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涛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HIF、iNOS及VEG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2)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兔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兔则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3)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4)于兔角膜碱烧伤后3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兔角膜缺氧诱导因子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观察兔角膜HE染色情况。结果1)角膜大体情况观察: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角膜更为光滑透明,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大体情况渐好。2)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HIF-1α和iNOS,VEGF蛋白的表达:在第7天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 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 徐洋涛胡琦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缺氧诱导因子
- Ⅲ型全息视力增进仪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 刘娅娜崔浩胡琦穆华李雪王玉清杨晨霞徐洋涛罗杰周文艳单飞雪
-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的严重眼病之一,我国儿童弱视发生率较高。传统的遮盖法及后像法虽能使视力获得提高,但由于时间长,训练枯燥,患儿产生厌烦心理不愿配合,延缓治疗时机。Ⅲ型全息视力增进仪应用光觉、形觉、色觉多种视觉信息刺激...
- 关键词:
- 关键词:弱视
- HI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兔CNV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观察兔CNV的生长情况,并记录CNV的生长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兔角膜HIF、iNOS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6 d、12 d、15 d、21 d、28 d CNV的面积分别为:(53.86±20.60)mm2、(87.21±25.80)mm2、(128.31±40.10)mm2、(114.42±29.40)mm2、(78.15±35.13)mm2。各实验组CNV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HIF-1α、iNOS及VEGF蛋白的表达:VEGF表达集中在角膜上皮下基质,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胞浆内,呈深黄色。在7 d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蛋白的表达与CNV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CNV的形成可能与HIF-1α有关。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CNV的形成。
- 胡琦王建文崔美芝王珂萌周文艳徐洋涛罗杰俞佳伟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新生血管
- HI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
- 徐洋涛胡琦
- 文献传递
- 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三氧化二砷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兔角膜碱烧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应用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方法:本实验于2005-03/2005-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疫病实验室完成。①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②随机将48只兔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三氧化二砷0.1mL组,0.3mL组和0.5mL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结膜下注射0.3mL生理盐水;3实验组结膜下分别注射浓度为1g/L的三氧化二砷0.1mL,0.3mL,0.5mL,2次/周。③分别于碱烧伤后第7,14,28天,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各组于各时间点随机处死4只实验动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兔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①兔角膜碱烧伤后的大体情况:兔角膜的一般状态,实验组比对照组好,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一般状态渐好。②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对兔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在角膜碱烧伤后7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较高表达犤对照组,0.1mL组,0.3mL组,0.5mL组依次为(233.52±11.84),(158.28±9.62),(108.94±11.48),(0.01±0.00)ng犦,14d达到高峰犤对照组,0.1mL组,0.3mL组,0.5mL组依次为(290.01±30.40),(181.13±10.64),(133.20±14.76),(0.01±0.00)ng犦,28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01),各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P<0.0001)。结论:①低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对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局部应用低浓度三氧化二砷未见眼部不良反应发生。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细胞血管内皮�
- 盛毅胡琦杨宝峰徐洋涛罗杰李雪杨晨霞
- 关键词:砷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角膜新生血管化
- 青少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背景 脉络膜厚度与屈光不正有一定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屈光不正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与屈光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收集2012年6-8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患者40例,按年龄分为6 ~13岁组和14 ~21岁组.巩膜在13岁基本发育完全,巩膜的发育对脉络膜厚度有较大的关联,因此分2组观察不同年龄段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常规用EDTRS视力表进行视力测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后,快速扩瞳,再进行主观验光、客观验光.应用EDI SD-OCT测量SFCT,在EDI模式下于眼底后极部进行图像采集.应用Lenstar 900型眼轴测量仪进行眼轴长度测量.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对不同性质屈光状态下SFCT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分析SFCT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的SFCT均值为(307.82±88.47) μm,近视眼平均SFCT为(270.60±70.57) μm,明显低于远视眼的(376.95±76.59) μm,近视眼与远视眼间SF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0,P=0.000).在6~13岁组,SFCT与屈光度间的回归系数为18.60,回归方程为Y=18.60X +310.79(r=0.345,F=21.1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1.76,回归方程Y=-31.76X+1 039.97(r=0.262,F =17.320,P=0.000).14 ~21岁组,SFCT与屈光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23.38,回归方程Y=23.38X+353.17(r=0.430,F=27.210,P=0.000);SFCT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系数为-35.82,回归方程为Y=-35.82X+1 132.75(r=0.237,F=15.650,P=0.000).结论 SFCT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屈光度越偏向正值,SFCT值越大;而屈光度向负值增加-1D,SFCT则减少约20 μm.眼轴越长,SFCT值越下降.
- 徐洋涛刘泉杜嗣河秦嘉敏刘杏王丹阳刘曼丽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生物测量
- iNOS及VEGF在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氢氧化钠滤纸片烧伤兔角膜建立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实验兔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12只。三个实验组结膜下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对照组结膜下注射0.9%氯化钠。在裂隙灯下查看碱烧伤后角膜大体情况,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分别在兔角膜碱烧伤后7天、14天、28天,行兔角膜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i NOS和VEGF。结果各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更光滑透明;角膜i NOS和VEGF表达情况:各组碱烧伤后第7天开始增高,14天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并且对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兔角膜碱烧伤后CNV形成与i NOS和VEGF密切相关;三氧化二砷对CNV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 徐洋涛胡琦罗杰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成酶三氧化二砷角膜新生血管
- 超薄型角膜瓣在LASIK屈光矫正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袁牧之林颖曾招荣蔡云璁徐洋涛陈凤莲崔玉萍张鸿敏袁媛伍敏
- 近视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项目旨在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Haze反应、等效球镜、眼压变化、干眼症情况以及医源性圆锥角膜等方面评价超薄型角膜瓣在LASIK屈光矫正术的效果,为欠发达地区近视的科学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
- 关键词:
- 关键词:近视手术治疗
- As_2O_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HIF-1及iNOS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研究兔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HIF-1)、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O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角膜的表达,观察局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HIF-1、iNOS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HIF-1及iNOS在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随机分成A、B、C、D四组,实验组(A、B、C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结膜下注射,对照组(D组)给予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结果兔角膜碱烧伤后,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且随As2O3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HIF-1、iNOS及VEGF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2O3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HIF-1和iNOS是重要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因子,As2O3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可能是与HIF-1和iNOS的表达有关。
- 胡琦王建文崔美芝周文艳王珂萌徐洋涛罗杰俞佳伟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
- HIF在兔角膜烧伤后CNV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以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
- 徐洋涛
- 关键词:角膜烧伤缺氧诱导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