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蕾

作品数:68 被引量:41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中医
  • 18篇肾病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4篇慢性
  • 13篇肾衰
  • 13篇糖尿病肾病
  • 12篇肾脏
  • 12篇慢性肾衰
  • 11篇肾脏病
  • 10篇肾衰竭
  • 10篇慢性肾脏
  • 9篇慢性肾衰竭
  • 9篇慢性肾脏病
  • 6篇益气
  • 6篇肾功能
  • 6篇中西医
  • 6篇中西医结合
  • 6篇西医
  • 5篇肾功能衰竭

机构

  • 55篇广东省中医院
  • 3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1篇广东省第二中...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澳大利亚皇家...
  • 1篇广东省中医药...

作者

  • 67篇张蕾
  • 35篇刘旭生
  • 22篇杨霓芝
  • 7篇金华
  • 7篇王立新
  • 7篇毛炜
  • 6篇蔡寸
  • 6篇刘惠
  • 6篇卢富华
  • 6篇苏慧
  • 6篇靳利利
  • 5篇段小军
  • 5篇侯海晶
  • 4篇黄培红
  • 4篇邓丽丽
  • 4篇黎创
  • 4篇吴一帆
  • 3篇苏镜旭
  • 3篇郭新峰
  • 3篇李典鸿

传媒

  • 7篇辽宁中医杂志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新中医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4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医血脉理论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8年
《内经》认识到,"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而心是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的动力器官,心、血、脉共同组成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因六淫外侵,七情过极,痰瘀阻滞或久病耗损引起的气输布运行障碍,升降出入之气机失常,病久不愈,痰瘀互结,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导致血脉疾病。故血脉系统可以用于解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张蕾郭劲鹏王清海
关键词:血脉中医学
杨霓芝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经验拾摭被引量:4
2019年
杨霓芝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是IgA肾病的基本病机,并依此主张以益气活血法治疗IgA肾病。杨教授根据IgA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将该法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进一步提出了'衷中参西,病证结合;虚实为纲,攻补兼施;用药轻灵,以平为期'的学术思想。
罗粤铭李晓朋胡天祥张蕾侯海晶杨霓芝
关键词:IGA肾病益气活血
杨霓芝教授中医分期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被引量:8
2021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1]。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病因性治疗的手段[2],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在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较大优势[3]。
盛泓沁王闻婧李晓朋张蕾张蕾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病程进展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应用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针对慢性肾衰竭病程长、病情复杂及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中医特色疗法应用于防治慢性肾衰竭。但其疗效及推广性仍未达到国内统一共识。本研究拟通过对全国30家肾病重点专科的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及梳理,得出目前共识度较高的特色疗法,并初步确定基本方剂,以供推广应用。方法:通过制定信息提取表对各专科诊疗方案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提取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目前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两种特色疗法疗效肯定、共识度较高。中药灌肠的基本组方为:生大黄、蒲公英、丹参、煅牡蛎,阳虚比较明显者加附子。中药药浴的基本组方为麻黄、地肤子、苦参、细辛、桂枝。结论:本研究了解到中药灌肠及中药药浴目前使用广泛且疗效肯定,初步制定其基本方,力求在国内形成统一,为其在各家医院的推广应有奠定实施基础。
张蕾刘旭生杨霓芝金华段小军
关键词:中医特色疗法慢性肾衰竭中药灌肠中药药浴
杨霓芝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经验被引量:10
2010年
张蕾杨霓芝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名医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的选择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结局指标的选择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0个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DKD的RCT,提取结局指标做频数分析。结果:纳入了3038项中西医结合治疗DKD的RCT共报告了199个结局指标,73.4%为生化指标,硬终点或临床结局仅0.1%,不良事件报告率为25.6%。使用频率>50%的指标包括复合疗效(有效率)、血肌酐和空腹血糖,其中,有效率的判断标准各研究间不一致。84%的指标使用率<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KD的RCT结局指标选择以替代指标为主,极少选择硬终点或临床结局,且忽视安全性结局的报告。今后同类试验可参考现有肾病领域的核心指标集,结合中医药干预措施确切或可能的作用途径来选择相应的系列效应指标。
