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护理配合与LASIK并发症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LASIK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关护理操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本中心接受LASIK治疗患者5954眼,以护理学角度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在5954眼中,不全瓣5例;偏中心11例;欠矫正20例;油脂异物残留7例;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2例;角膜瓣移位、皱褶12例。结论LASIK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关系密切,正确、到位的护理和操作是预防LASIK部分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张鸿敏
- 关键词:护理配合LASIK并发症
- PRK后屈光回退、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再次手术12例
- 2005年
- 马华贞贺自力何剑峰张鸿敏陈凤莲
- 关键词:屈光回退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氟米龙
- 单区与多区切削治疗高度近视远期效果观察
- 2008年
- 目的比较单区和多区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在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远期效果。方法40例(78眼)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单区切削治疗组(A组)和多区切削治疗组(B组),分别行单区切削和多区切削LASIK矫治,随诊5年以上,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角膜厚度、屈光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年两组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两组之间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剩余角膜厚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单区切削与多区切削LASIK手术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在节省角膜组织方面,多区切削比单区切削更有优势。
- 朱良勇贺自力袁牧之陈凤莲张鸿敏
-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屈光性准分子激光近视
- 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等特征,并与同一地区汉族近视人群进行比较,了解壮族、汉族人群眼部数据有无差异。方法:连续记录测量499例990眼壮族及772例1538眼汉族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屈光度及年龄、性别,并进行分析。结果:壮族人群平均角膜中央厚度(CCT)为(533.23±29.63)μm,男性为(537.04±29.33)μm,女性为(529.56±29.66)μm;平均眼压值(IOP)(15.86±2.45)mmHg,男女分别为(15.94±2.67)mmHg和(15.71±2.45)mmHg;平均角膜曲率(keratom etry)为(43.35±1.16)D,男、女性分别为(42.99±1.30)D和(43.91±1.38)D。男性CCT明显较女性厚,父母亲均为壮族者角膜中央厚度较父母亲一方为壮族者要薄。与汉族人群相比,壮族人群CCT较汉族人群薄约10μm(t=5.893,P=0.000)。结论:壮族近视人群角膜中央厚度和眼压测量值较汉族人低,临床诊治和行角膜屈光手术时应予注意。
- 朱良勇贺自力袁牧之陈凤莲张鸿敏
- 关键词:近视角膜中央厚度壮族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3年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方法对286例双眼或单眼屈光度在-0.50^-24.50D(等值球镜)的近视行LASIK手术治疗。术前按屈光度高低分3组:Ⅰ组近视程度-6.00D以内,Ⅱ组-6.12^-10.00D,Ⅲ组-10.00D以上。术前各组平均裸眼视力为:Ⅰ组0.2±0.08,Ⅱ组0.15±0.06,Ⅲ组0.08±0.06。术前各组平均屈光度分别为:Ⅰ组(-3.25±1.05)D,Ⅱ组(-7.32±1.15)D,Ⅲ组(-15.26±2.54)D。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在1~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3年3组平均裸眼视力为:Ⅰ组1.12±0.18,Ⅱ组0.95±0.18,Ⅲ组0.70±0.15,均远大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3组平均屈光度3年后在±1.00D以内者依次为100.00%、93.64%和82.25%。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效果理想,其预测性稳定性较好,但术前严格筛选病例、熟练手术操作及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马华贞贺自力何剑峰张鸿敏陈凤莲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近视视力屈光度
- 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115例7年疗效分析
- 2005年
-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效果。方法应用日本生产的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不同程度的近视眼(共115例208只眼)进行治疗。术前按屈光度(等值球镜)高低分三组:A组-0.5~-6.00D,162只眼;B组-6.12~-8.00D,28只眼;C组>-8.00D,18只眼。术后7年随访结果。结果三组裸眼视力≥1.0分别为99.38%、85.71%、16.67%;裸眼视力≥0.5分别为99.38%、96.43%、38.89%;屈光度在±1.00D分别为96.30%、82.14%、27.78%。A、B组疗效明显高于C组(P均<0.01)。结论PRK对治疗-8.00D以下的近视是安全有效的,预测性高,稳定性好,但对-8.00D以上的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因存在屈光回退,部分患者的预测性和稳定性较差。
- 马华贞贺自力何剑峰张鸿敏陈凤莲
- 超薄型角膜瓣在LASIK屈光矫正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袁牧之林颖曾招荣蔡云璁徐洋涛陈凤莲崔玉萍张鸿敏袁媛伍敏
- 近视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项目旨在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Haze反应、等效球镜、眼压变化、干眼症情况以及医源性圆锥角膜等方面评价超薄型角膜瓣在LASIK屈光矫正术的效果,为欠发达地区近视的科学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
- 关键词:
- 关键词:近视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