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宁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 mmHg,术后6月测眼压,54眼(84.6%)低于21 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讨论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李盈龙彭小宁刘钢生
- 关键词:青光眼改良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治疗近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盈龙彭小宁方向东吴帅辉
-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 丝裂霉素C在LASEK术矫治中高度近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按左、右眼分为两组,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激光切削后,一次性使用0.2g/L丝裂霉素C液,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随访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1,3,6mo两组术后的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haze中,术后1mo实验组有105眼(87.5%),对照组有62眼(51.7%);术后3mo,实验组有80眼(66.7%),对照组有39眼(32.5%);术后6mo,实验组有96眼(80.0%),对照组有68眼(5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实验组有91眼(75.8%)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对照组有51眼(42.5%)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ASEK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可减轻haze的发生,且安全有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李盈龙彭小宁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丝裂霉素C角膜上皮下混浊
- 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42例64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12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检查,58眼(90.6%)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所有病例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48眼(75.0%)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测眼压,54眼(84.4%)低于21mmHg;末次随访时,56眼(87.5%)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8眼(12.5%)为非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58眼(90.6%),其中完全成功54眼(84.4%),条件成功4眼(6.3%),失败6眼(9.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5眼,前房渗出4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李盈龙彭小宁
- 关键词:青光眼丝裂霉素C
- 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75例80眼白内障应用圈垫器和劈核刀进行劈核取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散光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3~12 mo。 结果:术后第1d视力0.3~0.5者37眼,≥0.6者21眼,术后1mo 0.3~0.5者43眼,≥0.6者26眼。角膜散光在术后1wk为1.75±0.55D,与术前0.85±0.29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mo 0.92±0.48D和3mo 0.89±0.35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眼术中后囊破裂,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后角膜内皮波纹状水肿2眼,术后3d左右消退;斑块状水肿2眼,术后2 wk 内消退。一过性高眼压2眼。 结论:小切口圈垫式劈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效果好,手术成本低,操作简便,并发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小宁李盈龙刘钢生
-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劈核
- Epi-LASIK术中联合MMC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病例406眼随机分为MMC组(203眼)和对照组(203眼),所有手术采用自动旋转型Epi-LASIK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以Visxstar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MMC组术中用含有0.2g/LMMC液的圆形滤纸片置于切削区基质面,根据屈光度数确定置留时间。对照组术中除不用MMC,其余操作与MMC组完全相同。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验光、眼压、haze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按预期完成Epi-LASIK手术,随访时间6mo~2a。两组刺激症状较轻,多发生在手术后第1d,一般术后第2d就会好转,术后第3d检查,MMC组有15眼为II~III级刺激症状,对照组有13眼为II~III级刺激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时间为3~5d,其中MMC组平均为3.78±0.75d,对照组平均为3.55±0.89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2,P>0.05)。3~5d摘镜时,MMC组有191眼(94.1%)角膜上皮愈合良好,对照组有198眼(97.5%)。术后6mo检查,MMC组术后视力满意为195眼(93.6%),对照组为172眼(8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检查,屈光度较术后3mo时回退超过-0.50D,MMC组有11眼(5.4%),对照组有23眼(11.3%)。术后6mo检查,MMC组有167眼(82.3%)为0级haze,对照组有125眼(61.6%)为0级haze,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手术中,一次性应用0.2g/LMMC液可以减轻术后haze的反应,减少术后视力的回退,无明显的副作用。
- 李盈龙彭小宁吴帅辉林佳
- 关键词: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近视丝裂霉素C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 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彭小宁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32眼(88.8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者为26眼(72.2%)。术后眼压:术后1周,25眼(69.4%)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31眼(86.1%)眼压低于21mmHg,仅有3眼(8.3%)眼压高于24mmHg,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眼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有33眼(91.6%)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I型滤过泡21眼,II型滤过泡12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4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李盈龙李盈龙蔡芳彭小宁
-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