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延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基因
  • 6篇突变
  • 5篇线粒体
  • 5篇小鼠
  • 5篇耳蜗
  • 4篇细胞
  • 4篇腺病
  • 4篇腺病毒
  • 4篇线粒体DNA
  • 4篇毛细胞
  • 4篇内耳
  • 4篇基因导入
  • 4篇耳聋
  • 3篇神经性
  • 3篇神经性耳聋
  • 3篇前庭
  • 3篇转导
  • 3篇综合征
  • 3篇基因转导
  • 3篇感音

机构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作者

  • 17篇徐延军
  • 10篇杨仕明
  • 7篇徐金操
  • 7篇胡吟燕
  • 6篇翟所强
  • 5篇孙建和
  • 5篇袁慧军
  • 4篇黄德亮
  • 4篇申卫东
  • 4篇韩东一
  • 2篇袁永一
  • 2篇于宁
  • 2篇刘新
  • 2篇曹菊阳
  • 2篇冀飞
  • 2篇孙勍
  • 2篇于飞
  • 2篇候昭晖
  • 2篇杨淑芝
  • 2篇戴朴

传媒

  • 7篇中华耳科学杂...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被引量:2
2004年
徐延军袁慧军
关键词: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突变耳鼻咽喉科发病率
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 kHz 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和神经丝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及其静纤毛随年龄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57BL/6小鼠各频率ABR阈值明显提高,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缺失逐渐增多,神经丝染色渐淡,毛细胞静纤毛逐渐发生数量减少、增粗融合、倒伏等变化。到26周龄时已达到重度聋,各频率较3周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有连续缺失,外毛细胞完全缺失,内毛细胞只有残存的少量静纤毛,粗细不均,倒伏明显。结论本研究对国产C57BL/6小鼠的内耳形态进行观察,明确了其ABR阈值和内耳毛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用国产C57BL/6小鼠进行老年性聋研究提供了依据。
徐延军杨仕明胡吟燕徐金操孙建和李兴启翟所强韩东一
关键词:C57BL/6小鼠耳蜗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毛细胞
内耳病的基因治疗
2005年
介绍基因治疗应用于耳蜗的历史,就基因转导载体、耳蜗基因治疗效果和载体导入路径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探讨今后耳蜗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
徐延军翟所强
关键词:基因治疗耳蜗耳病内耳基因转导
线粒体DNA A1555G和G7444A双重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通过对一个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及COI/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研究线粒体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母系遗传耳聋家系12人的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纯音听力测试明确感音神经性耳聋诊断,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此家系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中存在着A1555G突变,COI/tRNASer(UCN)基因中存在着G7444A突变。结论在该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家系中,线粒体DNAA1555G和G7444A突变可能共同参与了听力损害的过程。
徐延军曹菊阳白琳娜张昕申卫东冀飞翟所强袁慧军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基因突变
母系遗传性耳聋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关于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研究认为,线粒体12SrRNA基因和tRNASer(UCN)基因是导致听力下降的基因突变热点位置。12SrRNA基因A1...
徐延军
关键词:感音神经性耳聋线粒体基因突变基因诊断
文献传递
老年性聋小鼠内耳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C57BL/6J小鼠是研究最广泛的能表现出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动物模型,其能较好的模拟人类老年性聋的耳蜗病理学特点。本文就近年来利用小鼠模型C57BL/6J研究老年性听力损失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徐延军杨仕明韩东一
关键词:老年性聋动物模型内耳组织病理学
C57BL/6小鼠耳蜗毛细胞随年龄相关损失的研究
本文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内、外毛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噪声致聋后,经鼓阶打孔途径基因导入,耳蜗转导成功率高,目的基因表达在支持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螺旋韧带及鼓阶、前庭阶间皮细胞,在转导后2周表达持续、稳定...
徐延军杨仕明叶星胡吟燕徐金操孙建和李兴启翟所强韩东一
关键词:毛细胞
文献传递
腹侧听泡外入路小鼠耳蜗鼓阶基因导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可行性及目的基因的表达特点,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6只健康5周龄C57BL/6J小鼠,腺病毒组10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有Hath-1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人工外淋巴液组6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腹侧听泡外入路导入耳蜗鼓阶底转。分别于术后第7天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后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基因的表达。结果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腺病毒组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经腹侧听泡外入路转导耳蜗鼓阶底转的转导方法对听力影响较小,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徐延军杨仕明胡吟燕翟所强孙建和徐金操候昭晖申卫东于宁韩东一
关键词:基因转导鼓阶小鼠EGFP
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小鼠耳蜗基因转染新途径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小鼠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为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解剖学依据。方法12只C57BL/6J小鼠分为2组,实验组(8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4只)以人工外淋巴液经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注入耳蜗内。分别于术后5、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结果术后动物存活10只(每组死亡1只)。实验组转染后耳蜗底回基底膜及螺旋神经节上目的基因有表达,14天组强于5天组。对照组耳蜗未见荧光表达。结论耳后入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于暴露圆窗龛。耳后入路圆窗膜显微注射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耳蜗组织并表达。
徐延军胡吟燕翟所强孙建和徐金操候昭晖申卫东于宁杨仕明韩东一
关键词:基因转导圆窗膜小鼠
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药物性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15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新霉素组(n=5)和人工外淋巴液组(n=5),新霉素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转鼓阶打孔的方法在耳蜗内注入0.1%(g/100ml)新霉素5!l,人工外淋巴液组按同样方法注入人工外淋巴液5!l。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3天后对动物进行颈髓硬膜外短声诱发电位(click-evoked potential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rvical dura mater,CDM-CEP)检查和游泳试验以评价前庭功能;然后将动物处死,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3天后新霉素组大鼠的前庭毛细胞即出现严重破坏,并出现严重的前庭功能损伤。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0±0.71)s(3~5s,n=5),新霉素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10.2±1.64)s(8~12s,n=5),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4±1.14)s(3~6s,n=5);在短音(click)刺激下,正常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85±3.54)dBSPL(80 ̄90dB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59±0.41)s(6.05 ̄7.05s,n=5);新霉素组大鼠120dBSPL仍无法引出CDM-CEP;人工外淋巴液组大鼠引出CDM-CEP的阈值为(90±5.0)dBSPL(85 ̄95dBSPL,n=5),阈值时的潜伏期为(6.68±0.31)s(6.35~7.02s,n=5)。结论新霉素对大鼠前庭毛细胞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新霉素耳蜗内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前庭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徐金操黄德亮胡吟燕徐延军杨仕明
关键词:新霉素前庭毛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