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戴增欢

戴增欢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房颤
  • 2篇心耳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心肌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耳
  • 2篇家兔
  • 1篇电流
  • 1篇电流特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作电位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细胞

机构

  • 4篇厦门大学附属...
  • 3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戴增欢
  • 3篇吴轲
  • 3篇黄卫斌
  • 3篇李源
  • 3篇林庚海
  • 2篇刘泰槰
  • 2篇阮发晖
  • 1篇邓节喜
  • 1篇陈劲松
  • 1篇张荣君
  • 1篇林晨晖
  • 1篇李煜
  • 1篇李煜
  • 1篇李景辉
  • 1篇段雪莹
  • 1篇范伟伟

传媒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左心耳血流速度降低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左心耳血流速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119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部患者左心耳峰值速值中位数45 cm/s分为左心耳低流速组(n=604)和左心耳高流速组(n=592)。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左心耳流速降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其预测价值。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各因素与左心耳流速间相关性。结果与左心耳高流速组相比,左心耳低流速组患者年龄更大,非阵发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比例更高,CHA_(2)DS_(2)-VASc评分、HbAlc水平更高、左房直径、左房面积和左房压力更大(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耳峰值血流速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317,95%CI:1.155~4.646,P=0.019),非阵发性房颤(OR=6.587,95%CI:3.122~13.900,P<0.001)和HbAlc(OR=2.028,95%CI:1.230~3.343,P=0.005)是影响房颤患者左心耳流速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糖尿病患者亚组,HbAlc(OR=2.743,95%CI:1.365~5.511,P=0.004)、非阵发性房颤(OR=4.993,95%CI:2.399~10.392,P<0.001)和女性(OR=2.362,95%CI:1.479~3.773,P<0.001)仍然是非糖尿病患者左心耳低流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HbAlc预测左心耳流速降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4,敏感度为83.4%,特异度为69.6%。左心耳流速与患者的左房直径(r=-0.402,P=0.001)和左房面积(r=-0.421,P<0.001)具中等程度相关。结论房颤患者HbA1c水平是左心耳流速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左心耳流速降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陈华林庚海吴轲李雪燕庄金龙戴增欢阮发晖
关键词:心房颤动糖化血红蛋白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204例,冠状动脉造影后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98例和氯吡格雷组106例。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90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75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安全性终点包括TIMI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21.7%,P=0.170)。替格瑞洛组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vs6.6%,P=0.039;0vs 4.7%,P=0.029),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1%vs 0.9%,P=0.04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获益明显,与氯吡格雷比较进一步降低MACE,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曾丁邻段雪莹范伟伟戴增欢李景辉陈劲松邓节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兔肺静脉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TRPC3类通道电流特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兔心房和肺静脉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与TRPC3非常相似,本实验通过对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和心房肌细胞(LAC)动作电位及TRPC3类通道电流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探讨TRPC3类通道在早后除极(EAD)中的作用及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PVC和LAC的动作电位及非特异性阳离子流,同时加用胰岛素,观察胰岛素对动作电位及电流的影响。结果 PVC动作电位时程较LAC的明显延长,并可以诱发第二平台反应,加用胰岛素后PVC和LAC动作电位时程均明显缩短。通过加用GdCl3,我们在PVC和LAC上可记录到非选择性阳离子流,且PVC的电流密度较LAC的小;而如果我们加用胰岛素,PVC和LAC的电流密度均增加,且PVC的电流密度较LAC增加的少。结论 PVC较LAC的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延长,表明其具有产生EAD的明显倾向,进而可能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胰岛素可明显的缩短动作电位时程。PVC的电流密度较LAC的明显减小,PVC和LAC存在的复极离子流的差异构成了两者动作电位差异的基础;胰岛素可使电流密度增加,可初步判定PVC和LAC上存在的TRPC3类通道为TRPC3。
戴增欢黄卫斌李源刘泰槰
关键词:胰岛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yo、Cat S、NGAL与PCI术后炎症因子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红蛋白(Myo)、组织蛋白酶S(Cat S)、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炎症因子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接收的行PCI术的AMI患者12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比非MACE组、MACE组血清Myo、Cat S、NGAL水平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Myo、Cat S、NGAL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期间,126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发生MACE,其余92例未发生MACE,发生率为26.98%。MACE组的血清Myo、Cat S、NGAL水平高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血清IL-6、TNF-α高于非MACE组,IL-10水平低于非MACE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Myo、Cat S、NGAL与IL-6、TNF-α呈正相关,而与IL-10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MACE组、MACE组在年龄、发病-就诊时间、糖化血红蛋白(HbAlc)、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Killp分级≥Ⅱ级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yo偏高、Cat S偏高、NGAL偏高、HbAlc偏高、NT-proBNP偏高、Killp分级≥Ⅱ级是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ACE患者体内Myo、Cat S、NGAL异常升高,且与炎症因子水平相关。Myo、Cat S、NGAL、HbAlc、NT-proBNP、Killp分级≥Ⅱ级均是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
俞志松阮发晖吴轲林庚海杨鹏张旺东戴增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MYONGALPCI
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上的TRPC3样离子流
戴增欢李煜李源刘泰槰黄卫斌
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收治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分为血栓组(n=49)和非血栓组(n=6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差异。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血栓组相比,血栓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P=0.040)、阵发性房颤患者比例更低(P=0.007)、CHA2DS2-VASc评分更高(P=0.004)、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比例更低(P=0.004)、维生素K拮抗剂(VKA)抗凝比例更高(P=0.022)、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01)、左房内径(LAD)更大(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增加(OR=1.126,95%CI:1.006~1.259,P<0.001)、CHA2DS2-VASc评分升高(OR=2.154,95%CI:1.170~3.962,P=0.014)、VKA治疗(OR=1.984,95%CI:1.611~2.442,P<0.001)、LAD增加(OR=1.363,95%CI:1.068~1.737,P=0.013)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阵发性房颤(OR=0.528,95%CI:0.379~0.735,P<0.001)、LVEF降低(OR=0.874,95%CI:0.787~0.969,P=0.011)是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了LVEF降低及LAD增大是房颤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适当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对于LVEF降低和左房(LA)扩大患者,尤其在合并其他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时,在复律或消融前仍应谨慎评估患者风险。
俞志松张旺东吴轲林庚海杨鹏戴增欢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上的TRPC3样离子流
目的肺静脉肌袖是产生心房纤颤的病灶之一。兔肺静脉肌袖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SCC)在动作电位延长中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意在阐明该NSCC属于TRPC3类通道,进一步探讨TRPC3类通道在早后除极(EAD)中的作用及起源...
戴增欢李煜李源刘泰楗黄卫斌
文献传递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2011年
目的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物模型微创
共1页<1>
聚类工具0