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飞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心脏
  • 2篇动脉内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再同步
  • 2篇心脏再同步化
  • 2篇心脏再同步化...
  • 2篇血管
  • 2篇再同步
  • 2篇再同步化
  • 2篇再同步化治疗
  • 2篇衰竭
  • 2篇同步化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内
  • 2篇主动脉内球囊...

机构

  • 8篇广东省梅州市...

作者

  • 8篇张鹏飞
  • 7篇钟志雄
  • 7篇李斌
  • 3篇李存仁
  • 3篇张奇峰
  • 1篇陈万国
  • 1篇古献芳
  • 1篇郑德忠
  • 1篇叶卓联
  • 1篇刘志东
  • 1篇钟易红
  • 1篇李平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窄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窄QRS波群的CHF患者行CRT治疗,观察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6 min步行试验(6 MWD)、左心室收缩期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和左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Ts)的变化情况。结果:CRT术程顺利,术后6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3.6±0.5)vs.(2.7±0.6)]、LVEF[(0.26±0.04)vs(0.32±0.08)]和6 MWD[(203±9.3)m vs.(343±11.3)m]明显改善(P<0.05);LVIDd[(73.9±5.4)mm vs(68.1±3.2)mm]、Ts-SD[(47.3±6.5)ms vs(34.2±7.8)ms]和Ts[(92.1±27.2)ms vs(64.4±8.5)ms]较术前均显著缩小(P<0.05)。结论:对于经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存在心室机械收缩不同步的窄QRS波群CHF患者,CRT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其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
张奇峰钟志雄李斌李存仁张鹏飞古献芳
关键词:窄QRS波群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68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ACS患者应用IABP临床资料,根据IABP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预防性置入组和被动紧急置入组,每组各34例。分析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结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辅以IABP,没有发生血管再闭塞事件。两组患者中30 d内死亡19例,其中预防性置入组3例(8.82%),被动紧急置入组16例(47.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置入组明显出血2.94%(1/34)、血肿2.94%(1/34);被动组明显出血8.82%(3/34)、肢体血运障碍5.88%(2/34)、相关发热2.94%(1/34),预防性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5);预防性置入组术后平均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ABP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分别为(57.63±13.66)、(54.75±17.68)、(31.83±14.71)、(76.35±27.27)h;被动组分别为(94.63±22.72)、(93.12±32.21)、(89.34±35.17)、(102.41±34.1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危ACS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LABP可以完全地作用并有效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对经最大耐受量内科药物治疗后难治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辅以IABP预防性治疗,有一定的缓解及改善作用。
张鹏飞钟志雄李斌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血运重建治疗心源性休克
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双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致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本院采取双介入治疗的DVT致急性PE患者根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种类分为临时组与永久组,对比两组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测得下肢静脉压、SPO2,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出院前统计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临时组血栓复发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口服用药时间均显著低于永久组,P<0.01;但永久组滤器故障率明显低于临时组,P<0.05。结论双介入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良好,安全可行,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良好选择。
张鹏飞钟志雄李斌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抗栓联合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2005年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强化抗拴治疗对高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3-7 d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35例共75处靶病变,置入61枚支架。支架成功定义为管腔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出院后随访,观察其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和再次血管重建术。结果35例患者接受PCI 中,34例成功置入支架,血管残余狭窄小于30%,TIMI血流3级,无重大并发症,成功率为97.1%。术后患者胸痛明显缓解,随访时间1-9个月心绞痛复发率20%,再入院率14.5%,再次血管重建率2.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9%,病死率2.9%。结论早期PCI联合强化抗栓药物治疗对高危UA患者,风险低收益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策略。
李斌钟志雄李存仁叶卓联张鹏飞李平郑德忠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抗栓疗法冠状动脉介入术UA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7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与血管支数来表示。全部患者在术前与术后对肱动脉血压进行测量,术后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的病变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的患者,脉压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脉压与收缩压均随着患者狭窄血管其支数的增加进行增加。结论脉压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发生与发展的相关性因素,并且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陈万国钟易红张鹏飞
关键词:冠状血管动态血压监测脉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治疗,记录其治疗经过,对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疗效显著、疗效一般和有疗效三者的病例数分别为13、11和8人。无效病例数仅为2人。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张鹏飞钟志雄李斌张奇峰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经导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儿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三尖瓣血流速、三尖瓣反流面积与心胸比。结果:成功封堵38例,手术成功率为90.48%;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鹏飞钟志雄李斌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小儿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12例被引量:1
2010年
12例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心功能改善,QRS波时限缩短,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未内径减少,6个月时改善更明显。结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
钟志雄李存仁李斌张鹏飞刘志东张奇峰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活动耐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