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

作品数:56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专利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沉积物
  • 15篇脱氮
  • 14篇氨氧化
  • 13篇湖泊
  • 13篇洱海
  • 12篇厌氧
  • 12篇厌氧氨氧化
  • 11篇硝化
  • 10篇有机氮
  • 9篇溶解性有机氮
  • 8篇亚硝化
  • 7篇荧光
  • 7篇反应器
  • 6篇厌氧氨氧化反...
  • 6篇全程自养脱氮
  • 6篇自养
  • 6篇自养脱氮
  • 6篇废水
  • 5篇营养盐
  • 5篇荧光光谱

机构

  • 56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桂林理工大学
  • 6篇三峡大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辽宁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神华集团有限...
  • 2篇熊本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6篇张莉
  • 44篇王圣瑞
  • 19篇杨嘉春
  • 13篇赵海超
  • 11篇李文章
  • 7篇李艳平
  • 6篇霍守亮
  • 6篇席北斗
  • 6篇钱伟斌
  • 6篇张靖天
  • 4篇党秋玲
  • 4篇张远
  • 4篇焦立新
  • 4篇肖尚斌
  • 4篇何卓识
  • 4篇马春子
  • 3篇储昭升
  • 3篇王曙光
  • 3篇曹长春
  • 3篇林佳宁

传媒

  • 5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环境化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5年中...

年份

  • 2篇2021
  • 6篇2019
  • 2篇2018
  • 19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洱海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氮特征
选取洱海不同来源(洱海上覆水、间隙水、入湖河流和大气湿沉降)水样,研究其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及分布特征,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其结构组分特征,并探讨了其结构特征与其与湖泊水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张莉王圣瑞李文章
关键词:上覆水间隙水DON荧光光谱
文献传递
洱海水-陆界面溶解性有机氮组成结构及生物有效性-以永安江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紫外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洱海水-陆界面溶解性有机氮(DON)组成结构及生物有效性特征,并探讨了其对湖泊水质影响。结果表明:(1)水-陆界面经由永安江输入洱海DON浓度在0.25~1.39mg·L^(-1)之间,从河流到湖内以夏秋两季DON浓度较高;经由永安江输入洱海DON负荷量在0.48~2.34t之间,其中以夏季DON负荷量最高,表明经由入湖河流输入洱海的DON对洱海水质影响潜在风险较大,尤其夏季明显。(2)水-陆界面经由永安江输入洱海的DON组成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永安江沿程到湖内衰解特征明显且生物有效性为15.27%,而类蛋白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则出现不同程度累积,累积率分别为42.00%和20.68%;DON组分的分子腐殖化程度经由永安江到洱海湖内呈渐降趋势且降低了14.97%。同时,分子芳香环取代基从以脂肪链为主逐渐向以羰基、羧基、羟基、酯类为主转变,尤其在夏季表现明显。(3)水-陆界面经由永安江输入洱海DON组成特征参数(P_((Ⅲ+Ⅴ,n))/P_((Ⅰ+Ⅱ,n))和A_(253)/A_(203)值)与其不同形态氮含量显著相关(R^2=0.64~0.74,P<0.1,P<0.05),即永安江输入洱海DON结构影响其生物有效性;水-陆界面DON不同结构特征参数与水质呈显著正相关(R=0.82~0.96,p<0.05,p<0.01),表明水-陆界面经由永安江入湖DON组成结构及生物有效性对洱海水污染有一定贡献,尤其在夏季受陆源等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时,影响更为突出;由此可见,洱海水-陆界面经由永安江入湖DON组成结构变化(如P_((Ⅲ+Ⅴ,n))/P_((Ⅰ+Ⅱ,n)),A_(253)/A_(203))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洱海水质状况。
李艳平王圣瑞赵海超张莉张蕊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生物有效性
洱海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氮特征
选取洱海不同来源(洱海上覆水、间隙水、入湖河流和大气湿沉降)水样,研究其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及分布特征,利用三维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其结构组分特征,并探讨了其结构特征与其与湖泊水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张莉王圣瑞李文章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溶解性有机氮
文献传递
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及脱氮方法
一种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其主要由一上流式反应器和上流式固定化细菌-羊角月牙藻反应器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一体化脱氮组合装置进行污水脱氮处理的方法。本发明具有脱氮效率高,投资及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适用水质广泛,...
张莉杨嘉春王圣瑞
文献传递
一种改良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一种改良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泳动床反应器上部的出水口连接一沉淀池,该沉淀池的底部通过循环泵与泳动床反应器内相连接;泳动床反应器连接有曝气泵;泳动床反应器内填充有biofringe填料;上流式反应器为圆柱形双层结构;反应...
霍守亮张莉席北斗张靖天苏婧
文献传递
洱海悬浮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学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水体ρ(SPM)(SPM表示悬浮颗粒物)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其在湖泊内源释放和水环境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采集不同季节、不同区域、不同水深的洱海SPM,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解析,从而阐明其对洱海水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ρ(SPM)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藻类生长是其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其空间分布规律为中部>北部≥南部,其垂向分布规律为表层>中层>底层.②水体ρ(SPM)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浓度间的关系表明,上覆水中SPM的迁移转化是影响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物的重要因素.③DON(溶解性有机氮)的Kd(分配系数)(lg Kd为6. 12±0. 47)高于TDN(溶解性总氮)(lg Kd为5. 70±0. 48),表明DON比TDN具有更高的颗粒反应性,DON可以很大程度上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产生更高的ρ(SPM),使得湖泊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研究显示,洱海水体ρ(SPM)受入湖河流和湿沉降的影响较小,受内源代谢影响较大,较高水温、较高pH(8. 98)、较低ρ(DO)均是导致藻源性ρ(SPM)增大的原因.
张莉张莉王圣瑞王圣瑞
关键词:悬浮颗粒物湖泊富营养化
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的阻控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湖泊水体污染的阻控装置,包括用于插入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中的壳体,在壳体内成型有至少两个腔体,且壳体优选由圆柱形筒壁组成,形成位于中心的圆柱形腔体和位于外侧的圆环形腔体;至少两个腔体中的一部分为阻控材料腔...
张莉王圣瑞席银
一种有机废水预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一种有机废水预处理的方法,其步骤为:1)对原水进行混凝沉淀;2)调节pH值为3‑4;3)通过三维电极/电Fenton设备进行处理,氧化去除大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并降低COD值;4)调节pH值为7.5‑8.0;5)通过亚硝化设...
张靖天席北斗霍守亮张莉何卓识马春子党秋玲
文献传递
洱海沉积物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氮空间分布及光谱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超滤技术对洱海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DON)进行分子量分级,探究了DON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洱海沉积物总DON含量ω(DON)为23.46—61.40 mg·kg-1,平均值为37.19 mg·kg-1,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分子量大于1K Da的大分子组分ω(>1KDa)占ω(DON)的比例为79.1%—93.0%,即洱海沉积物DON是以大分子为主.沉积物DON各组分的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芳香环取代基中活性官能团种类较多,且南部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最高,北部芳香环取代基种类最多;大分子组分DON含有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其来源于陆源输入和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由此可见,洱海沉积物DON主要由大分子物质组成,其腐殖化程度较高且含类富里酸荧光物质,而此类DON对藻类的生物有效性较低,这可能是洱海沉积物氮含量较高而上覆水氮浓度较低的原因之一,即沉积物DON分子组成及其结构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湖泊营养水平的衡量指标.
程杰张莉王圣瑞曹长春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氮沉积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被引量:32
2014年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席海燕王圣瑞郑丙辉刘志刚杨常青冯明雷张莉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安全驱动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