杨丽虹张腊郭新峰张蕾张蕾刘旭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肾病结局指标
杨霓芝教授治疗不同原发病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药规律
2024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杨霓芝教授治疗不同原发病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门诊系统收集2019年杨霓芝教授门诊就诊的CRF患者病案资料,按照不同原发病分类总结,利用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及聚类分析。结果:收集慢性肾衰患者137例共410个处方,使用频次最高中药分别是泽兰(374)、黄芪(295)、桃仁(293)、丹参(247)、女贞子(231)。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71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5例、梗阻性肾病15例,痛风性肾病5例,其他15例。不同原发病中医症状出现频次以疲倦、尺弱、舌淡暗、舌淡红、夜尿、乏力、小便泡沫、脉沉细、舌齿痕、腰酸、脉细、眠差最高;药物组合频次最高为桃仁-泽兰,泽兰-黄芪,丹参-泽兰;共获得治疗CRF新处方5个。结论:杨霓芝教授治疗CRF以益气活血为核心;以辨病-辨证-辨症-用药为体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重用清热利湿之品,糖尿病肾病患者多重用补肾固精缩尿之品,高血压肾病患者偏重活血化瘀。
曾露张蕾侯海晶侯海晶
关键词:慢性肾衰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
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构建及实施体会
2012年
分析探讨了慢性肾衰竭中医临床路径的构建的思路与实施体会,认为中医诊疗方案的规范化,名医临证经验、古籍与现代文献证据的统一及临床路径构建的结构化和流程化是路径构建的关键环节,保证路径实施质量是体现慢性肾衰中医临床路径效益的前提。
张蕾刘旭生吴大嵘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中医
慢性肾衰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群体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慢性肾衰患者四诊信息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型,然后比较群体特征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组的CRF中医证型的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的CR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了CRF的病变机理,比较符合中医学理论对CRF的认识规律,为开发延缓CRF发生、发展的中药新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刘旭生刘兴烈刘敏雯杨霓芝丘惠燕邓丽丽张蕾黄丽娟卢富华杨芬芳丘伟中李桂明黄笑芝黄郁文练建红郝宏伟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慢性中医证型流行病学
糖尿病肾病湿热证与微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湿热证与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及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未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未合并感染性疾病的DKD患者101例和38例,分别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组36例、20例与非湿热组65例、18例。前者主要比较2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的水平差异,后者主要比较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1)炎症指标方面:101例患者住院2周后的WBC、NEUT、LYM等炎症指标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但湿热组的WBC与LYM较入院时升高(P<0.05),且湿热组的WBC与NEUT的升高幅度大于非湿热组(P<0.05)。以升高10%为截点定义是否上升,湿热组WBC、LYM、NEUT上升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湿热组(P<0.05)。应用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探讨住院2周后WBC、LYM、NEUT水平与湿热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湿热证与LYM存在正相关(r=0.28,P=0.013),与WBC、NEUT未见明显相关性(WBC:r=0.24,P=0.065;NEUT:r=0.18,P=0.35);WBC、LYM、NEUT变化差值与湿热证之间存在正相关(WBC:r=0.30,P=0.01;LYM:r=0.14,P<0.01;NEUT:r=0.06,P=0.01)。(2)细胞因子方面:38例患者中,湿热组的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CX3CL1)、白细胞介素8(IL-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β(MIP-1β)、γ-干扰素(IFN-γ)、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7(IL-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非湿热组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KD非湿热证患者相比,DKD湿热证患者更可能处于炎症指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小幅度上升的微炎症状态,多数在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在湿热证患者中有高于非湿热证患者的趋势。
陈雪吟陈耿杭杨丽虹刘少南张蕾张蕾毛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微炎症湿热证细胞因子炎症指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