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平
- 作品数:245 被引量:1,798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连云港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连云港地区农村高血压人群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8年5月~2009年7月对江苏连云港2个县的农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乡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筛选方法入组45~75岁的高血压人群,进行标准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收集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根据Friedewald公式估算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10906例研究对象纳入最终分析。调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吸烟、饮酒后,RDW-CV与总胆固醇(β=-8.11,S珋x=0.55,P〈0.001)、甘油三酯(β=-3.73,S珋x=0.79,P〈0.001)、高密度脂蛋白(β=-0.96,S珋x=0.17,P〈0.001)、低密度脂蛋白(β=-6.41,S珋x=0.50,P〈0.001)呈现负相关。进一步以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中,RDW-CV与高密度脂蛋白在年龄较高组(年龄≥60versus〈60岁,交互作用P〈0.001)呈现更强的负向关联。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存在相关性。
- 王力炜杨文彬於涛王雯王滨燕唐根富臧桐华秦献辉王玉李建平霍勇徐希平
- 关键词:血脂异常高血压
- 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被引量:10
- 1998年
- 采用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 5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非脑卒中的对照组病人 ,进行了血清脂蛋白 (a)、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和分析 ,以评价它们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 :病例组血清脂蛋白 (a)平均值为2 38.37m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49.98mg/L ,t=3.97,P <0 .0 0 1,不同年龄组的比较中 ,只有 70岁以上年龄组血清脂蛋白 (a)明显高于 50岁以下年龄组 ,而性别在病例组内或对照组内均无显著性差异 ,将血清脂蛋白 (a)按不同等级进行分析 ,发现随着血清脂蛋白 (a)水平升高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脂蛋白 (a)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1.93,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甘油三脂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 ,OR =0 .32。
- 谈永飞姚才良沈靖邵亚农周炎钮菊英邵建伟周家仪蒋晓东徐国千王心如徐希平
- 关键词:脂蛋白脑缺血血清脂蛋白A
- 气道高反应性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气道高反应性在青少年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遗传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了支气管哮喘核心家系的资料,对家系中每一成员测定其气道反应性。结果:气道高反应性的亲属患哮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是没有气道高反应性亲属的8.10倍(P<0.01);其中气道高反应性的双亲和子女患哮喘的危险性分别增加7.10倍和4.59倍,有高度显著性意义;即使调整了遗传因素可能的混杂作用,气道高反应性子女患哮喘的危险性仍较无气道高反应性子女增加2.96倍(P<0.01)。结论:气道高反应性不仅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而且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
- 金永堂陈常中王滨燕徐迎春方治安徐希平
-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家系分析青少年
- 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研究的进展
- 中国是脑卒中大国,尤其是H型高血压的比例高达75%,这组人群的存在可能是导致我国脑卒中高发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高血压、高Hcy与脑卒中的协同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脑卒中的降压、降Hcy治疗进行了综述。
- 徐希平秦献辉
- 关键词:脑卒中降压治疗病理机制同型半胱氨酸
-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的意义与进展被引量:24
- 2013年
- 1 前言 近期Lancet 杂志发表的荟萃分析包括了273项全球基因研究数据库[ 具有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值的患者59��995 例、卒中事件20��885 例] 和13 项降低Hcy 与脑卒中风险的随机临床试验数据库[45549 例,卒中事件2314 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269例][1]。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在叶酸水平已经升高或者通过政策进行叶酸强化的地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C677T 位点的TT 基因型与非TT 基因间的差异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均未发现降Hcy 对减少脑卒中风险有益。
- 霍勇秦献辉张岩徐希平
- 关键词:脑卒中随机临床试验HCY叶酸缺乏
- PPP1R3基因Asp905Tyr多态性与安徽汉族人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 2003年
- 目的研究 1型蛋白磷酸酶骨骼肌特异的糖原靶向调节亚单位基因 (PPP1R3) Asp90 5 Tyr多态性与安徽汉族人 2型糖尿病 (T2 DM)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徽省合肥地区汉族 T2 DM患者 2 6 2例 ,健康成人 10 4例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 P)进行基因型测定。以体质指数 (BMI) 2 5为分割点 ,将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PPP1R3基因 Asp90 5 Tyr多态性与安徽汉族人 2型糖尿病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以 BMI<2 5基因型Tyr/ Tyr组为参照组 ,BMI≥ 2 5携有 Asp90 5等位基因个体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OR=3.6 9;95 % CI:1.38~ 8.89;P=0 .0 0 6 )。结论 PPP1R3基因 Asp 90 5 Tyr多态性可能不是安徽省汉族人 2型糖尿病主要的致病因素。肥胖与 Asp90 5等位基因间的交互作用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陈明卫杨明功徐希平王长江刘树琴王佑民章秋孙海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多态性
-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分析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因素,探讨高血压病个体化医疗的途径。方法 经过两次筛检,共有90 9例研究对象入选前瞻性研究队列,其中82 8人完成全程随访。对服用伊贝沙坦产生的疗效进行测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体重指数、胸围、腰围、腰臀比、每周食用蔬菜量与伊贝沙坦降压疗效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臀比、每周食用蔬菜量、体重指数、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对伊贝沙坦降压疗效有显著影响。结论 生活习惯和个体特征可影响伊贝沙坦的降压疗效,这些因素可为实施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
- 肖琴臧桐华徐希平
-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影响因素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 2010年
- 高血压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欧美国家成人(35~64岁)高血压患病率在20%以上,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且逐年呈上升态势。血压升高是诱发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导火索,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被公认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对高血压病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蒋善群徐希平
-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药物基因组学脏器并发症患病人数
- 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叶酸甘油三酯与水平MTHFR C677T位点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位点的相关性。方法从哈尔滨、沈阳、北京、西安、上海、南京6城市收集的480例28—75岁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其血清叶酸和血脂水平及MTHFRC677T位点基因型及其他健康指标,对其中资料完整者445例(男性196例,女性249例)的MTHFRC677T位点、血清甘油三酯与叶酸水平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性血清叶酸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5);②不同性别MTHFRC677T基因型中TT基因型人群的叶酸水平均显著低于CC或CT基因型(P〈0.05),但CT基因型与CC基因型间叶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③调整年龄、MTHFRC677T基因型、地区等混杂因素后,男性中甘油三酯异常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女性中不显著。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与性别、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另外也发现男性叶酸水平与甘油三酯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 项青云霍勇王梦德邢厚恂刘平李建平臧桐华徐希平
- 关键词:性别分布叶酸甘油三酯类限制性片段长度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被引量:15
- 2012年
- 2008年4月,我国公布的第3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报告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着重对Hey代谢酶编码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科学证据,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一步个体化药物防治提供合理指导。
- 陈倩茹蒋善群徐希平
-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代谢酶基因多态性高同型半胱氨酸疾病风险独立危险因素死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