栓通0.4 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浆CRP及Fg水平、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 王勤勇张芷宁王泽林范艳辉
- 关键词:依达拉奉血栓通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